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社区工厂做载体 创业就业助脱贫

——平利县发展社区工厂助推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

平利县位于陕西东南部,陕鄂县渝三省交界处,全县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1个镇,总人口23万。平利县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十二五”末在册登记贫困人口1.89万户4.48万人,贫困率达22.4%。作为山区贫困县和生态保护县,平利通过支持创业就业助推精准脱贫,特别是探索在新型社区兴办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的就业扶贫模式。该模式主要做法有以下五点。

理清思路,精准谋业

“十二五”末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507户44811人,截至2017年年底,平利县贫困人口还有14811户38212人。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平利县从2010年开始共实施移民搬迁28555户83918人,如何实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成为县委县政府面临的新课题。经过深入论证和思考,抓住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转移的发展机遇,结合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一楼门面房大量闲置的现状,确定了“移民搬迁建社区、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就业”的总体思路,对1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社区工厂,为实现搬迁人口就地就业创造条件。围绕这一思路,平利县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充分就业、推动发展为目标,坚持党政统筹、能人带动、基地孵化、连锁推进,千方百计创办社区工厂,把“挪穷窝、挖穷根、避险情”与“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同步思考、一体谋划,科学制定了“一城十镇百社区百工厂”的发展规划,努力做到既让群众搬得出、住上安全住房,更让他们能就业、逐步迈向小康。

优化环境,招商置业

立足就业导向,围绕劳动密集型手工业加工项目,优化环境、拿出资源,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坚持“量身定做”,实施精准招商。每年召开一次招商引资大会,对引进社区工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持续简政放权、规范中介服务、营造公平环境,推动形成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高地。县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外出招商,同时层层夯实招商任务,要求各镇、各部门主动出击,跟踪洽谈,确保每个镇每年新培育社区工厂2家以上。近年来,成功引进了香港嘉鸿手套、江苏凯灵汽车零部件、广东泽健电子等龙头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和药妇沟社区。企业落地后,坚持“总部建在园区,车间建在社区”,形成了厂房式、门面式、居家合作式等灵活办厂方式,方便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保障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政策激励,支持创业

平利县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的实施意见》《加快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社区工厂发展工作办法》等政策文件,同时设立全民就业创业基金1000万元、小微企业扶持基金300万元、社区工厂奖励基金150万元,用来支持社区工厂发展。在厂房用地上,对土地充裕的社区,在规划建设时预留空间,提供建厂用地指标;对土地紧缺的社区,由政府就近租赁门面房作为厂房,业主免费使用三年;对租用民房办厂的,全额补贴房租三年。在资金周转上,结合“两权”抵押试点,平利县多方筹措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贷款贴息,累计向社区工厂发放贷款1.05亿元。在技术培训上,把社区工厂工人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纳入全县职业培训计划,整合人社、扶贫、农业等项目资金用于培训补贴,年培训3000人以上。在奖补扶持上,对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每人次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对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不低于其员工总数1/3的,在扩大生产、设备采购、厂房装修、自主产品开发等方面实行以奖代补。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激励,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工厂的发展活力,返乡创业成为一大亮点。2016年3月,平利县被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列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

服务成长,助力兴业

给社区工厂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加快成长、做优做强做大。先后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社区工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扶持发展社区工厂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将社区工厂发展纳入各镇及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建立了“领导联厂、部门包厂、干部驻厂”的长效帮扶机制,从人社、招商、经贸、市监等部门抽调干部成立工作组,专门负责为社区工厂帮办登记注册、工人招聘、企业贷款、市场开拓等事项。2014年促成精华手套加工厂与香港公司签订了500万双加工订单,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多措并举,扩大就业

通过推动土地流转,使分散的生产资料向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让搬迁群众既有稳定的资产收益,又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兴办社区工厂,把企业办在家门口,利用其就业门槛不高、上班时间灵活、工资收入稳定等独特优势,实现了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使搬迁劳动力能够在二三产业中找到更多的就业岗位,既有利于外出务工,又有利于就地城镇化。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13.8万亩,培育规模经营户和龙头企业195家,带动贫困户就业8500人;兴办家庭手工业社区工厂79家,农产品加工社区工厂96家,吸纳5250人就近就地就业;依托农村淘宝项目,培育本土电商企业42家、网店微店355家,通过订单生产、生产回购等方式,带动940户搬迁群众在电商产业链中增收;每年培训贫困劳动力3000余人,有组织劳务输出1.2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以上。正是通过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加快了搬迁群众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了搬迁一户、就业一户、脱贫一户的综合效应。

【本文作者为陕西省平利县委书记】

责编:责编:董惠敏 / 贺胜兰(见习)

责任编辑:张盈盈
标签: 载体   工厂   就业   创业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