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智能化对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可以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治理精细化一个维度上包含理念创新、机制设计、落实实施、协商协同、检验评估和反馈优化的全过程,另一个维度上包含从系统到细节的各种层次,而智能化则是治理精细化在全过程和各层次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智能化是治理精细化的催化剂

社会治理精细化首先是理念转变和创新思维,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和规范性是社会治理精细化核心要素。科学性是要从传统理念和先验思维模式转变为“对运行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公共政策的科学决策和对治理资源的科学配置”。准确性则覆盖需求分析的准确定位、服务对象的准确发现以及轻重缓急的准确安排,准确性必须避免传统粗放式的做法。针对性关注的是对差别化需求、差别化对象,提供最适合、最有针对性和最有效的、量体裁衣的服务。这让准确性和针对性在精准扶贫中显得尤为重要。规范性既包括可公示的规范和标准,又包括实施的规范性,还包括可量化的绩效评估。

而智能化恰好在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和规范性上起到催化作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化的普及是当今社会的特征之一。信息化和智能化正好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美好目标变为可能。智能化是创新思维的技术基础,决策者可以利用更有价值的大数据及其分析,发现和把握社会运行规律,选择科学的决策,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智能化让精准扶贫变成有数据可依、有方法可用、有成效可稽。所谓贫困是有标准的,其衡量是用数据刻画的,没有准确的数据,就谈不上“精准”。贫困的原因和脱贫的措施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智能化可以催化精准扶贫对象的精准发现、差别化精确扶持和脱贫效果的及时评估,使扶贫的精准成为可能。一旦发现扶贫对象,针对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家庭情况不同、身体情况不同和其他不同条件,利用智能化手段和工具,找到量身定制的扶贫方式,事半功倍。

智能化是治理精细化的铺路石

智能化在社会治理精细化道路上有铺路石的作用,让其走得稳当、走得顺利。社会治理精细化是个系统工程,覆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信息科学的方方面面,综合性不言而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中,既要有明确的方向和路标,也要有坚实的道路和铺路石。信息的丰富与准确、沟通的流畅与高效都是信息化和智能化重要的铺路石。

我国有7亿多网民,根据行业统计报告,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超过10亿,再加上其他类型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总量在11亿上下。智能终端就是铺路石之一,它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交方式,在各类社会综合治理和综合服务系统中,它就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一个终端,像人体血管和神经的末梢。民情民意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和社交网络即时通达治理决策者的终端,政府决策过程和治理措施又很快通过智能终端公示全社会,这样就构成了双向全通的宽阔大路。同时,社交网络也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铺路石之一,它大大拓展了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时空,时间上7天*24小时无休,空间上直达每个人的手头,真正实现了需求与服务的零距离无缝衔接。

智能化是治理精细化的润滑油

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一个要素是共建共享,各实体之间的协同变成关键、数据共享成为基础。不同实体之间的责权利博弈、不同实体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及不同实体的数据的分享,不是不可以用传统方式,主要因为靠开会讨论布置和文件传达效率低下。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搭建成一个社会治理精细化共建共享平台。这样的共建平台可以保存和融合各方的历史数据和动态数据,通过对不同数据源数据的活化处理还可以得到更有组织、更有价值和更易使用的数据,同时平台可以承载各种智能应用,服务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这种平台在未来会成为治理精细化的一个重要枢纽,各实体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等,都还是传统的按管理部门、按行业划分的行为,是典型的权力思维、割裂化和碎片化,谈不上真正的智慧,更谈不上治理精细化。如果智慧交通上升到智慧出行,包含了交通、气象、重大节庆等多个行业和多元因素、多源数据,提供以人为本的智慧出行服务才是真正的智慧和治理精细化。同理,智慧医疗应该上升到智慧健康,不仅仅是有病看医生的智慧,更应该有健康、生活方式、社交方式都覆盖的智慧健康规划、设计、资源分配和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这种智能化的治理精细化平台提供各相关实体的协同,可以明确定义各相关实体的责任,及时协调各方进度,调整各方冲突,就像一部大机器,在各部件之间的润滑作用。平台同时可以在决策机关、管理部门和服务对象之间起润滑作用,比如数据信访平台和数据维稳平台都很好的利用了智能化。利用智能化手段,及时了解民生需求,了解民声动向,把握群众舆情,做好舆情引导,将问题消解于萌芽状态,也是一种润滑作用,提升了基层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水平。

智能化是治理精细化的保鲜膜

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有效性和生命力是其成败的关键,必须关注两个要点,一要保证治理精细化是一个可以监督、检查、调整、不断优化的过程;二要保证社会治理精细化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新需求、提供不断更新的更加贴近对象的服务。可以看出,治理精细化必须常常处在不断进步、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或者说,对于整个社会,治理精细化保持新鲜度是核心的要素之一,而智能化的高速发展不仅是治理精细化的技术基础,同时也起着治理精细化的保鲜作用。

智能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闭环、有反馈。社会治理精细化一定是可以检查和度量的,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到前序的任何一个环节,予以及时的调整和优化。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可以有效设计实现这样的反馈和调整。例如,在基层治理精细化“微治理”中,“最后一公里”的诉求并不是预先全部已知的,通常是在“微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提供新服务的治理精细化。

智能化仍然处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的数据存储管理方式、新的数据分析应用模型和新的智能应用模式层出不穷,每一个新技术的使用,都是一个从技术上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机会,可能提升治理精细化的效率和准确性。以智能识别为例,智能车牌识别就带来了高速路、停车场等很多场合的不停车通过,智能人脸识别就可以刷脸办理各种业务。

保鲜膜还有一个作用是,不被细菌侵蚀和污染、减少腐败。在利用智能化服务治理精细化的时候,保证治理精细化和智能化的健康生态是基本要求。此外,保护隐私数据、防止数据的非法泄露显得尤为重要。刚刚揭露出来的美国脸书公司非法泄露用户私人数据的事件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它严重伤害了用户、极大挫伤了大众使用信息系统的热情,也客观影响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社会治理精细化进程中,如果信息系统智能系统使用不当,给老百姓带来不安,难免会影响到治理精细化的效果。

【本文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公共政策委员会主任】

责编:赵博艺 / 贺胜兰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