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音乐殿堂里唱响红色主旋律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建工作纪实

按照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和辽宁师范大学校党委关于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科学设置党支部,选齐配强支部书记,扎实落实校党委“大思政”工作格局部署和“党建六项工程”要求,班子成员走进教室、宿舍、琴房、排练厅,走进党团支部、走进家长,掌握一线真实情况,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学院各党支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抓住“做”的关键,明确党员的责任担当,向人才培养要效果,向学院发展要成绩。为落实“全程艺术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在每年近50场实践演出背后,党员干部率先垂范。

无私奉献,彰显党员风采

舞蹈教研室60%是党员,党支部里各位老党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她们的带动下,舞蹈教研室形成了追求卓越,“向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成效”的共识。老师自觉自愿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为学生加课训练。他们的课时最多超出工作量近3倍,而学院的超课时不给一分钱。正是因为这些党员的带动,舞蹈教研室团结实干、拼搏奉献,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业界高度认可。

创新教学,发挥党员潜力

声乐教研室采用多层次教学方案,鼓励基础差的学生登台锻炼,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器乐教研室利用业余时间指导40人的学生民乐团排练,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效果显著,学生民乐团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举办的“辽宁师范大学音乐文化周”公演中首次亮相,惊艳全场。在紧抓教学质量的同时,科研方面他们也同样勇于挑战,不惧困难。对2015年荣获全国专业舞蹈最高奖“荷花奖”的作品《尼苏新娘》进行深度加工、凝练提升,2016年一举获评国家艺术基金,实现了学院和学校在国家艺术基金上零的突破,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引领学院科研工作在追求高大上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彰显动力,实现音乐梦想

音乐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2017年,他们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再次凭借原创歌曲《七一的传说》获评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院开始着手创作大型现实题材音乐剧作品《太急》。该作品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讲话为切入点,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校园延伸到社会的生活为表现内容,聚焦当下社会的教育实际,借用传统文化反思当下人们浮躁的心境,反讽教育功利化的时弊,表达“百年树人,别太急”的呼声,通过音乐剧的张力解读中国梦所赋予教育的深刻内涵。

不忘初心,承担社会责任

2016年,学校党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率先录取了辽宁省首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全盲考生满林锦。学院党总支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的着力点,将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落到实处。暑假录取后,学院党委第一时间跟小满和家人建立了联系。报到前,学校老师带队进行了家访,还与盲聋学校进行了多次会面,了解满林锦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细节。音乐学院党委召开党政联席专题会议,为小满量身打造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帮扶方案。在安排宿舍楼层、床位、同寝人员等细节上都做了精心筹划,邀请小满和父母到学院参观体验,进一步完善准备工作。满林锦入学后,学院成立了党员服务团队,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学校相关部处的大力支持下,还为小满铺设了盲道,更有效拓展了她的学习生活自由空间。

在学院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小满学习生活步入了正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大一成绩排名年级第一,荣获优秀三好学生、一等综合奖学金,获得全国琵琶大赛银奖,参加艺术基金项目巡演,大连日报、晚报和吉林省媒体进行了报道。更令人欣喜的是,小满身上超常的正能量,和身边党员的模范形象,带动感染了更多的人,学生中向上向善的氛围日臻浓厚。

培养人才,搭建社会平台

学院党总支把搭建高校人才培养与城市文化建设互促平台,作为服务社会的有力抓手,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学院创办的“音乐文化周”每年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公演三场,集中展现了师生在艺术创作、表演上的综合实力。师生复排的经典歌剧《伤逝》《原野》在深圳保利剧院、大连院线演出20余场,学院创办的“九三乐谈”公益讲座举办70余场,得到了九三学社中央的高度肯定。师生为大连广播电视台录制“文艺大连”等专栏节目40余期,举办惠民演出300余场,参与演出师生几千人次,惠及观众10万人次。卓有成效地检验和提升了师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现已 圆满完成各项 就业指标,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刘世虎院长、学院被大连市评为2016年“打造文化大连•惠民之星”文化品牌,学院和学校的社会声誉得到有效提升。

[责任编辑:张莉]
标签: 主旋律   殿堂   红色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