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镇党委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龙头任务,坚持“党建统领、村社合一”工作思路,通过支持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实现了“党建兴社、强村富民”。全镇有2个村实现集体经济100万元以上,8个村实现10万元以上,4个村实现5万元以上。
坚持党委统筹,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根基。针对全镇“空壳村”多、村集体“造血功能”差、缺乏长期稳定收入来源等问题,镇党委把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举全镇之力加快推进。一是强化组织引领。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每月召开1次壮大集体经济协调会,制定了《宋杖子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围绕菜、花、畜、果四大主导产业,把“村党支部+合作社”作为主要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指导各村深入发掘自身基础优势,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兴办专业市场等多种途径壮大集体经济。二是选优配强书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要选出一个好书记。镇党委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拔8名合作社党员负责人担任村书记,对“双带”能力不强的5名村书记进行调整,全镇14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是致富带头人。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书记“一诺双述双评”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完成较好的优先推荐提拔,2016年,将范杖子村书记侯鉴选拔进入镇党委班子,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同时,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在5万元以上的,在新增部分的15%对村书记进行奖励。对完成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三是统筹服务跟进。镇党委立足做大做强产业,依托范杖子村全国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相关实用人才1500人,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000余万元,对全镇设施农业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并在有条件的村示范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提升了农业智能化水平。组织合作社参加产品展销会、订货会、联谊会等,把“凌馨”牌黄瓜、“天性”牌甜椒等系列蔬菜产品推广到全国,扩大了产品知名度。此外镇党委合理布局,在与河北、内蒙交界处的西高杖子村、翟杖子村新建两处蔬菜批发市场,辐射两省区周边菜农,并带动2个村年增收20万元以上。
坚持“村社合一”,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引擎。全镇设施农业已发展到3.1万亩,镇党委依托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的“村社合一”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收入实现大幅度提升。一是推动村社融合。镇党委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各村党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村党组织单独领办、创办、与能人大户联办等方式,在全镇14个村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个,其中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22个,同时挂合作社党组织牌子,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由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并以土地、资金、资产等融资、入股,实现了村支部与合作社的有机结合。范杖子村作为“村社合一”最早的实践者,村“两委”领办农峰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甜椒产业,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使全村温室大棚发展到2020栋,年产甜椒2.7万吨,成为东北最大的甜椒生产基地,人均收入2.8万元,并带动村集体收入130万元。二是抱团发展产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由村党组织牵头组织,合作社具体负责,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统一耕作、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促进资源整合、要素重组、提高抗风险能力。合作社取得收益后,村集体获得一定比例利益分红,作为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例如北房身村党组织领办的裕葡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栽植温室葡萄10万株,带动了全村葡萄产业发展,每年村集体获得10%的利益分红,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三是创新方式增收。充分发掘现有资源,大力推进农业共营制改革,实施山林、土地、水域、闲置房屋等村级集体资产折资入股合作社,促进村集体增收。我镇宋杖子村通过土地重新确权登记,新增村集体土地600亩,全部入股村领办合作社,使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4800亩,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利用本村闲置土地,由合作社牵头建设蔬菜专业批发市场,通过收取市场管理费,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此外通过建设商铺并出租、收取果园承包费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以合作社为纽带,各种举措叠加,宋杖子村集体经济可实现100万元以上。此外,镇党委还以凌源市“光伏全覆盖”工程为契机,建立了12个村级光伏电站,带动村持续增收25年,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
坚持成果共享,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效益。镇党委始终坚持农民增收与集体增利相统一,强村与富民相结合,发展与服务相并重,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一是村级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随着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村书记年均报酬待遇提高到2.5万元,主动想事、干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3年来,化解村级债务396万元,为群众代办事项2046件,化解矛盾纠纷207起,全镇无1起越级上访事件发生。二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动力。坚持“以产业带扶贫,以扶贫促产业”思路,找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结合点,不断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内生动力。范杖子村正在建设的凌源市城市蔬菜配送中心项目,可带动2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的村级光伏电站可带动428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此外,还将集体经济收入的30%-80%反哺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三是乡村文明建设持续改善。集体收入增加了,让村党组织有了底气。去年以来,累计投入395万元,新建和改建村级活动场所11个,全镇14个行政村村部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以上,每个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1处,全部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74个,硬化道路168公里,全部实现“绿化、亮化、美化”目标。各村先后组织开展了“星级文明户”“道德明星”“孝心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