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东兰县:党旗引领 决胜脱贫攻坚

东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兰县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形成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两加强、两促进的可喜局面。党旗引领脱贫攻坚取得优异成绩,从2012年到2016年底,全县有63039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6.03%下降到16.76%。在2015年度广西3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实绩考核中,东兰党政领导班子、党委主要领导、政府主要领导三项考核结果等次均为一等,并连续两年代表广西接受国家扶贫工作第三方评估和国家扶贫工作省际交叉检查。

第一,坚持以上率下,勇挑脱贫攻坚千斤担县委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扶贫工作战略思想,立下“老区的精神不能丢,贫困的帽子必须摘”的誓言,激发全县人民挪“穷窝”、拔“穷根”、换“穷业”的信心和决心。传承韦拔群“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精神,提出“快乐事业莫如攻坚”的号召,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抓好党建工作、助推脱贫。通过党建网、远程教育、手机APP终端和微信公众号平台,组织部门推出一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使基层党员和贫困户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引导贫困群众改变被动、依赖、观望心理,依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2016年12月,在中组部召开的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东兰作为县级代表参加会议并作交流发言。积极发挥党委决策、支部引领、党员带动作用,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致富能人+贫困户”的联营模式,规划每个村投资10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乌鸡养殖固定资产投资,目前已投入4000多万元在全县147个行政村实施村集体东兰乌鸡养殖项目。通过做好“借鸡下蛋、借钱生财、借人管理”的文章,有效解决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销售、管理难题,为村集体每年增加9万元左右收入,为全县年养乌鸡3000万羽、产值21亿元奠定了基础。

第二,建强基层组织,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东兰县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十八大以来,全面整顿、转化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55个。精心组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鼓励农村优秀青年、返乡大学生参选村干部,多渠道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县委分期轮流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提高他们带头致富的能力。为解决乡镇党建力量薄弱问题,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探索创建了42个“拔群党建工作站”,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产业相近、位置相邻、资源互补的村之间组建联村党组织,促进抱团发展、联动脱贫,发挥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投入70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7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效地发挥基层组织在政策宣传、脱贫培训、村民议事、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对生产条件恶劣的村屯,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方法,在安置点建立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以“抓堡垒建设、促作用发挥,抓守望互助、促邻里和谐,抓议事规范、促管理民主,抓产业发展、促富民增收”为主要内容的“四抓四促”活动,实现贫困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目前,东兰在30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成立党支部12个,搬迁群众3100多户,1.2万多人,其中搬迁贫困户2500多户,1万多人。

第三,党员示范带动,配强脱贫攻坚排头兵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目标调兵遣将,把优秀干部资源向脱贫一线集中,选拔144名有拼劲、懂扶贫、能吃苦的优秀党员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重点选配28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熟悉党建和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建立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制度,县领导每人联系1个贫困村,每个县直部门挂钩1—2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第一书记,每个党员干部联系5户贫困户,实现挂钩帮扶全覆盖。着力抓好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上门宣传,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牢固树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黄金”的思想,形成党群合力攻坚生动局面。同时,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先后选派160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有针对性地选派党政部门28名干部到“难村”、政法部门16名干部到“乱村”、经济部门12名干部到“穷村”、专业部门16名干部到“产业村”任职。实施“红雁引飞——党员能人带富”工程,培养种养殖和建筑行业等党员能人800多人,发挥党员能人优势,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陆莹是东兰县一百多名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2016年2月,他从河池市市委办奔赴武篆镇东里村担任第一书记,大力发展葡萄、油茶、乌鸡等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第四,党建引领产业,打造助推脱贫加速器大力发展核桃、油茶、板栗、三乌鸡、黑山猪等扶贫主导产业,实现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全覆盖。采取“党支部(总支)+公司+农户(贫困户)”等模式,鼓励和引导村党组织、村干部、党员能人创办、联办各类协会或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帮助农民就业增收。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企业推动,有效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目前,东兰有2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156个,有效带动了6000多贫困户参与种养殖。全县发展扶贫产业核桃种植28.4万亩,板栗种植32.5万亩,一系列特色种养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东兰县牛角坡板栗林下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两投一补五五分”的合作经营模式,“两投”,是指党员能人投资,贫困户投劳;“一补”,是指合作社每天给贫困户100元务工补助;“五五分”,是指所获得的利润由出资方与贫困户平分。目前存栏乌鸡近3万羽,年出栏10万羽,年产值500多万元;种植珍珠李、砂糖橘、沃柑等特色水果800多亩,年产值1300多万元,同时吸纳50多名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

第五,严格考评问责,用好脱贫考核指挥棒把扶贫工作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完善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减贫、民生、生态等方面指标的权重,引导党员干部俯下身子真扶贫、扶真贫,既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又问责庸懒、惩治违规违法。先后有120多名干部因为在扶贫工作中表现优秀,得到提拔重用;对56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庸懒散拖、不敢担当,没有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领导干部,及时严肃问责。实施农村党员积分管理,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健康起来,每一个组织都坚强起来。通过“模范不模范,积分说了算;积分真不真,大家来评分”,引领党员争当先锋,有效激活了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仅2016年,全县实现4600多户1.9万贫困人口脱贫、1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随着脱贫攻坚稳步推进,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广大农村在公路、水电、通讯、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老区旧貌换新颜。

(作者为中共广西东兰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