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区域聚焦 > 正文

“根本的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同属京畿重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北京要解决自身遇到的突出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力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
□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习近平

此时,如果有一双天眼可以俯瞰华北大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将会看到这样一幅壮美画卷——

新建的交通路网打通断头路,将北京、天津、保定、雄安等城市纳入一小时交通圈;

东南部湿地林场蓝绿交织、西北部国家公园带筑起绿色屏障,一条环京生态圈正在延伸;

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河北制造,一个优势互补的产业版图正在广袤的区域内重构……

这是一体相连,生生不息的京津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正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化为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兄弟登山相互扶持

曾几何时,北京、天津、河北,这三个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的省市构成被称作“京津冀”的区域,长期陷于“中心发达、腹地落后”的尴尬里。

北京,这座超大城市像一个大磁石,对周边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聚人才、聚资源、聚机会,不断招商引资、不断扩展城市功能的同时,人口越来越多、房价持续上涨、交通越来越堵,资源更加短缺。

再聚、再扩,最终陷入“摊大饼”的怪圈,资源环境严重超负荷,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河水断流、地面沉降、空气污染。对环境的承载,北京一己之力,再难维系。

“虹吸”给三地带来巨大压力。有人用“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来形容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之窘境,很多企业宁愿挤在地价高昂的北京,也不愿意去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河北。

特大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抱着老目标、守着老机制,显然走不通了。

2014年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京津冀视察调研,道出了他的深刻思考——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同属京畿重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北京要解决自身遇到的突出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力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根本的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总书记一席话,拨云见日,让人豁然开朗。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道春风,吹开涟漪。

跳出北京发展北京

京津冀三地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推动协同发展,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立足合作共赢理念的现实需要。

这个现代化新型首都圈的打造,载体是京津冀城市群建设、重点是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主线是资源、要素、空间的统筹利用。

2015年4月30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市改变的不仅仅是发展方向,更是发展理念——

做加法: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要强化核心功能,这是首都的责任和担当。

做减法:凡是不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坚决调整退出,这是解决首都“大城市病”的唯一选择。

很快,北京市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重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

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幕很快拉开。

北京东五环有个西直河,小小一个村,聚集了550家石材企业,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材批发市场。疏解非首都功能,这类区域性批发市场首当其冲。

在市场经营了十多年的李德福本来不想走,但被慕名上门的香河、易县招商人员说动了心。“地价便宜、交通便利,为什么不去看看?”如今,他说,“走对了,新厂子规模扩大了一倍,而且还采用了净化空气的除尘设备,加装了水循环过滤设施,生产能力和环保标准都大大提高,完全是现代工厂的标准!”

思路转变,视野宽了。北京最大的批发市场“动批”商户转移至保定白沟、石家庄乐城国际商贸城等地,已在当地形成集聚优势;北京现代四工厂已在河北沧州黄骅正式开工,一个新兴汽车城初具规模;首钢京唐二期项目已启动,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再次助力……

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卸下厚重包袱,北京的脚步轻了。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带动下,全市常住人口连续三年保持增量、增速“双下降”态势,2016年为2172.9万人,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由增到减的拐点,较上年下降3%。

“聚”和“招”的态势进一步扭转,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

这“三升三降”,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通过疏解功能做“减法”,北京正取得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乘法”效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