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对甘肃省14地市(州)经济转型能力的测评及排名

通过应用修正后的以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三个指标为核心的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公开统计数据,对甘肃省14地市(州)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算。经过对不同地市(州)之间经济转型能力得分、分项指标得分的比较,对各地市(州)的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理论模型: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测评范围:甘肃省14地市(州)。

测评方法:相关性分析、功效函数转换。

数据来源:甘肃省及14地市(州)统计局官网或统计信息网,主要是《甘肃发展年鉴2016》、甘肃省14地市(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14地市(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甘肃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情况、甘肃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主要发现

·嘉峪关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和人均GDP水平在14地市(州)中均排在首位,属于经济转型能力较强和人均GDP水平较高的典型城市。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排名靠后。为此,对于嘉峪关市,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激发产业转换、互动的活力,是其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临夏州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14地市(州)中排名第12,人均GDP水平在14地市(州)中排名第14,属于经济转型能力和人均GDP水平排名均较靠后的典型地区。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主要和该州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排名均靠后有关(分别位列第14、第13)。

测评结果

图像 9

从亚当•斯密把经济增长问题作为总题目来进行研究开始,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等过去一直被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如经济增长的结果、前景等问题直到近期才逐步受到关注。亚诺什•科尔内在《突进与和谐的增长》一书中曾经指出,“翻阅一下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浩瀚文献,我们发现,到处都在用宽泛的数量指标来描述增长过程,而发展过程的质量方面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在多恩布什与费希尔的《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过程被认为“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其中,“生产要素的积累”是强调经济增长的数量,“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包括生产要素的再配置等)”则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

经济转型正是源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强调和重视,经济转型寓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的经济增长本质上代表了持续的经济转型过程。库兹涅茨将经济增长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现今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与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按照库兹涅茨的理论,经济转型能力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变换。这三方面要素的提升,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共同影响了经济增长,进而反映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能力。

1992年,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的GDP经历了超过10年的高速增长。但从近些年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无法摆脱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随着不同要素的产出逐渐步入“稳态”,经济增速也逐渐“收敛”。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如何适应从经济高速扩张到增长收敛的转变,以及在各种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下,仍然能够保证相应的经济产出。对于甘肃省,其经济增长所经历的变动情况也大致如此,甘肃省经济增速在1995-2015年间绝大多数年份高于全国经济增速,但1995、1997和2006、2007四个年份经济增速小有波动,略低于全国经济增速(见图1)。

图像 10

此前,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已对全国31省份经济转型能力进行测评和排名,得出了一些省份基于人均GDP的经济转型能力划分区间。根据此前测评

结果,甘肃省是处于经济增长提速期的21省份之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支持甘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2月视察甘肃,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殷切希望和“八个着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指示与工作要求,为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于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大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具体实践中,近几年,甘肃省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一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积极开展十大重点行动,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及政策措施、“13685”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

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约束性指标,基本实现预期性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支撑发展的条件明显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开放促发展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同时,结合已有报告和研究,还应该指出,面对经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态势,甘肃省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欠发达仍然是基本省情,发展动力不足、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加快供给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四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脱贫攻坚和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五是经济的外向度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差距大,创新创业内生动力不足,创新型人才缺乏,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六是政府效能、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提高,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履职能力、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依然艰巨。

正是基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相互交叉,促进理论发展与现实演变的相互验证,人民论坛测评中心以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理论为指导,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细分指标,对前期所构建的中国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具体修正指标将在后文中说明)。现根据2016年甘肃省及14地市(州)统计局官网、统计信息网等提供的公开统计数据,对2015年甘肃省14地市(州)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寄希望于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对甘肃省14地市(州)的主要做法、有效经验进行探索,更主要的是为各地市(州)及甘肃省今后促进经济社会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甘肃省   地市   能力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