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新时期人才工作的原则、重点与实践路径

人才观是指关于人才的本质及其发展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建立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之上,体现了人民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人民论坛课题组围绕中国公众关于人才和人才工作的认知现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中国公众的人才观念”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11463份,并形成当前中国公众的人才观念调查报告。在这个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党员和群众这两个群体进行交叉分析后发现,党员和群众在“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开发、人才对外开放和人才环境营造等多个方面上具有高度的共识。依据调查结果,我们围绕前述几个观点梳理了近期相关专家、媒体机构和人才相关部门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做法,就如何认识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汇总。

党管人才原则为党员和群众一致认同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2003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自2003年党管人才原则正式确立以来,中央相继形成系列意见文件,党管人才工作格局逐步健全。201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这不仅有利于更清晰地界定人才工作在党的事业和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有利于加强与人才的思想联系、增进感情交流,更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绩效的提升。总之,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调查公众对“党一定要管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评价时,有超过八成的受访公众认同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这超八成的认同受访者中,党员的比例为87.2%,群众的比例为86.3%。究其根本,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为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有专家指出,坚持党管人才,要以更宽的思维、更宽的眼界和更宽的胸襟去着力解决好“转变人才发展方式”“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完善人才政策法规”这几个现实课题。那么,当前党管人才如何落地,有哪些保障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有专家提出,《意见》从责任考核、机构人才、制度建设以及环境营造等多方面作了全方位的保障。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职能部门要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为人才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创新人才开发是今后人才工作的关注重点

党的十八大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强调创新驱动,一方面是因为“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的道理从未改变;另一方面更因为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之举。

在调查公众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开发亟待加强”的评价时,超八成受访公众表示认同创新和创新人才开发的重要性,其中,在不同程度上表示认同的受访党员和群众在两个受访群体中占的比例相当,皆为86.8%。同时,公众普遍认为应对创新发展和创新人才给予较高重视,对“我国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的选项持较高的认同度(5分制中得分3.9)。人才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创新人才开发作为战略基点,通过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强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另外,公众认可“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对实现‘中国梦’的智力支撑作用”,两个选项得分均为3.88。为了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有专家建议,企业应当以“创新驱动、跨界联动、互通互动、投资拉动”为主要切入点,深入研究人才开发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工具,全面推进人才开发体系创新变革,为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实践中,已有部分省份地区率先行动起来。如湖南省研究出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人才行动计划——“芙蓉计划”,并强调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进一步增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和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责任感紧迫感,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既注重引进外来人才,又用好本地人才,让“远者能来,近者能留”。

推进人才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基础

当前,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已经跃升为第一资源,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在国际愈加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能否把握主动、赢得优势,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决定着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更加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也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推进人才的对外开放,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必然选择。只有敞开胸怀,才会让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以人才之智助力民族梦想,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在调查公众关于深化人才对外开放的认识时,“把人的对外开放提到首要位置,是对外开放理论的深化”这一选项的得分为3.87,其中,在不同程度上认同该选项的党员比例为88.0%,群众比例为88.2%。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方针。有专家指出,以前提到人才工作开放度,往往局限在人才理念、引进海外人才,但人才工作开放度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内含远大于此,包括开放的视野、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对象、开放的方式方法等,这就需要从更宽更广更丰富的内涵角度去逐渐推进人才对外开放。要进一步扩大人才引进的成果,就必须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人才环境等方面,对工作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部署,进一步增强政策开放度,制定多层次、多领域、更积极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以更灵活的政策支持、更完善的管理机制、更宽松的创新环境,让近者悦、远者来。

图像 2

对此,可以采取如下相关举措:外国专家主管部门要继续完善外国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外国人才合法权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外国人才的专长和中国发展的需要紧密契合,为外国人才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需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形成“能出人才、善用人才”的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全力构筑人才国际竞争新优势。

提高人才竞争力需同步推进人才“软环境”和营造制度环境

人的生活工作离不开环境,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做好人才工作,需要有好的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就要求广泛动员全社会来关心人才、关注人才、关爱人才,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根据公众关于“人才制度设计和环境营造重要性”的了解和评价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良好的制度设计与环境营造是公众对人才环境的最多期待。调查中,“人才竞争核心是制度设计,关键是环境营造”这一选项得分为3.87,其中,在不同程度上认同该选项的党员比例为89.0%,群众比例为87.0%。另外,多数公众认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是人才能否充分施展才能的保障”,该选项得分为3.88。

给人才创造一个好环境,就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为提升人才竞争力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同时,要建立完善公平的竞争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让人才在激励中成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有专家指出,要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的人才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干事有舞台、成长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以全面的服务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保障;破除阻碍发挥人才作用的落后观念和体制,提高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水平,对人才多一些包容,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等。具体实践中,一些地区的各级组织部门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人才工作战略:如江西省考虑到区位和经济发展等先天不足,着力在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上下功夫,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实施《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人才“20条”)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人才“30条”),着重在人才引进政策、人才管理制度、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和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上进行再完善、再突破、再创新,努力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环境。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贾晓芬】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路径   时期   原则   实践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