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如何营造新时代良好乡村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构建新时代良好乡村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务实之举营造新时代良好乡村政治生态,举全区之力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以党建引领为纲,推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我们把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夯实基层组织。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要求,完善“周调度、月清单、季督查、年考核”机制,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及民主评议等制度,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管在日常、严在经常。实施村级组织“领头雁”工程,突出宣传引导、教育培训、管理考核“三措并举”,在全区确定42个“领头雁”创评单位,选派8名机关干部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通过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培养了一大批作风过硬、组织信任、群众公认的农村党员干部。同时大力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行“区、镇两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建帮扶行政村联系点”机制,并下派“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

配强领导班子。推进行政村合并、村支“两委”换届等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打造了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领导班子队伍。比如,在换届过程中严把资格审查、选举程序、民主权利、社会稳定、纪律监督“五个关口”,实现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有机统一,并为每个村公开考选一名35岁以下的专职便民服务员,通过依法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村级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性别比例明显改善,政治意识、服务水平、带富能力明显增强。

提升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156个村民服务中心,完善配套设施,设置党建、教育、文化等栏目,实现党建、群团、乡土文化等交融渗透,党员活动、群众活动等统筹推进。大力发展“互联网+党建”,推动农村基层党建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转变,实现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此外,积极对接58农服,推广益村APP,农村党员通过益村APP等载体可“点菜式”学习;建立党员信息、就业生产等数据云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的申请、办理、反馈等服务,在泉交河镇率先建立镇村电子政务平台,群众办事可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办结,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以队伍建设为基,展现新气象

狠抓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持之以恒抓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工作,组织区“四大家”领导班子深入各联点村上党课,带领全体党员扎实开展精读一篇原著、组织一次体验、重温一遍誓词、开展一次讨论、撰写一篇心得、做好一件实事等“六个一”行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村级班子骨干培训,集中组织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和便民服务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严格督查抓考核奖惩。规范村干部履职,对“不在岗、不同心、不作为”等“不守规矩”村干部,公开实施“黄、橙、红”三色预警;出台党员干部容错免责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激励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出台《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干事创业导向。

敢于亮剑抓执纪审查。坚持有腐必反、除恶务尽,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巩固发展好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深入开展“纠‘四风’治陋习”和“雁过拔毛”式、“中梗阻”式腐败问题等专项整治,聚焦民生、扶贫等重点领域,严查优亲厚友、雁过拔毛、吃拿卡要、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等重点问题,着力惩治村匪恶霸等宗族恶势力,淳朴一方风气,还百姓一片净地。

以基层治理为要,探索新模式

从规范权力使用入手,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创新村级自治机制。组织各村修订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构建起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机构、村民议事会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常设议事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四位一体”村级自治组织体系,实现了村民的事“村民提、村民定、村民办、村民管”,村民自治实效不断彰显。借力“互联网+监督”新模式,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问题,严格落实村务公开等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基层权力运行。

创新综治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平安创建“五十百千”竞赛活动,全面完成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综治维稳“村为主”等工作,开展“无信访问题村(社区)”创建、“党员干部民情大走访”等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掌握社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点赞。同时发挥综治工作“一票否决”作用,明确对赫山区各单位综治绩效考核奖惩办法,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建立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208个,实现了“哪里有人群,调解组织就建在哪里;哪里有纠纷,调解员就工作在哪里”。探索建立“1+3+X”调解新模式,在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处中,由一名领导包案协调,综治、司法、公安三家派员为主,纠纷涉及领域的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参与协调,促进农村重大、疑难纠纷调解更加合情、合理、合法,确保农村和谐稳定。2017年通过该模式成功调处矛盾纠纷45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以乡村振兴为本,彰显新成效

用心用情用力加快脱贫攻坚。把精准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区安排64个区直、驻区单位帮扶28个贫困村、乡镇工作队帮扶其他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2017年共有16个贫困村退出、9692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3.2%。抓实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按照“四跟四走”的路子,落实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挂钩,形成了覆盖全区所有村的产业扶贫大格局。重点打造了欧江岔镇“稻虾共生”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农田谋士、台上屋食用菌两个市级产业扶贫示范点,比如针对“稻虾共生”项目,组织区直部门重点支持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推动合作社与188户600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连续5年每人每年可增收500元以上。

抢抓机遇发展现代农业。抢抓益阳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机遇,以打造全国一流、全省示范的益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园一体”为载体,突出“八个一”建设(建设一个基地、引进一批主体、构建一个平台、打造一个品牌、形成一个联盟、集中一个展点、引爆一个亮点、致富一方百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好看、好吃、好玩、好住、好卖、好赚”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家园。

提高站位狠抓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狠抓大气、土壤、水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依法关停非法搅拌站、粘土砖厂、石煤矿山等,切实整改环保督察问题,有效整治农业面源、禽畜养殖、黑臭水体等污染问题,加强河长制“三长一站”模式推广工作。比如投入2795万元,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基本实现农村地区常态保洁、长效管理,打造了碧云峰、洗澡坪等一批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依托益村平台成立“益农服务社”,联合湘域电商,线上开展电商、租赁等经营性活动,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买卖产品,村集体还可从卖出去的产品中分享收益,既解决了老百姓销售难、增收难的问题,也促进了村集体增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益村平台,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来,凝心聚力,推动村级事业发展。

以乡风文明为魂,倡树新风尚

弘扬赫山精神。烂泥湖精神和“三湘党建第一村”的红色文化是赫山人民的宝贵财富。通过充分挖掘地方自然人文资源,打造“一碑五馆”(烂泥湖治理工程纪念碑,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馆、烂泥湖治理工程纪念馆、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展示馆、历史名人馆、民俗文化馆),集中展示赫山历史文化、湿地保护历程、现代农业成果,进一步焕发出烂泥湖精神的新时代荣光,凝聚打造赫山现代农业强大内驱力。此外,建成金家堤支部陈列馆,打造了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基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树立赫山新风。在广大农村认真组织实施文明引领工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乡村群众健身、娱乐工程建到村民家门口。结合村民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乡村大戏台等平台,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

讴歌赫山故事。狠抓公民道德建设,在全区开展“感动赫山人物”“最美孝心少年”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新时代赫山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通过讲好赫山故事、传播赫山声音,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潮流。

【本文作者为中共益阳市赫山区委书记】

责编:贺胜兰 / 李 懿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新时代   乡村   生态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