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扶贫车间建村头 脱贫增收不用愁

——菏泽市郓城县着力推进扶贫车间就业模式

郓城县扶贫六项举措

立足实际,打造精准扶贫载体。郓城县坚持把用好外力、建好载体,作为吸纳贫困群众就业的关键。在全县4.1万名贫困群众中,有11754名具有劳动能力。为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2016年5月,由县委常委部门率先示范带头,33个省派第一书记、12个市派第一书记、6个市“双联双创”部门单位、66个县直单位部门、22个乡镇和40家“两代表一委员”企业、20家工商联重点企业、20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开展援建扶贫车间行动,利用村小学旧址、原村级活动场所和村头建设用地,共建设扶贫车间627个,其中县直部门单位援建84个、乡镇街区自建33个、财政投资建设458个、企业捐建50个,覆盖了91%的行政村,可吸纳就业2.1万人,带动6831名贫困群众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选准产业,增强脱贫攻坚支撑。为确保扶贫车间长期、持续发挥作用,2017年4月5日,在全国率先制定下发的《郓城县扶贫车间建设方案》文件中,将环保和土地规划理念引入扶贫车间,确保扶贫车间用地符合规划、扶贫车间产业符合环境保护和群众利益,按照就业门槛低、增收效果好、产业发展稳定、方便群众灵活就业的标准,选择市场前景广阔、产品需求稳定、能够保障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就业的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乡村布局,召开企业与扶贫车间对接会23次,入驻劳动密集型项目459个,发展服装加工、酒类包装、玩具加工、电子元件加工等11个产业门类。同时,不断优化扶贫车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化车间,实现了扶贫车间与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方便了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保障了持续稳定增收。

财政扶持,强化脱贫攻坚保障。按照《山东省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将部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入股到扶贫车间,用于扶贫车间基础设施建设或设备购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扶贫资金权益、扶持措施落实到户,确保投入资金收益真正归贫困户所有;深入实施小额信贷工程,扶贫车间承租企业每吸纳一名贫困群众就业,将为其提供5万元的“富民生产贷”贴息贷款,鼓励贫困群众申请“富民农户贷”,入股、承租扶贫车间。同时,对于2016年度县直部门单位援建的扶贫车间,县财政专门列支资金600万元,按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标准,每个车间补助5万元;2017年度建设扶贫车间由整合的涉农资金、企业和爱心人士捐献资金和东西扶贫协作支持资金进行建设,切实提高扶贫车间覆盖率,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政策支持,提升脱贫攻坚力度。扶贫车间优先享受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和小额信贷政策,对扶贫车间建设运营实行租金、税费、用地、供电优惠。同时,对吸纳贫困群众务工较多的扶贫车间,给予一定的岗位、培训补贴。在充分利用上级政策、资金基础上,积极开展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投身家乡扶贫开发事业的归雁车间发展模式,创新探索出“返乡创业+扶贫”的脱贫新路子。抢抓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机遇,建立全覆盖的乡村两级返乡创业服务站点和完备的返乡创业人才库、项目库和专家库;在北京、深圳等17个大中城市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设立扶持返乡创业基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认真实施各类政策性补贴,依托扶贫车间、大型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县共吸纳60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了由“获得式”扶贫到“参与式”脱贫的转变。

技能培训,激发脱贫攻坚活力。通过精准识别,筛选出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11754名贫困群众予以登记造册,全面掌握他们的劳动技能需求、就业意向等有关信息,将扶贫车间作为就业技能培训课堂,整合扶贫、商务、人社、农业、残联等部门资源,开展多层次培训活动,累计培训368期、2.6万人次。

服务群众,助力脱贫攻坚实效。为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就业载体作用,规划建设的扶贫车间建设距村头不超过200米,贫困群众用工占比达到30%以上,为车间安装了空调、取暖设备,配备消防器材和医药箱,改善工作环境、完善防护措施,健全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机制,保障贫困群众进得去、留得下、干的长,进一步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扶贫车间”出实效,贫困群众得实惠。

郓城扶贫车间经验启示

转变群众观念。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就业,消除了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增强了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志气和依靠自己的双手主动参与脱贫、积极增收致富的决心,形成了贫困群众理解、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促进基层党建。扶贫车间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为村级固定资产,产生的租金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提高了带动脱贫和帮扶贫困户能力,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实现了“抓党建、促脱贫”的有机统一。

提升企业效益。企业向乡村布局、入驻扶贫车间,解决了企业劳动力不足、价格偏高问题,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生产能力,加快了企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

激活农村经济。扶贫车间发展了农村二产三产,带动了一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步伐,通过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逐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性的“第六产业”,让贫困群众分享到二三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和谐稳定。扶贫车间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使留守儿童不再远离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依靠,留守妇女有了工作,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改善了农民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促进了农村稳定和谐。

责编:赵鑫洋 / 张盈盈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扶贫   车间   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