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坚决打赢广西东兰脱贫攻坚战

广西东兰县人民政府县长 徐迪克

广西东兰县人民政府县长 徐迪克

广西东兰县域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65.7%,石漠化面积占37.5%,人均占有耕地0.68亩。2015年,全县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441人,贫困发生率达23.4%;贫困村有73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9%,其中,贫困发生率在25%以上的有17个村,占全县贫困村总数的23.3%,是典型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让老区人民尽快过上幸福日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的殷切嘱托。东兰县委、县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按照“营造三大生态”“实施三大攻坚”六大行动工作部署,集中全县力量、汇聚全县资源、发动社会帮扶,强力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6年,全县摘帽11个村、脱贫4663户、18844人。

聚焦全县贫困人口,齐力攻坚脱贫。为精准识别全县贫困状况,东兰县抽调1549名干部组成149个工作队,实行“县领导联系乡镇,县直单位挂村,工作队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对全县147个行政村、2个社区、2954个村民小组、68961户农户进行深入细致的模底排查和入户评分,核准贫困村、贫困户基本信息,建立贫困村、贫困户数据库。入户调查评分完成率、村民小组评议和公示率、村两委联席评议率以及《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信息录入率均达100%。2015年,东兰县被评为“广西精准识别先进工作单位”。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东兰县成立了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产业开发、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13个脱贫攻坚专责领导小组,落实帮扶单位147个,派出驻村第一书记73人,落实帮扶责任人3119人、帮扶贫困户17195户,实现了帮扶干部联系贫困户全覆盖。同时,县、乡层层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终考评,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了职责清晰、条块结合的领导体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2015年度广西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中,东兰县党政领导班子、党委主要领导、政府主要领导三项考核结果等次均为一等,是广西10个县之一、河池市唯一定为一等的县份,并代表广西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为广西综合得分排在全国第一位作出贡献。2017年1月,东兰县再次代表广西接受国务院组织开展省际交叉检查,为广西获评为“优秀”等次再作贡献。

聚势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稳定脱贫。选育有效益、较稳定的增收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长效增收、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东兰县委、县政府立足产业抓脱贫,注重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在发展扶贫产业工作中,东兰县充分听取了自治区农业厅、水产畜牧局、林科院、林学院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选定了在本县有基础、有市场,群众有技术、有热情的油茶、核桃、板栗、东兰乌鸡、东兰黑山猪、肉牛肉羊、淡水养殖、桑蚕、“三特”水果、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等“十大扶贫产业”,确立了“核桃抓管护、油茶抓扩种、板栗抓低改、水果抓示范、养殖抓基地”的工作思路,执行“一个产业、一个主抓县级领导、一个主抓部门、一块发展资金”的“四个一”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力争到2020年实现“户均一头牛、一吨生态鱼,人均一头黑山猪、百只东兰乌鸡、一亩板栗、一亩核桃、一亩油茶”的目标。

龙头带动抢“鸡”遇。东兰乌鸡是广西地方优良家禽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2001年,东兰县被授予  “中国三乌鸡之乡”;2006年,东兰乌鸡生产项目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4年,东兰乌鸡通过国家地理标示产品保护认证。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东兰县决定把东兰乌鸡作为重要扶贫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实施“互联网+东兰乌鸡养殖”项目,按照“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养殖户”的养殖模式,龙头企业与养殖户、能人大户、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公司统一供鸡苗、饲料、技术服务,统一回收商品鸡。县政府给予每个村预算扶持资金30万元,扶持147个行政村的东兰乌鸡养殖合作社各建成一个500平方米栏舍。当地群众通过参与劳动、投资入股获得收入。对入股农户,县政府给予2017年预脱贫贫困户人均1000元、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1000元的补助标准安排产业扶助资金。目前,全县已建成村集体养殖合作社栏舍62个,投放鸡苗12.98万羽。东兰县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东兰乌鸡产业,实现借鸡致富目标。

政策扶持种油茶。东兰是广西重要的油茶产地之一。目前全县油茶总面积达16.2万亩,油茶产业年产值1.98亿元以上。2016年,东兰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兰县油茶产业发展技术政策汇编》,整合资金1200万元,发展油茶产业10万亩。2018-2020年,东兰县计划通过政府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群众扩种油茶10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3万亩。力争到2020年,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30万亩以上,茶油年产量达4000吨以上,产品精加工率达80%以上,油茶产业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

整合资金促产业。近几年来,东兰县先后整合资金1亿多元,扶持发展扶贫产业。其中,整合资金3600多万元扶持种植板栗和实施板栗低产改造,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稳定在32.5万亩以上、挂果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2万吨以上。整合资金8000多万元,扶持发展核桃28.4万亩,建成“万千百”核桃高产栽培示范基地3.43万亩,早熟核桃开始有初花初果。东兰县出台了《东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开发资金扶助办法》,2016年,全县安排资金2185.9万元,按人均1000元标准,扶持2016年预脱贫人口21859人发展扶贫产业;2017年安排2421.8万元,按人均补助1000元的标准给予2017年度预脱贫人口安排产业扶助资金,按户均补助1000元的标准给予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产业扶助资金,由帮扶干部引导贫困户利用扶助资金发展1—2项种养业项目,加强扶贫造血功能,实现稳定增收。

强化服务塑品牌。东兰县通过组建科技下乡服务小分队,在育苗、生产等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发挥合作社组织优势,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物资采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四统一”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东兰乌鸡、东兰黑山猪、东兰墨米、东兰墨米酒、东兰板栗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东兰板栗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板栗生产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成功注册“东兰板栗”产地证明商标。

聚力攻坚基础设施,夯实脱贫后劲。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东兰脱贫致富的重要瓶颈。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东兰县按照贫困村“十一有”、贫困户“八有”脱贫摘帽标准,建立县、乡、村三级基础设施项目库,通盘考虑项目投资标准、项目实施程序、项目资金来源等综合因素,具体细化到村屯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危房改造等项目。2016年以来,全县硬化屯级道路961条、1299公里,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4个,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2600户;建设人饮工程298处、家庭水柜420座,解决6.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7.15公里,配变90台,解决1.01万人电能质量不够稳定问题。要致富先修路,公路修通既能方便群众出行,更能带动扶贫产业发展。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东兰县以修路为切入点,解决村民出行难题。近三年来,在全力推动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东兰段共86公里建设的同时,开工建设南丹吾隘至东兰二级公路、长乐至百都二级公路、武篆至泗孟二级公路等二级公路148.5公里、三级公路68公里、四级公路353公里,硬化屯级公路2672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09公里,全县147个行政村全部通畅硬化公路。同时,完成了高速公路东兰互通口联网二级公路、绕县城二级公路、县际联网二级公路、乡际联网二级公路、村屯联网公路等路网的规划工作,建设总里程达2000公里以上。目前,全县已完成项目建设融资26亿元。力争到2018年,全县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畅硬化公路;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自然屯全部通畅硬化公路,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有效解决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出路,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石。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广西东兰县将切实抓好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两篇大文章,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全县6644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的目标。

(作者为广西东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