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以党性修养为依托重构党内政治生态

核心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党内政治生态重构进入新阶段。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重构必须发挥党性修养的独特作用:以政治修养引领党内政治生态重构;以理论修养指导党内政治生态重构;以道德修养涵养党内政治生态重构;以纪律修养保障党内政治生态重构;以作风修养推动党内政治生态重构。

冯留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有《中国科技软实力的发展战略研究》《公民意识新论》等。

党性修养的理论内涵

党性最初涉及的是哲学、理论层面的问题,表现为“哲学的党性”“理论的党性”等形式。恩格斯在1845年批判德国思想家用“抽象的人性”和“普遍的爱”来宣扬“绝对的社会主义”时最早使用了“党性”一词。党性是领导干部的灵魂,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200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才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党性修养是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永恒主题,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措施。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信仰基础。

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不忘初心才能走得踏实,牢记使命才能行得更远。习近平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一方面,按心学自身演绎逻辑看,它是儒学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下呈现出的既延续传统儒学精神实质又在运思理路、实践方式等方面有所超越的思想理论形态。它要求人们把自己自在具有的“良知”外化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达到“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理想生存境界,所以心学本质上是一种重视生命体验与实践的学说。中国共产党将党性修养喻为自己的“心学”不是提倡个体党员领导干部醉心于“潜心问道、修身养性”,置具体实践于不顾,而是主张党员干部通过自觉地学习内省,使自己各方面素养符合新时代的使命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实际。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将党性修养视为自己的“心学”,新时代的党性修养应从儒家心学育人的理路中获得启示。“心学”的魅力体现为儒学士大夫高度的文化自信,并依靠其经久不衰的文化品格吸引着古今中外人士的目光。

党性修养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政党的党性,即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通过政党的纲领、章程、宗旨、组织、制度等表现出来的。政党的党性是建立在党员个性基础上的共性。政党是由独立的、有特殊性的个体所构成的,而它作为政治集团又必然要求这些个体成员有着共同性、统一性的方面。政党组织的党性就是指与个体成员的个性相对应的共性,共性就是组织层面的党性,体现了该政治集团对全体党员个体的共同要求。讲党性,不能抹杀个性,党性与个性恰恰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尊重个性也就没有党性之说。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这是事关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的根本问题。而个体党性修养泛指党员干部个体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的各种方式方法,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党员干部只有通过党性修养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党的价值追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党忠诚,为党尽责。

党性修养需要持之以恒。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反而有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削弱,因此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锤炼。党性修养要突出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党性说到底是立场问题,体现为党员个体在想问题、搞研究、做决策、办事情的过程中,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党性修养要突出思想理论的科学性。是否认同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是否崇尚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它、信奉它并自愿接受它的指导,有能力把握它的精髓,按照其原则行事;党性修养要突出理想信念的崇高性。是否对党的历史充满自豪感,对党的宗旨、章程、纲领的精神充分领会并践行,对党的建设以及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深信不疑;党性修养要突出为政用权的廉洁性。是否能够坚持廉洁从政,作风正派,法治思维等;党性修养要突出道德情操的高尚性。是否遵守基本的伦理规范,高尚的道德情怀,具有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这些方面最终落脚于自身修养的全面性,即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有利于重构党内政治生态

重构党内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分析我们党面临的严峻挑战、存在的严重危险和全面从严治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得出的重大判断和科学结论。加强党性修养有利于重构党内政治生态。

加强党性修养有利于保持党内政治生活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哪里来?就来自科学的理论指导、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铁的纪律,而这些都要靠加强党性修养来保障。在党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才能有效防范、及时清除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消极因素?根本途径是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纪律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政治素养、道德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增强。因此,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是党的旺盛生机和蓬勃活力的动力源泉。

加强党性修养是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系统思维来看,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为一项具体要素包含在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整体中。一方面,如果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自觉通过党性修养自我砥砺、自我教育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祛除自身与党性要求不一致的思想、行为、作风,那党内政治生态必然会有根本性转变。另一方面,如果党内政治生态治理实现了政治环境的风清气正,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就会自觉提升党性修养,以使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养适应政治生态的良性运行。最后,党性修养以内在道德的力量,涵养处于政治生态中的党员个体,由内而外对党内政治生态进行自律性调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依靠外在力量由外而内对党内政治生态进行重塑。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效果如何,既要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来体现,又要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来净化。

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有效抓手。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虽然不同历史时期党内政治生态治理解决的问题不同、利用的资源不同、遵循的路径不同,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最终的使命与担当却是相同的。为了这种高度自觉的使命与担当,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把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作为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有效抓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何在农民与小资产阶级占党员多数、各革命根据地又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困境中把党建设成集中统一的、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在共产国际经验教条化的不利影响下,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是当时党内政治生态治理面临的两大难题。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思想建党的方法,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为抓手,同时将“反对分散主义,强调集中统一;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最终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党内政治生态大为改观。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原来在局部执政的党变为在全国执政的党,由原来夺取全国政权的党变为从事和平建设的党,中共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何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如何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亟须回答的两个重大问题。这一时期,利用“群众运动”加强党性修养的方式,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对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确保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与过去相比,这一时期党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长期存在,党性修养依然是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有效抓手。

加强党性修养重构党内政治生态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深刻分析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在全社会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奋斗目标,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以政治修养引领党内政治生态重构。政治修养是指政治活动中人们的政治水平和政治态度。对共产党员而言,政治修养是党员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名党员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党为实现其政治主张而要求党员必备的条件。政治修养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核心。政治修养是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的政治基础。党的十九大作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的重大论断,并深刻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因此,必须通过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引领党内政治生态重构。

加强政治修养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更是党员加强政治修养的内在要求和核心内容。党员干部一旦在政治修养方面出问题,就会逐步丧失政治立场、丢掉政治信仰、迷失政治方向,并最终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严重玷污党内政治生态。其次,要站稳政治立场。政治立场,指立足于一定的阶级、政治集团,反映其利益和要求的政治立足点和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是指党员和党组织所提出的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行为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政治立场坚定是党员政治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定政治立场。党员干部要提升政治修养,必须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第三,要具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对共产党员来说,政治鉴别力是一种特殊的“眼力”,主要指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政治上辨明方向、分清是非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鉴别力。最后,要不断增强政治忠诚度。政治忠诚主要指共产党员忠诚于党的信仰,全心全意为党的目标而奋斗。政治忠诚是党员最重要的政治品质,也是最重要的纪律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员的政治忠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以理论修养指导党内政治生态重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的统一,重视发挥思想理论教育在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基础性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因此,加强理论修养,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当前,尤其要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引实践。

加强理论修养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摒弃对理论的偏见。从内心深处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视为对自己主观世界的一次改造,努力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其次,认真研读原著。读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本。恩格斯曾经说:理论思维的发展和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而对以往哲学的学习从哪里开始呢,只能是读原著。最后,做到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充分检验自己理论学习的效果。最终才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以道德修养涵养党内政治生态重构。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条重要经验,体现了他律与自律的统一。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随着反腐败斗争“以治标为治本争取时间”到“深化标本兼治”,道德自律的作用在党内政治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关键。因此,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治理应以道德修养为重点,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只是因为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而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也出现了松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教育引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重、自信、自警、自励,切实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友,树立领导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良好形象。”

加强道德修养首先需要“修心”。古语云:“欲事立,须是心立”。道德修养就是从根本上立心。它需要党员干部在日常忙碌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时常通过反思内省来调节自己的心境,进而养成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其次,道德修养需要修身。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金钱观,摆正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位置,理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理性对待名利得失、成败荣辱,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阔的心胸认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再次,道德修养需要实践。读书思考与内在反省只是道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只有将自我所思所想融入生动的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从根本上深化道德修养。

以纪律修养保障党内政治生态重构。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执政环境越来越复杂,党自身建设也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党的纪律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巩固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制度基础。

加强纪律修养首先需要培育纪律意识。没有对纪律的敬畏,没有对纪律的尊崇,也就谈不上有纪律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一直讲,领导干部必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手握戒尺,就是要手握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做到克己奉公。”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装着纪律这把戒尺,用以衡量自己的各项行为。其次,需要严明党内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的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具体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必须牢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①

以作风修养推动党内政治生态重构。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反映着党的形象,反映着党群干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人心向背。长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态治理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经过十八大以来的正风肃纪,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由于作风建设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党内作风不纯的状况还未根本解决,新时代仍需要通过作风修养,不断夯实党内政治生态治理的形象基础。

加强作风修养首先需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都是我们党的使命所在、初心所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其实,宗旨意识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党员干部自我为中心。很多党员干部之所以违纪违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宗旨意识淡化甚至模糊,心中无所敬畏,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其次,需要弘扬党的传统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能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小党发展壮大为拥有8900万党员的执政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与坚持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作风。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就必须结合时代特征与工作实际把党的传统优良作风发扬光大。最后,需要做到“三严三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些要求都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严三实”的核心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严”与“实”上下苦功夫,必须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方可久久为功。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刘国瑞对此文亦有贡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工程“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政治生态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6ZZD010]以及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孙易恒]
标签: 党性修养   党内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