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宏观大势 > 正文

中国经济微观细胞活力迸发

对中国经济而言,过去的5年是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去旧育新的5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在中高速的合理区间内持续运行,增长、就业、收入、投资、消费、外贸等诸多指标均实现了稳中向好。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渐浓厚,企业主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增强,个体户、村集体、小微企业、科研人员等各类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从而为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增长构筑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1简政放权松绑“双创”

如果将整个经济比作一个人,那么个人、集体、企业等各类微观经济主体就是一个个细胞。这些微观经济细胞健康与否、活力旺不旺盛,关乎着整个经济肌体能否顺利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男采桑,女养蚕,三十天,见现钱”——云南省祥云县是该省10个蚕桑核心基地县之一,种桑养蚕是不少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祥云县的蚕农们却曾因“鲜茧收购资格认定”而遭遇有蚕茧却卖不上价的尴尬。2016年4月,商务部下发《关于做好取消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后续工作的通知》,全面放开全国蚕茧收购,使以往鲜茧市场封锁得以打破,外地企业可以到鲜茧产地进行收购。2016年,祥云县等地的鲜茧收购平均价格,从资格认定取消前的每公斤35.69元增加到43.15元。如此一来,农民参与养蚕业创业创新的意愿大幅增强,市场活力得以进一步激发。

无独有偶,从政府简政放权的自我改革中获得更多创业创新机遇的,还有专门从事飞机整机进境维修业务的广州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该行业企业盈利能力与飞机维修进境流程的简化与通关成本密切相关。在过去,企业办理飞机进境维修担保手续需要经过三级审批,花费大量精力;如今,审批流程简化了,企业当天交上担保资料,第二天就能完成审批。这种改变,让企业可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公司主业的创新与拓展方面,从而做强业绩。

政府职能加速转变,微观活力不断提升。最近几年,国务院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比例超过40%;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外商投资项目95%以上已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中央和省级政府取消、停征和减免收费1100多项;2013—2016年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2万多亿元,2017年还将再减轻企业负担1万亿元……

与此同时,地方层面的简政放权亦扎实开展。例如,不久前甘肃省政府就进一步明确了“放管服”改革中各项重点任务的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其中,2017年9月底前要推行清单化、动态管理,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10月底前建立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实现投资项目线上审批“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全流程监督”;12月底前对列入权责清单的行政许可事项按照统一标准,实行统一编码管理,实现省市县三级“同一事项、同一名称、同一标准、同一编码”。

5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不仅为“双创”松绑、营造氛围,而且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与2012年底相比,如今全国各类市场主体增加了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10%左右的快速增长;创客经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1%提高到56%以上。过去3年间,中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万家,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

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9.5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已经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了“双创”。与此同时,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双创”增强了市场活力,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从而正在成为增加经济活力、促进产品产业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2企业转型成果显著

企业转型成果多,微观主体活力足。5年来,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虽然都面临着经济转型及传统增长模式放缓的压力,但在改革红利的支撑下,企业在产品升级、业务重塑、动能提升等方面依然取得了长足进步。

不久前,“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及双创工作成就展”在北京开幕。该成就展是国资委成立以来首次组织全国近百家央企参与,集中展示科技创新、创业成就的大型展览展示活动,着重展现了中央企业依靠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增长点的经验做法和依靠创新谋发展、谋未来取得的成绩。

例如,作为中国网信领域科技龙头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将展览形式本身作为展示创新活力的一个机会。在展览布局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创造性地设计了“10联屏”的展示方式,按照网络信息体系、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正在开展的重大创新、机制和管理创新四大板块,展示预警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大数据、政务信息化、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蓝海信息网络、网络空间安全、无人机集群、5G等专题,成体系地展示该企业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产业链上的布局。这背后反映出的变化,在过去几年的国企改革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到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最高水平的“长征五号”,再到体现了我国数据库国产化成就的人大金仓数据库产品……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在工业制造、机器人、电子芯片、新材料、飞行器、物联网、智能交通、虚拟现实、智能穿戴、医疗卫生、智能家居、体育健身等领域孵化创新的新技术、新产品不胜枚举。

与资源丰沛的国企相比,中国民营企业在创新转型、主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亦毫不逊色。

例如,洗衣机工作时,残留衣物纤维、污垢等会附着在洗衣桶内壁上,非常容易滋生霉菌、细菌等,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衣物越洗越脏,容易给用户带来健康隐患。

对此,海尔集团充分利用自身打造的开放创新平台“HOPE”,整合海内外创新资源,由海尔集团研发中心与中科院负责免清洗系统和智慧球科技研发,由美国研发中心负责立式翻转洗科技研发,由欧洲研发中心负责产品结构和VDE认证的研发,由日本研发中心负责精准控制和智能收放研发。同时,海尔集团还与美国3M、联合利华、陶氏等全球500强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专利分享,最终实现了一款创新产品的问世、一个洗衣机创新平台的打造以及一个洗衣机免清洗产业生态圈的建立。用户不需要自己费力、花钱去清洗洗衣机内外桶夹层,新款洗衣机就达到了免清洗的目的。

在大型企业锐意创新的同时,大量初创型企业的诞生也在深刻改变中国微观经济的结构和格局。据统计,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连续5年实现了迅猛增长,从2012年的945.8万户,到2016年的1651.3万户,创业投资规模也创下历史新高。2016年,我国创业投资机构新募集基金金额达3582亿元,是2012年的6倍。专家指出,在中国,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的上升不只是个别案例,而是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3贡献更高质量增长

微观主体活力的提升,还充分体现在农村创业活力的提升以及农民增收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指出,中国的农民工数量庞大、工资增长快、消费模式新,且是潜在的生育人群。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新型城镇化深具潜力,未来城镇化的重点应聚焦在农民工市民化,他们将成为关乎经济新增长点的关键人群。

现实中,中国农业“双创”活力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双创”人数越来越多。据最新统计,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人,创办的经济实体平均可吸纳7到8人就业。其中,返乡农民工比例为68.5%,农村“双创”人员平均年龄44.3岁,展现出巨大的人口红利。二是“双创”领域越来越宽。农村“双创”人员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绿色农产品、特色工艺等产业。三是“双创”起点越来越高。其中,54.3%的经营主体都使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得信息和营销产品,89.3%的农村创业创新经营主体是多人联合创业、合作创业、抱团创业,广泛采用了个人独资制、合伙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认为,与传统农民相比较,返乡下乡人员有一定的资金技术积累,也有市场意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还有先进理念。农民工返乡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可以为农业注入资金、科技、人才和先进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带动农业发展以及农村人居环境进步。

在观察到微观主体的积极变化后,不少外媒也开始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美国彭博社认为,中国市场已经开始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将逐步在农业、电力、水泥、玻璃、稀土等行业深入推进,最终使经济发展更可持续。德国《焦点》周刊网站则称赞道,中国从廉价制造厂到技术大国的追赶快得令人窒息,昨天还在学习技术,如今已成为创新熔炉;昨天生产的还是塑料玩具,今天制造的是软件、高速列车、喷气式飞机、汽车和机器人。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如今科技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变得更广泛、更深入,比如移动支付、移动通讯、电子商务等,都在潜移默化地便利和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不但是市场活力的源泉,也是全球经济竞争下一步的着眼点。中国市场人口基数巨大,所以潜在需求一直不低。

“在‘双创’背景下,各种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新型服务方式被创建,释放了需求,成为市场动能转换的新动力。过去我们习惯于分开说制造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现在制造企业也是高科技企业,二者更加趋于融合。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渐渐成为常态,生产力和生产率得到提高。”万喆说,从微观主体来看,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良好互动状态,突破了一些核心技术,这既为高精尖技术发展、技术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产出水平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为整个微观经济细胞活力的激发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更为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增长打开了更大空间。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