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网评> 正文

共享经济治理:历史镜鉴与域外经验

共享经济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全新的经济形态。现代共享经济模式起源于国外,基于电子平台逐步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周刊编辑部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共享的观念,共享经济在其他国家的发展以及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经验,为当下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历史与域外经验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享要素

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全新的经济形态,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自以物易物时代开始,共享观念就开始在中国古代先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生根发芽。甚至有学者提出,从大禹治水开始,共享观念已经融入中国文化之中。与现代共享经济通过信息技术对闲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享要素大多体现在朴素的平等、公平、均平观念和互利互惠的早期商业观念及其实践中,并且在中国古代人民的日常起居环境中形成了早期的公共空间形态。

先秦时代形成的共享观念

夏、商、周三代,中国基层社会实行村社共同土地所有制,与其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种土地所有制蕴含着共享、互助的生产关系,而西周的井田制、分封制,也是古代政治统治者对共享的制度设计。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由村社公有的井田制转向了土地私有制,税收单位也由村社转向了农民个人,赋税不断加重。

在此背景下,孔子提出统治者要“薄税敛”“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主张,以上古时代的互助共同体的标准,描绘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孟子则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一种“出人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百姓亲睦”的村社组织,强调体恤别人的道德感在互助共同体中的纽带作用。然而,在西汉以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著名的“义利之辩”往往强调重义而轻利。在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今天,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更具借鉴意义。墨子在《兼爱》篇中主张“远施周遍”,不分亲疏厚薄。这体现出共享观念中必不可少的平等要素,只有在社会共同体成员具有平等地位的前提下,共享才可能在互通有无中实现。与此同时,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强调一种互爱互利的双向关系,建立一种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的经济新秩序,“利人者必先利之”的功利思想更能够为现代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思想准备。

乡村集市构成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

在“农本商末”的传统社会中,乡村集市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古代人们进行物资交换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造成市场交易双方不平等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汉代初年政府规定,各村镇每旬固定三天时间为集市物资交换时间,并设公证人叫价评议,由此形成了原始的贸易市场。据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描述,“岭南之市谓之虚,山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早期的集镇上人们多采用以物易物的形式,在交换中实现产品的流通与共享。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极少数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带,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集镇,中心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了大小各异,功能不同的集镇差等格局。集镇的经济活动从以物易物转向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在近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江苏的某些被称作“乡脚”的集镇,已经成为联通城市和乡村的商品交换平台、商品流动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从集市的功能特性来看,集镇的社会活动也是广大农村地区主要的娱乐活动场所,同时承担着庙会等宗教性聚会功能。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与近代,乡村集市与集镇承担着扮演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平台的重要角色,在集市上增进商业信息沟通,实现商品互通有无,则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前提。

宗族祠堂为宗族聚落的提供公共活动空间

我国古代的庙宇和乡村祠堂建设,多是通过宗族的捐款兴建,以此作为宗族人口的公共活动空间。由于我国古代“敬天法祖”宗教传统,这些宗族祠堂代表这一个家族的历史与荣誉,祠堂最初的兴建目的是为家族成员提供宗教活动的特定场所。在经年累月的共同生活中,祠堂以及周边建筑、设施,逐渐在神性特征之外,发展出供家族人口交流、休息、游赏等多功能、多层次的社区功能。例如,温州永嘉岩头镇李氏聚落形成于南宋时期,是典型的以宗族祠堂发展而来的聚落公共空间,也是当时宗族人口公共生活的主要载体。

中国古代的宗族祠堂,或许可以从其兴建手段和使用功能两个维度为当下共享经济众筹分享模式提供历史借鉴。从兴建手段角度看,宗族祠堂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众筹分享模式。筹集资金来源于宗族人口,这种众筹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出资人获得有形物质回报,而是为了获得宗族共享的宗教信仰或公共活动场所。对于现代共享经济模式来说,这种众筹分享模式可以为当下互联网金融众筹平台提供一种劳方与资方共建共享的实践路径。从使用功能角度看,宗族祠堂反映出一种早期的共享社区理念。在现代共享社区的建设尝试过程中,通过互助参与公共空间设计,将公共空间与私人消费、娱乐的需求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自觉的社交形态,增进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凝聚力。

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促进现代共享经济发展,从经济制度、社会关系、文化价值等角度,发掘与现代社会经济有关联的共享要素,可以为当下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历史经验借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享要素和现代共享经济模式之间是有区别的,实现前者向后者的创造性的转化,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方面,必须注重共享经济的效率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享、互助、平等观念,其目的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是宣扬一种道德价值,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发展现代共享经济时,越共享、效率越高,进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应该是共享经济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必须注重建立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公共平台。在中国传统社会,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适应,形成了血缘宗法制为核心“家国一体”的社会形态,大同社会理想也是个人“修身齐家”的逻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与私人的界限并不清晰。而现代共享经济是基于政府与个人之外的第三方公共平台,进行的限制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经济模式很难直接由古代社会观念推导出来,还需要现代社会的精神孕育。

共享经济在国外的定义与发展

基于电子平台产生的共享经济正逐渐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发展通过激发民众的消费需求、提升生产率、催生个体创新创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福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共享经济一词虽起源国外,但却难以追本溯源找到第一个使用这个词的人,因此也有国外学者认为这个词“因为没有‘监护人’,所以容易被人赋予不同的定义”。国外不同学者针对共享经济的不同定义,普遍认为这一词是以“分享的人”为本质,同时包含了按需经济、零工经济、社交媒体等不同的领域。此外,国外学者认为虽然共享经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此类交易的实体主要限制在“同级”的范围内,即个人对个人,而共享经济中的运营商并不参与交易本质,只是起到中介作用。

在美国,共享经济产生已久,但是部分专家认为,这一经济形式真正爆发并得以迅猛发展是在2009年经济危机之后。而引发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持续下降的家庭收入、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渗透、对资源和生活方式可持续性的需求。共享经济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否定了发达国家此前一直奉行的消费主义。2008年的经济衰退,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现实社会,并开始寻求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伴随着共享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两个新的经济趋势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对资产的使用权的追求大于所有权;消费不仅局限于实体货物和服务,更多地包含了时间、空间和技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共享经济这个词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但是2015年美国的皮尤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7%的美国人听说过这个名词。

一些拥有一定人口数量的欧洲国家在一些领域也非常适合共享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鼓励人们通过参与共享经济来最大限度地利用闲置的资产(如家庭或汽车)。关于欧洲经济的报告中显示,欧盟可能通过让各国为诸如Airbnb、Uber此类的经济形式发展亮起绿灯去刺激共享经济的增长,而不是通过对其处以巨额罚款和颁布禁令,来限制共享经济的增长。通过欧盟引导性条例的发布,欧洲各国的监管机构被要求减少在共享领域对创业公司的限制,由此也可以看出,未来欧洲共享经济的发展道路路障会更少。

虽然欧盟多次强调对于共享经济要予以支持,但是现实情况中各地对共享经济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比如,伦敦对共享经济的包容程度就远高于其他地区。根据每日邮报的报道,英国拥有全球十分之一的共享经济业务,高于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总和。2015年5月,伦敦为进一步推动共享经济发展,放宽了一项有40年历史的法律,使人们可以更短的时间出租自己的房屋;英国政府也宣布在为共享经济减免税款。

与英国不同,欧洲一些国家因为缺少适用于共享经济的监管条款,而抵制了共享经济的扩张。其中,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地的法院宣布,对于Uber此类非专业司机驾驶服务的推广是违法的。此外,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地也已开始针对“共享住宿”收取税费。

图像 14

共享经济带来的影响

减少闲置资源。有专家指出,基于共享经济的理念,如果用群体的共同所有权代替个人所有权,那么不难想象,社会中汽车、办公空间、酒店等等一系列的物品的数量将维持在今天的水平,并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人口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一现象将更为明显。

重建社区意识。在一些欧美国家,城市正开始向社区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共享经济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得以通过互联网相互传播,人们通过在线上建立起信任之后在线下进行交易。随着人们对这种服务或者经济形式的逐渐熟悉和日常化,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门槛也进一步降低。因此,在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一个没有地域、种族、性别限制的社区得以产生。正是共享经济的存在重建了社区感,并使社会逐渐跨过过度消费。

促进交易双方信息流通。共享经济的一个特征就是高度信息化。信息流通在经济市场中极为重要,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对于信息的高效流通都是不可忽视。在共享经济出现之前,以个人为主体的买卖双方之间由于缺少可以直接建立联系的渠道,交易行为得到限制,而共享经济提供的信息平台的出现,则有效减少了对信息流通的阻碍。

增加就业机会。有调查表明,在共享经济这一领域内,有78%的司机通过参与“共享”来充实自己的事业或补贴收入。另一项由Airbnb委托的基于共享经济对纽约市社区的经济影响的研究表明,其平台中超过50%的房主不属于传统工作者,主要为自由职业者和创业初期人员。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也尤为普遍,以印度为例,多数家庭妇女并不能像其他国家的女性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是共享经济的存在为她们创造了工作的机会。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镜鉴   经验   经济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