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公众如何看待形式主义的新演变

【重要发现】

●公众对形式主义的第一感觉多是“反感”“冷漠”“愤怒”;多数公众对其内涵的认知清晰准确,“重形象工程”是对其内涵的首要认知;部分公众对何为形式主义的理解模糊有偏差。

●八成公众认为形式主义问题普遍存在,最反感“只关心开会、发文、做姿态、表决心,不关注有效性和是否管用”的会议形式主义;公职人员是问题多发群体,尤以党政干部为首,“领导检查”“汇报总结”“基层调研”是问题的多发领域。

●公众认为官僚主义作风、封建官僚文化和习惯势力的长期负面影响是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个人主观认识不足、利益驱动和制度环境也会促成形式主义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形式主义泛滥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公信力,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阻碍改革和抑制创新,浪费社会资源,败坏社会风气以及影响社会团结整合。

●严肃政治纪律、加强诚信建设、加强思想和理论教育以及完善监督考核制度体系是预防和治理当前形式主义问题的多维路径。

【调查时间】

2017年12月—2018年1月初

【问卷发放】

面向31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发放问卷9322份(包括人民论坛微信公众平台和其他网络推送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91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6%。

【样本构成】

●47.6%的受访者为80后,90后占33.1%,70后占12.2%,其他年龄阶段占7.1%;

●25.5%的受访者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占34.8%,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占9.7%,群众占30.0%;

●受访者以城市居民为主,其中居住在直辖市的受访者占18.3%,省会城市占36.3%,地级或县级城市占33.9%,乡镇村居民占11.5%;

●36.8%的受访者月收入在2000-5000元,月收入5001-8000元者占34.8%,月收入8001-12000元者占12.2%,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占12.9%。

形式主义是损害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祸首”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制定转变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呼吁反对形式主义、树立良好作风,号召在全党形成说真话、干实事的风气,以形式主义为首的“四风”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形式主义作为传统官场文化产物,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更是具有与生俱来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解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形式主义又不断流变、形式翻新,影响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如政府部门以往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在是“门好进、话好听、脸好看,就是事难办”,这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和格外关注。在新形势下,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围绕公众关于形式主义的评价,于近期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公众对形式主义的第一感觉,能否正确认识其内涵,有哪些新的突出表现,公众最厌恶的形式主义有哪些、存在的根源是什么以及如何治理当前的形式主义问题等。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形式主义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