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毛泽东书法中蕴含的领袖智慧

核心提示: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融合,赋予了“毛体”书法全新的艺术风格,使其独树一帜、不同凡俗。毛泽东主席不仅在书法中展现出深邃的人文情怀、革命情谊和坚质浩气,还对书法艺术有着极为深厚的内在把握,从中可以看到他缜密的工作思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摘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融合,赋予了“毛体”书法全新的艺术风格,使其独树一帜、不同凡俗。毛泽东主席不仅在书法中展现出深邃的人文情怀、革命情谊和坚质浩气,还对书法艺术有着极为深厚的内在把握,从中可以看到他缜密的工作思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毛泽东  书法艺术  书法智慧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3周年。此时此刻,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回忆毛主席的伟岸身影,引起了人们的不尽思念。

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大家公认的大书法家和诗人。他生前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和追求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情趣。他对书法的苦心研究和执着追求,赋予了“毛体”书法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毛泽东主席经常在工作之余钻研书法,以此来提高书法技艺,弘扬书法艺术文化

毛主席生前非常喜欢书法,即使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他也不忘练习书法。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毛主席找出一套他喜欢的晋唐小楷,进行研读和练习。得知毛主席喜欢字帖和写毛笔字,延安的老百姓特地找来砚台和资料送给毛主席。1937年,毛主席还曾收到过青年作家专程送来的《三希堂法帖》,这些都被后人传为佳话。西北的这段特别经历,为毛主席后来写《清平乐·六盘山》《凉州词》等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以书法为纽带,毛主席叙写了人世间的真情实意。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工作之隙,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和研究书法,并挥毫泼墨,以此来提高书法技艺,弘扬书法艺术文化。他用书法来丰富、调节工作和生活,提高文化修养,陶冶革命情操。

1958年,毛主席在致田家英的信中写道:“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馆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可,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田家英同志是毛主席的秘书,曾在毛主席的图书管理和购买借阅各种图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即便工作任务极其繁重,毛主席也不忘看书学习,对书法字帖进行鉴赏和研究。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于毛主席年事已高、工作繁忙,同时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缓解毛主席的工作压力、调节身体状况,1972年前后,组织和领导决定给毛主席查找一些关于书法艺术的图书,以此来调节毛主席的工作和生活。

根据当时的登记目录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回忆,毛主席大约借阅了一百多种书法字帖,其中包括历代法帖、名人墨迹等。这些书法字帖都被工作人员及时送到毛主席的居住地——中南海游泳池,供毛主席工作之余阅读,调节工作、学习和生活。

1974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日本外相大平正芳,会见特意被安排在毛主席的书房内进行,毛主席用了很长时间与之交谈。会谈之后,毛主席将他平时最喜欢的《怀素自叙帖真迹》赠送给日本外相大平正芳,日本客人对此非常感动,多次表示感谢。毛主席这一举动不仅拉近了与客人的距离,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且也表达了他对书法字帖的喜爱之情。

曾任毛主席秘书的李锐同志在他的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及,毛主席在工作之余经常要练练书法,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的帖本,有时即兴挥笔写就,在两个小时内,就能书写一篇一两千字的古文和报告,而且流利工整、富于丹采。曾任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的逄先知在回忆毛主席练习书法、博览群帖时说道:“毛主席可以说是当代一流的书法家,尤其擅长草书,他喜欢看字帖,特别是草书字帖,这是他重要的娱乐活动,也是最好的休息,在草书中毛主席喜欢怀素的草书,他多次要过怀素的《自叙帖》。”即使在晚年身体患病的情况下,毛主席也要坚持看书学习,练习书法,甚至背诵相关图书的经典章节。例如毛主席曾多次阅读南朝文学家江淹所作的《恨赋》《别赋》以及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的《枯树赋》,特别是对《别赋》爱不释手。

毛主席起草的书稿、信件等文件,展现出他高远深遂的人文情怀、革命情谊和坚质浩气

毛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有一句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功,才能得心应手。”可见,青年时代的他就对写字、练字相当重视了。他用毛笔撰写的《宋襄公论》,国文老师阅卷时给予了充分肯定,说此文“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

1931年,毛主席在湖南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曾使用晋唐楷体和魏碑书写体,全文抄录了《九歌》《离骚》和《讲堂录》。在井冈山、延安时,只要有条件,毛主席就要练习书法,他有时经常临摹一些书法帖来运笔走势。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毛主席在起草文件、撰写书稿、批复指示、题词、赋诗和写信时都喜欢用毛笔,这也为世人留下了极为宝贵和丰富的“毛体”书法墨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与民主人士、熟人朋友的交往信件常常用毛笔来写就。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中,一共收录了17封毛主席亲自写给黄炎培先生的信件。1952年9月,毛主席在《致黄炎培》中写道:“因为先生对于我的高度的信任,故率陈鄙见如右,是否有当,还祈审察赐教。”从这封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的真情实感,感受到毛主席的坦荡无私。1954年3月,毛主席看到黄炎培先生“无痛分娩法”的讲话后,提笔给黄炎培先生写信。信中提及了此词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并另注说明“尚请斟酌”。在这里,毛主席特有的谦逊风度和人格魅力得到了彰显。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于1944年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所写的一篇史论。他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写了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因为若干首领生活腐化,发生了宗派斗争,最终导致起义军失败,并论述了其成败的经验教训。毛主席对《甲申三百年祭》的出版发行十分重视,同年的11月21日,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写道:“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信中还鼓励郭沫若继续努力,并希望郭沫若能写一下太平军的经验。信中写道:“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的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毛主席和郭沫若在战争年代结下的淳朴情谊,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延续了下来。毛主席不仅对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给予了高度赞赏和肯定,还把它作为整风文件来对待,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史学家吴晗写信并将他修改后的《朱元璋》一书送请毛主席审阅,毛主席在详细阅读了该书后,亲自给吴晗回信。在给吴晗的信中,毛主席写道:“两次晤谈,甚快。大著阅毕,兹奉还。此书用力甚勤,掘发甚广,给我启发不少,深为感谢。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业已面告。此外尚有一点,即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谨致,革命的敬礼。毛泽东,十一月二十四日。”毛主席在这封信的结尾处还特意注明:“介绍乔木同志来见,乞加指教。他是我这里的秘书,兼管新华社工作。”毛主席在这封信中对吴晗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充分表达了他对吴晗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的关心,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情实感。为了方便吴晗联系,毛主席还在信中特意注明秘书胡乔木。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工作的考虑是多么细致周全。

毛主席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在提高书法造诣的同时,反对背离文化规律的不端行为

毛主席曾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主席早年的书法曾受到曾国藩的影响,之后,他也对汉魏、隋碑、张草、晋唐楷书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多年的认真研习。毛主席晚年借阅的书法字帖多达165种,共计342册。包括唐代怀素的《自叙帖》《圣母帖》、东晋王羲之的《奉橘帖》、宋代陆游的《自书诗》、元代赵孟頫的《福神观记》等名帖。

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历史伟人,毛主席在诗词和书法领域也有着相当高的成就。他喜欢从历代的书法名家、大家中选择自己喜欢,并对历史、文化、社会有较大影响,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书法大师,作为自己借鉴和学习的典范,以此来提高书法造诣。正是他持之以恒地广泛涉猎、不断耕耘和勤学苦练,最终才能形成独具匠心、不拘一格的“毛体”书法。

国家线装书局原总编辑谢云先生在《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出版十周年纪念》一书的代序中写道:“毛泽东受益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他的书信、读书方法和书法艺术的传承,都染上了中华民族见笔见墨的优良传统,珠墨光润,净手焚香,满匣风光,欲题风韵,慧文慧墨,风骨凌健,神驰情溢,气吞山河。”毛主席的书法艺术汲取了中国文化和书法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继承与弘扬。毛主席认为,中国的文化和书法艺术有其客观规律和可循章法,必须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和学习。

毛主席的书法还坚持了社会发展和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结合。他一直坚持书法艺术的文化性和社会性,反对生僻怪异、故弄玄虚和矫揉造作,大力倡导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毛主席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的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轨迹和风格。他的书法艺术,也经历了由楷而行、由行而草的演变过程,严谨地继承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从“有法”之境跨越到了“无法”之境。除了毛主席书法艺术本身之外,毛主席的性格、作为、气质和人格魅力,也是他人所不具备的。毛主席把至善至美、至圣至尊的中国书法艺术留给了中国和世界,其独一无二的书法作品和艺术情怀,也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作者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巡视员、毛泽东主席晚年图书管理员)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②毛泽东:《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毛泽东   书法   领袖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