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2016年10月12日)
高鹰忠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高鹰忠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是我国标准化的倡导者。他在十年前就明确指出标准化的战略意义,最近又在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中,深刻论述了标准化在人类文明进步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决心。以习近平同志关于标准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同志关于标准化的重要论述是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同志是最早把标准化提到全局和战略高度的中国领导人。2006年9月2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标准化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取得实效。”这一批示确定了标准化的战略地位,强调了它的重要性、紧迫性、广泛性和长远意义,并对加强标准化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日前在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里,习近平同志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和全球经济的视野,高瞻远瞩地论述了标准和标准化的重大意义,深刻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
习近平同志精准把握当今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关键和重点,提出要“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他把标准化战略作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强有力手段,致力于发挥标准化作为国家治理基础性规范的作用。他辩证地看待创新与标准化的关系,把标准看作战略性创新资源,把自主品牌、知识产权、标准化相结合确立为自主创新的三大战略,深刻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和传递链条,要求大力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和标准国际化,即把自主创新提升为技术专利和标准,依靠专利和标准打造自主品牌,做强相关产业,凭借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使相关标准国际化,从而拥有话语权,占据制高点。这是构建创新驱动体制架构的必由之路,标准化使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同志把标准化战略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力杠杆。他系统地提出了用农业标准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思路,要求积极推广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培育标准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强高标准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工业经济他要求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努力在关键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同时通过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形成长效机制;对于服务业他指出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这些思想对于用标准化战略引领和支撑三大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同志要求把标准化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手段普遍运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这些重要指示广泛涉及民生、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在2015年4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集体学习会上,他提出“要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就是标准化,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标准的公共服务。在他的主持下,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将标准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并列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在法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化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要求实行绿色标准,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标准化的国际合作。他高度评价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并宣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深化标准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共同探索标准化在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同时指明了标准化战略是作为世界经济新格局和国际贸易新态势下“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突围方向。
习近平同志关于标准化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有力地推动着标准化建设走向全覆盖,为我们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