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网评> 正文

《管子》人本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继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化”以后的“第五化”。“四化”主要从生产力层面探索现代化,属于硬实力,“第五化”则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层面探索现代化,属于软实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指国家治理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和文明化。国家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核心是以人为本。《管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念,尤其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国家治理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我们今天要充分挖掘《管子》尊重人性思想、尊重人才思想和人才激励机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第一,《管子》尊重人性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齐桓公为创设霸业,向管仲征求建设意见,管仲指出,要想成就霸业,兴举大事,就要从他的根本之事做起,“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就是国家的根本,举凡政策制定,要为百姓排忧解难、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饥恶是百姓最害怕的事情,死亡是百姓最不愿意面对的情况,因此为了免于百姓忧患,就要轻徭薄赋,宽刑减政”。总之,管子认为,治国之道,在于争取民心,在于以人为本,急人民之所急,予百姓之所需。

“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早的记录就是出自《管子》。管仲是第一个提出“以人为本”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后来孔子提出了小康的概念,追求一种和谐安定的理想社会,孔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而周游列国,但是处处碰壁,思想还是停留在学说的阶段。管仲则不同,管仲作为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的一代名相,他的思想主张都落在了实处,在齐国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管仲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改革莫不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管子》“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主张更加务实,对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更具借鉴意义。

管子充分尊重人性,认为一切法令的制定和实施都要符合人性,只有这样的法令才能够有效贯彻并保持长久。所谓“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国家治理的文明化要求我们在管理中体现“人性”,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和人性执法,因此对管子的人本思想的研究和宣传,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第二,《管子》尊重人才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齐文化中有尊重人才的良好传统,对我们今天如何用人、用好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从姜太公立国之初,即制定了尊贤尚功的用人政策,不分部族、出身、门第,用人唯贤,从而形成推动人才向上发展的良性激励机制,从而很快带领齐国改变了落后状况。管仲继承了这种传统,在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举贤任能,奖赏有功,实行一系列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从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子看到人才对于国家成败的决定地位,要想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争取人才的支持,“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管子》还指出,“今有土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诸侯。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曰: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在上的统治者,都想要居处太平,行动威严,战无不胜,守不可破。强大的国家希望称霸天下,弱小的国家也希望称霸诸侯,可是如果不懂得招揽人心的道理,轻则军队受挫,土地削减,重则国家败亡。所以说,人心是不能不争取的,这是稳定国家的最高准则。

管子不仅尊重人才,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在于教育,其实早在管仲之时已经明确指出了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直到今天这句《管子》名言仍被人在不同的场合引用。习近平在2015年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曾经引用原文引用,并指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管子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创新人才发展的政策。比如,“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得到人才的方法,最好是给以利益;给以利益的方法,最好是根据实际政绩来判定。根据个人的才能以及所取得的实际工作成效,作为判断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标准,据此制定奖惩措施。“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奸民退。”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使得国富民强,就要做到公正无私,使得贤能之人受到重用而奸邪之人遭到鄙视和惩罚。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现代人才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不能有效的流动、使用和发挥作用,因此,要借鉴管子激励人才政策,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能上能下,才能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管子》用人思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早在管子时期,就对干部具备的素质提出了要求。在管子看来,首先,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具有包容品质,“天之裁大,故能兼覆万物;地之裁大,故能兼载万物;人主之裁大,故容物多而众人得比焉”。天地之大能够包容万物,领导者应当像天地一样拥有大情怀,才能吸引人才归附。

其次,领导者应当深谋远虑,胸怀宽广、见利不诱,见害不惧怕。“譕巨者,可与远举”,指胸中有蓝图、会拟定远大计划、充分思考,有责任感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委以重任。“大心而敢,宽气而广,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弃万苛,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谓云气,意行似天。”意思是,要有开阔的心胸而宽放进取,意气舒张而包容,做事专一而能排除杂念,见到利益而不受诱惑,遇到祸患而无所畏惧,宽缓平和而心怀仁慈,自得其乐而独善其身,这样,身心就能达到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

再次,选用领导应当用其所长,“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要善于发现和调动人的优点和长处。管子在任相三个月后,曾向齐桓公品评百官,他说:“升降揖让有礼,进退熟悉礼节,说辞刚柔有度,我不如隰朋,请封他为‘大行’;开发荒地使之成为城邑,开辟土地使之增产粮食,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封他为‘大司田’;在平原广郊上,能够使得战士不乱、冲锋陷阵,我不如王子城父,请封他为‘大司马’;审判案件、井然有序,我不如宾胥无,请封他为‘大司理’;敢于犯言直谏,不贪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封他为‘大谏’”

总之,国家和民族振兴需要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强劲根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当今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建立一支敢于挑战和勇于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才能有智力支持。因此,借鉴《管子》识人、聚人、用人思想,培养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拘一格降人才,使得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才能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作者简介:淄博职业学院稷下研究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选自《山东省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推荐文章》2016年第八期)

责任编辑:王驰
标签: 管子   人本思想   国家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