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廉政文化,养浩然正气。7月18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与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共同主办的廉政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报告厅成功召开。以下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的开题演讲:
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河南省人民检察院举办“廉政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按照论坛的安排,我发言的题目是:“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讲三层意思。
一、科学界定和建设先进的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倡导、坚持廉洁从政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制度体系和行为准则。任何从政行为,都受着一定文化的支配和制约。这种文化就像物理学上“场”的概念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时刻刻存在于从政行为的周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廉政文化的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工程来抓,使廉政文化成为打虎拍蝇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成为廉洁从政的文化阳光和社会土壤,成为世代传承的文明要素和健康基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廉政文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从外延上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社会习俗等几个层面。内涵上怎么划分?还需要研究。总的要求就是廉洁二字,但在不同的环节和问题上,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我想,至少可以列举这样几个内容:
一是敬业文化。每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都应该敬业。敬业,不是敬财,不是敬钱。不能以获取钱财的多少来决定自己的工作态度,更不应该利用这个职业去谋取份外之物。
二是财道文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马克思主义承认物质利益对于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的基础性作用。领导干部与其他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物质利益。但关键在于“取之有道”,即必须通过合法合规合理的途径来获取个人利益,不能在正道之外谋取非法的收入和钱财。
三是权责文化。树立正确的权责观念。充分认识权力是党和政府根据人民的委托授予的,只能用来履职尽责,为人民办事,并受人民的监督。这种权力是公权,不是私权,决不能用来谋取个人私利。权力与职责相平衡。超越授权干非份之事,就要追究责任。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没有干好,也要问责、追责。
四是底线文化。任何社会都有底线,这种底线,有法律的、有道德的。有党纪、有政纪,还有其他不同类型的纪律和规则。所有人都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对底线保持敬畏,不可以身试法、以身违纪。凡有突破底线者,都要予以惩处。
五是奉献文化。社会生活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利益、金钱、财富来衡量和交换的。因此,每个社会都要在普通文化的基础上倡导更高层次的先进文化。其中最重要之一,是奉献文化。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和先进分子,更要有奉献精神。要为人民和国家甘于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必要时也甘于奉献自己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