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环保 > 正文

建设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

【编者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推动着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四川省成都市大力实施全域增绿行动,加快建设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准的天府绿道,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和市民幸福指数。

提高思想站位,深刻认识天府绿道建设的重大意义

作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成都天府绿道建设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必须全面提升天府绿道建设的站位格局。

绿色发展的全新实践。天府绿道承担着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重要功能,有利于充分挖掘山水田林路湖等自然资源禀赋,提升城市综合生态效益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利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化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城市空间布局方针,厘清城市开发边界,推进产城人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市民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习惯;有利于深化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以人为本的生动诠释。加快天府绿道建设,有利于统筹实施水体治理、绿化美化,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让市民诗意栖居;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开敞共享空间,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有利于打破圈层结构,实现均衡发展,改善城乡结合部发展条件,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有利于培育市民健康生活方式,形成骑行畅游的绿色生活空间。

塑造城市竞争力的现实路径。城市间的竞争既体现在综合经济实力上,更体现在生态、文化等软实力塑造上。从波士顿“翡翠项链”到新加坡环岛绿道、伦敦“绿链”,全球特大中心城市通过绿道建设增强了别样精彩的城市竞争优势。建设天府绿道,有利于营造“来了就不想走”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来蓉创业安居、共襄发展;有利于以道为导,在绿道沿线集聚人气、汇集商机、发展新经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让绿道成为经济道、富民道;有利于擦亮城市生态绿色名片,提升“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品牌和知名度。

精准精细谋划,全面提升天府绿道规划水平

天府绿道是事关全局的重大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文化工程、发展工程和绿色风尚培育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建设面积最大、投资额度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生态项目,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民生价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的原则,紧扣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总要求,系统谋划、规划引领,为高水平推进天府绿道建设提供路径指引。

坚持系统耦合,绘就城市蓝绿网。牢固树立打造传世经典的雄心壮志,坚持时代眼光、国际标准,按照连通为先、耦合为重、系统升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为主体骨架的绿网,推动绿道环湖、沿河、临街、绕山、穿城,加快构筑绿道环、串联公园链、连通河湖网,将碎片、隔离、零散的生态斑块整合为相对完整的绿色空间系统,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充分展示成都山的秀美、水的灵动、湖的浪漫、文的厚重和城的大气,为世人呈现一幅动人心脾的蜀川画卷。

坚持多元相融,打造功能复合体。充分考虑市民和游客不同需求,充分发挥绿道的生态保障、体育运动、文化博览等功能,推动绿道与轨道、河道、城市慢行道相连接,与旅游景点、商业网点、运动场所、办公区域、居民社区相接驳,有机嵌入和嫁接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生态绿道、文化绿道、健康绿道、经济绿道、智慧绿道,充分放大绿道的增值效应。

坚持差异协同,凸显地域特色化。以差异化引导构建区域、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络,区域绿道突出生态功能、发挥对城市边界的控制作用,城市绿道注重串联功能组团间自然景观和功能空间,社区绿道体现人文关怀、兼顾市民日常出行。坚持立足地域特色、人文内涵、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顺应自然肌理,萃取古蜀文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化,结合名胜古迹、历史人文、特色街区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的绿道空间环境,做到一路一味、一桥一品、一点一景。

坚持品质至上,畅享全域绿福利。着眼点、线、面结合,行、休、赏方便,围绕增绿、成网、配套三大要素,按照有显山露水的开敞空间、有四季分明的色相背景、有浓荫参天的生态体验、有花灌草乔的层次搭配“四有目标”,着力打造最美丽、最幽静、最具田园风光、最富人文气息、最有创新活力的绿道网络体系,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绿色乐趣。

高质高效推进,正确处理建设管理中的四对关系

天府绿道作为多种城市功能复合的特殊生态工程,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做到顶层设计上系统谋划、方法路径上系统集成、建设实践中系统推进。

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政府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力量,是共生互补的关系。绿道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两只手”作用,形成1+1>2的效果。一方面,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政策引导和规划约束,抓好项目策划、配套保障等工作,实现系统、全面和可持续推进。另一方面,在政策规划引导下,形成兼顾公共性和经济性的市场化运营体系,吸引更多专业化运营团队参与绿道建设和功能运营。

处理好统一规划与科学组织的关系。规划是龙头、是灵魂,好的规划还需要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推动落实。天府绿道系统是城市功能提升、品质改善工程,是新产业新模式创新创造工程,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又要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方面,坚持市区联动、共建共享,按照全域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的思路,推进天府绿道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衔接配套。另一方面,坚持加强统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分类分级推进实施,确保到2020年建成“两环一轴”绿道,到2025年初步建成市域主干绿道体系,到2040年天府绿道建设全面成网。

处理好供给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关系。绿道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普惠公共产品,一端连着政府、一端系着民心,必须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端统筹发力,实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依托天府绿道网络体系,从产业逻辑出发,延伸休闲旅游、体育运动、人文博览、文化创意、慢行交通等功能,让千万市民通过绿道与自然融合交流。另一方面,从人本逻辑出发,动员市民全方位参与、共建共享,针对不同人群偏好,提供多样性、差异化、个性化综合服务,让千里绿道、万民共享成为展示成都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成为幸福成都的标志品牌。

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绿道具有公益性和经济性双重属性,如果割裂开来,不仅降低了建设开发的综合效益,也违背了兴绿乐民的初衷。应在突出公益性的基础上,实现绿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一方面,突出绿道的公益属性,统筹布局停车场、休闲凳等便民设施。另一方面,在突出公益性质的前提下综合开发,通过绿道的延伸推动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服务业,促进体育赛事、商务展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