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双惟”教育模式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习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中医药人才培养上的探索改革,正是基于问题导向而产生,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长期以来,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存在诸多困扰。事实上,在中医药界,一直有争议,说院校教育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我们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中医学生的合格标准。第二,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但以目前的情况看医学教育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如何解决投入不足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第三,是以德树人,以德为先的问题,即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医德。第四,在院校教育规模化培养的形势下,如何解决名师不足的问题。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提高的能力;三是以基础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强化学生的医德培养。

2006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基于“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核心精神,创建了“双惟”实践班。“双惟”实践班的模式流程是:学生入校后自愿报名,随后进行晨练,同时还有专项训练和思想素质、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为影响更多同学,形成学校特有文化,很多环节都是由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完成的。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发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

我们的培养模式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十年来,“双惟”育人模式的实践,得到了学生家长、兄弟院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先后有81所高校来校开展“双惟”专题考察调研,应邀前往11所高校介绍经验。2014年,“双惟”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填补了江西高等教育领域的空白。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人民日报社对“双惟”育人模式的关心与关注,继2011年7月以内参专报的形式关注“双惟”模式之后,今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双惟”班的十年长跑》的整版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我们从2001年开始创办了中药专业本科学生科研实践班。一般中药专业的学制为四年八个学期,我们对此做了改革调整,把八个学期调整为七个学期,除了毕业实习一个学期外,还留出来一个学期专门做科研。这个学期没有老师上课,学生全部进入实验室,学生自己做开题报告,自己确定选题,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学生通过自学在实践中提升学习能力。整个过程当中,他们像是在模拟一种参加工作后的状态。这个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界反响良好。目前,这一模式已在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药学专业、中医学等专业推广。2009年,此项目还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了落实中央领导批示,培养中医信念坚定、医德高尚、中医基本功扎实的合格中医,2012年,我们与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共同发起组建了岐黄国医书院,致力于探索切实有效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四年来的办学实践证明,岐黄国医书院充分借鉴传统中医人才培养的模式,遵循中医教育规律,将现代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模式互补融合,以强信念、颂经典、重临证、倡悟性、善传承、勤总结为重点,融医德、医理和医术为一体,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夯实经典研修、严格考评管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看到疗效中树立信心,在质疑问难中坚定信念,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7月,93岁高龄的中央保健委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岐黄国医书院院长路志正先生亲临江西中医药大学,为岐黄国医书院首届毕业研究生颁发培养合格证书,对岐黄国医书院的培养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谢谢大家!

(本文为作者在外国政要谈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讨会暨习近平中医药发展思想座谈会上的演讲)

责编/孙易恒    美编/李祥峰  孟宪强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人才培养   中医药   模式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