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新思想 > 五位一体 > 经济篇 > 正文

薄贵利:以标准化战略助推质量强国战略

IMG_6017

图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薄贵利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标准化问题,表面看是技术问题,实际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到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回顾工业文明历史,标准化管理是工业文明的产业,在农业文明时代则不太注重标准。人类社会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当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对质量、对生活品质会有更高的关注。商务部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大约1.2万亿元,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1168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46%。有人说,西方国家原始资本积累靠海盗,中国原始资本积累靠假冒。是不是假冒产品,我们无法查询,但是一度中国假冒伪劣产品确实充斥了市场,我估计在座的同志不同程度地都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影响。现在人们对生活品质、对生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实施标准化战略实际上是推进质量强国战略,是为了提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这个质量既包括产品质量,又包括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到现在为止中国有没有标准化战略?我是搞战略研究的,战略是有标志的,如果说有,我们现在标准化战略是一个地方的战略,还是一个行业的战略?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标准化战略现在还不是国家战略,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中讲了“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从这句话里边做一个解读就是要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如果说以前有标准化战略,那就是实施得不太积极。那么,实施得不太积极,谁得责任呢?我们也有一个疑问。实事求是地说,这么多年,中国标准化管理推进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效,同时我们也存在不少差距,有几组数据来证明我们存在这个差距:比如从1988年到2013年,中国产品质量溢价率平均是百分之负一点五,而德国的产品溢价率是54.5%,日本是44.8%,美国是36%,韩国是9.3%,我们是-1.5%。2013年,中国出口11.79亿吨产品,德国出口是3.16亿吨,我们是德国的3.1倍,但是我们出口额只有德国的1.49倍,这就是产品质量问题。2013年,德国每千克产品平均出口单价是55.15美元,我们中国是12.36美元,和德国比相差近4倍。2014年中国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制造企业只有三到六家,平均约占世界品牌500强制造业品牌总量的2%,而美国占了37%,日本、法国、德国分别为14%、10%和6%,到目前由中国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只有179项,只占国际标准总量的0.7%。

有关产品质量问题,还有很多数据:比如2004年到2014年我们出口美国的产品被召回率是50%,欧盟被召回率是25%。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了国内市场,流入了国际市场?原因很多,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公认,就是标准化管理不到位,或者有的领域没有标准,或者有的领域标准很低,或者有的领域有标准但没有很好去实施。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教训是很深刻的,就是讲得很好,空话连篇,真正落实差距比较大。

习近平同志十年前就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到现在我们还在讲这个问题,那就说明落实的有差距,下一步要加大力度落实这项事情。中国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老百姓生活改善了,对产品质量、对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一年中央领导也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做出了非常深刻的论述:比如说习总书记曾经用很大的篇幅,很严厉的措辞强调消费品质量,食品、农产品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武器装备质量;习总书记深刻指出质量与人民群众利益,与诚信道德建设,与经济转型发展,与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密切相关;他在河南考察时候明确提出“三个转变”,就是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习总书记为中国质量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也指明了路径。对于这个问题,李克强总理也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质量发展是强国之机,是立业之本,是转型之要;在中国质量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这个问题不仅有清醒的认识,并且作出了明确的论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我们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有关讲话精神,需要做出以下几点:第一是抓紧制订标准化战略和质量强国战略,并且把这个战略尽快地上升为国家战略。什么是国家战略?最早是1953年美国人提出了国家战略概念,但这个国家战略有很大的片面性,我理解国家战略就是为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合理开发、有效配置和运用国家力量的总体方略。我们要把标准化战略、把质量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在中国是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最高层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重要决议,首先是中央做出一个重大决议,就像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重大决议一样,然后立法、司法机关紧密地跟进,政策制定执行部门跟进,这样我们的战略制定同时也就推进了战略的执行。

鉴于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质量时代,社会方方面面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够将标准化战略,将质量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要两个发动机同时起动,两个轮子一起转,来推动中国产业升级。比如说我们要制定这个战略,质量化、标准化起码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实行全覆盖,至少是多数领域要有标准,同时我们的标准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升级,甚至要不断地更新。随着经济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出现,有的产品淘汰了,新的产品诞生了,而新的产品的标准需要我们重新来制定。在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域当中,有些领域我们要尽快地跟国际标准接轨,这样我们的经贸、我们的产品出口才会减少很多摩擦,更好地占有国际市场。

第二,做出一个时间节点的要求,战略不是宏观的东西,不是大而空的东西,战略目标一定是可分解、可操作、可评估的,我个人认为,国家质检总局应五年迈一步,十年要上一个大台阶,当然这个台阶怎么来设定,需要认真地来研究。

第三,确保标准化战略和质量强国战略落地生根,有效推进,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关战略的支撑体系,需要完善质量强国战略的国家标准体系,这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稳步地缩小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我们要使两个战略落地生根,还要改革完善标准化和质量强国战略的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明确政府的职能,特别要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现在有个提法说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我们简政放权力度比较大,但是在一些地方,在一些行业,事中、事后监管应该说还是有明显差距。同时我们需要改革完善质量强国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的奖惩体系,在相关领域树立标杆,这些标杆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是大家需要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同时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建立社会信誉档案,完善社会信誉体系。

第四,加强标准化战略和强国战略,还要加强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手段和人才队伍建设,没有这个检测手段,标准化和质量强国战略都很难落地。比如美国的FDA­­(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管局),放在美国农业部下边,现在有一万四千多人,里面一大批专家,搞了很多实验室和检测机构,食品是否合格,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通过检验、化验拿出数据证实。有些领域,我们的检测系统不到位,检测的技术跟不上,我们的产品标准能不能达到标准,就没办法做判断。

最后,加强国家标准和质量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要做到依法维护国家标准权威,依法推进国家标准化治理,依法促进质量强国。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赵昭]
标签: 战略   助推   强国   标准化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