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方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早期的经典著作《共产主义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等文献中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做过较多的论述,并用唯物史观揭示了城乡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势是城乡融合(陈燕妮,2017)。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判断是一条普遍规律,并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实践的证明。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将“城乡融合发展”写入党的文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进入新时代。

尊重城乡发展基本规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城乡融合发展的程度各不相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尊重城乡发展基本规律。

一是坚持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绝对领导地位。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使命。要牢固坚持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绝对领导地位,自觉将党的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和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一切经济社会活动中,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推进路径、体制机制保障等做出制度性安排,确保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不走偏、不变色。

二是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各级政府正在编制或已经实施的城乡发展规划中。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和党的城乡融合发展方针政策,对各级政府以往编制正在实施或正在编制的各种城乡发展规划进行重新审视或者评估,对其中不符合中央精神要求的规划内容进行修订,确保规划恪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以此作为指导各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依据。

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一要尊重城乡发展基本规律,循序渐进,不搞“大冒进”;二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搞“一刀切”;三要注重实效,节约成本,不搞“铺张浪费”,不搞“面子工程”。

四是注重地方经验总结和实施效果评估。及时总结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地方案例,对其中存在的先进经验和问题要深入剖析,虚心接受人民群众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作风。对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的效果要定期进行科学评估,以此作为改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的科学依据。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特征是城乡居民身份地位的不平等、城乡发展权利的不对等和城乡要素流动的单向性。笔者认为,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实现这一系列目标,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地位不平等的户籍制度。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身份界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将农业户口凝固化甚至世袭化不符合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要切实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构建城乡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户籍登记制度,赋予农民平等地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的权利。

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配置。长期以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切实正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存在的差距,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切实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积极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计划经济体制下乡村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造成乡村处于严重“失血”状态。加之要素不平等交换严重侵蚀了农民的利益。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实现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双向化,城乡之间以平等的地位实现要素公平交易。为此,要积极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平等交换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打通城市要素下乡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切实保护好农民的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表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推动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尽快培育出一批文化素质过硬、生产技能突出、经营水平优秀、诚信守信守法的新型职业农民。二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配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三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村庄合并整理工作。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空心村”现象较为普遍,积极稳妥地推进村庄合并整理工作是必然趋势。要尊重农民意愿,搞好乡村规划,完善乡村治理,将村庄合并整理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四要打好农村精准脱贫攻坚战。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夯实各级政府责任,创新脱贫攻坚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农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坚决杜绝脱贫攻坚走过场,玩“数字游戏”。

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形成的城乡空间结构的突出特征是,大城市过度膨胀,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趋于萎缩。这种两极分化的城乡空间结构阻碍了我国国土适度均衡开发(魏后凯,2015)。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使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打造若干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群。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过度膨胀、划定大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是治理城乡空间结构失衡的重要抓手。疏解大城市功能,在大城市周边发展若干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强的中小城市,进而打造若干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群,是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取向。发展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成渝、关中等城市群将对优化我国的城乡空间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在中西部地区构造若干“增长极”。我国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不仅大城市数量少,而且经济实力弱,这是全国层面城乡融合发展的软肋。为此,应在中西部地区规划构造若干“增长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发展,对于全国国土适度均衡开发、促进全国层面城乡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将武汉、郑州、重庆、成都、西安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正在于此。

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小城镇是联系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目前我国有2万多建制镇,学习推广浙江经验,从中选择那些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产业基础较强、生活服务设施便利、发展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将其打造成为“特色小镇”,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从2016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战略意义正在显现。

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位于城乡居民点等级体系的最底端,是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家园。城镇化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乡村发展为代价,也决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浙江经验为样板,在全国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这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为全世界贡献了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编:董惠敏 / 李 懿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方略   城乡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