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王献青:红旗渠是精神领域的信仰高地

1

中共林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献青现场致辞

6月29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中共林州市委主办,人民论坛网、中共林州市委宣传部承办,人民智库提供课题支持的“红旗渠精神与中国梦”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召开。以下为中共林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献青的现场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对红旗渠有情节的许多企业家,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激动,“红旗渠精神与中国梦”理论研讨会,对红旗渠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作为一个林州人,感到非常荣幸。

首先我代表林州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朋友们一起参加这个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许多同志都到过林州,对红旗渠有深刻的了解,红旗渠精神,它独特的一种魅力为什么能够展现?实际上它是中原文化,特别是太行文化和黄河文化孕育出来的精神脉络。

过去的旧林县是一个缺水、生态环境非常恶化的地区,几千年来没有解决的吃水问题,为什么在60年代能够解决?为什么当时10万人苦干能够修成红旗渠?林州1944年就解放了,党组织让林州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他们对共产党的信仰、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促使他们奋不顾身的支持各种党组织的活动和抗日活动,从此这个地方的人就产生了另一种红色精神,在血脉里面种了红色的基因。

解放以后,60年代初,林县又面临着缺水的状况,当时的老书记杨贵带着林县县委一帮人,宁可苦干不可苦熬,在太行悬崖峭壁,凿出了一条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它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对中华文脉的一种延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林州更是由此形成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四部篇章。

战太行,是10万大军在60年代,花去10年时间,修成红旗渠。出太行,是八九十年代工匠遍布全国各地搞建筑,90年代以后又回乡创业,搞乡镇企业,这个是富太行。现在我们要打造第四步曲,美太行战略,让太行山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旅游、居住。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我们的党,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林州人从红色传承到红旗渠精神这样一脉相连的传承。红旗渠不仅是林州的、是河南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世界的。作为林州人,愿意作为一个属于精神领域的信仰高地,共同去助力中国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人类的幸福与美好,作出我们林州应有的贡献,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和朋友们,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林州持续的关注,谢谢。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红旗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