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中国公众的财富观调查报告(2017)

重要发现:

· 近七成的受访公众认同财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且个人财富积累的多少与社会整体的有序发展密切相关。

· 相比金钱、金融等物质财富,当前公众普遍更为关注健康、时间等自然财富和人际、能力、知识、文化等精神财富。

· 在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的过程中,近七成的受访公众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但仍有半数以上的受访公众存在较为严重的面子消费意识。

· 超过八成的受访公众有较强的收支规划,超过六成的受访公众的投资理财意识较为强烈,并更期待通过消费享受良好的生活品质。

· 形成合理的财富观念,除了需要基本的收入水平作为保障之外,还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使公众对财富形成更加理性健康的认识。

调查时间:2017年2月-2017年4月。

问卷发放:面向31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发放问卷10976份(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和其他网络推送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007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8%。

图像 8

尽管“财富”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财富的定义问题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却常常有不同的理解。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财富观强调财富的本身,即“财富是什么”,进入新古典经济学的时代后,财富观的核心就变成了“是什么创造了财富”。马克思和阿玛蒂亚•森都认为,对于财富的理解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单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而是应该分析其对于实现美好生活和人的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马克思关于财富和人的发展之间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人的自由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并不冲突;人的自由发展具有手段和目的双重价值;了解人的自由发展与财富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对待自然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家庭财富积累大大增加,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与此同时,社会经济成分、利益来源与需求更加复杂,公众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交织下共存并且冲突的状态,如传统义利观与功利主义、面子消费与生态消费等观念的碰撞。让人更为熟知的是,在某些非理性的财富观等因素的影响下,实体经济与房地产发展严重失衡。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房价走势不断攀升,“办厂不如买房”曾一度成为很多实体企业家的“经验和名言”,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一度出现房价过快上涨,进而使得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本进一步被抬高。2017年3月以来,三亚、杭州、南京、北京、广州、郑州、长沙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或加码楼市调控政策,在缓解楼市过热的同时,引导金融流向实体经济。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为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除了出台相关措施之外,还需要人们有理性健康的财富观作为支撑。

为此,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围绕中国公众财富观现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2017年度“中国公众财富观”调查。调查主要采取线上发放和推送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内容包括我国公众财富观的基本理念、财富行为选择倾向、价值观变量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等。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来呈现当前中国公众财富观的新变化,摸清影响公众财富观的可能因素,探索财富观与公众财富行为选择之间的关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公众树立科学财富观的对策建议。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调查报告   中国   公众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