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治理 > 正文

王本举:用基层奉献筑起美丽中国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论坛收获时。“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第五届年会暨国家治理高峰论坛2016湖北峰会,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议程,即将落下帷幕。三天来,我们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探究美丽乡村建设共同体”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了2016中国美丽乡村十佳案例;参观考察了广水桃源村、钟祥明灯村、南庄村;共同分享了叶兴庆、张红宇、刘荣、魏玉栋等一大批领导专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让我们又获得了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既有中央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梳理,又有地方政府经验分享,还有美丽乡村成功案例的交流,各位专家准备充分,图文并茂,让我们应接不暇,使我们思路开阔了,信心增强了,办法和伙伴也有了。总之,论坛活动收获满满,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在这里,我再次代表中共荆门市委、市委组织部,衷心感谢人民论坛的精诚合作,感谢领导专家的精彩授课,感谢各地优秀基层带头人的热情支持。你们的参与,是对“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远离喧嚣的城市,欢聚一堂、坐而论道,跟随大师的脚步前行,共同探讨“美丽乡村”这个与“美”直接相关的话题。何为“美”?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柏拉图说:“美是人的主观意识。”川端康成则感叹:“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可见,这绿茵如织、荷香满塘的彭墩水乡,是美的;我们在这里相遇、相识、相知,是美的;“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从萌芽到成长、从起步到腾飞,也是美的。

论坛之美,美在“高端”——大师云集、高朋满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高层与基层结合、内部与全国结合”的理念,邀请领导专家和基层带头人与会。五年来,既有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等权威专家传道解惑;也有河南裴寨村裴春亮、山东九间棚村刘嘉坤、安徽小岗村吴夕明、襄阳尧治河村孙开林、通城宝塔村黎锦林等知名基层带头人传经送宝。可以说,每届论坛年会,都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一场精神的洗礼。

论坛之美,美在“务实”——紧贴基层、因材施教。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我们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举办一次年会、学习一批经验,推动一项工作。几年来,我们聚焦“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互联网+乡村治理、美丽乡村”等课题,绝非华而不实图虚名,而是为了打造一个真正的交流、学习、合作平台,着力增强带头人队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能“零距离”接受最前沿的政策解读,也能学到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法。

论坛之美,美在“创新”——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创新精神自古有之。《周易》中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面对经济新常态、党建新形势,我们更需坚持吐故纳新、锐意创新。第一届年会,百名基层带头人会员集体宣誓、现场签名;第二届年会,首次引入主题研讨模式,领导专家和基层带头人现场对话;第三届年会,吸收省外优秀基层带头人成为会员,论坛逐步走向全国;第四届年会,开展项目招商并现场签约;本届年会,全国征集评选美丽乡村十佳案例可说是年年有亮点,届届有新意。

论坛之美,美在“践行”——学以致用、硕果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始终注重引导论坛成员将理论经验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加以消化、取舍、扬弃、运用,切实增强自身运用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市场化思维、互联网思维推动基层发展的能力。五年来,论坛成员中涌现出一大批以张德华、郑雄、张立等为代表的优秀带头人和“彭墩模式”、“湖山模式”、“马岭模式”等可学可用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荆门打造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湖北新兴增长极、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聚焦美丽乡村建设这个主题,深入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路径与效果,关键要素与主体责任等内容。刚才,会员代表还交流了学习感悟。受大家启发,我越发体会到,美丽乡村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体。主要体现为“四美”:自然之美,依托山水,顺势而为,一村一韵,田园野趣;发展之美,勇于创新,勤劳致富,诚信为本,互惠共赢;秩序之美,遵纪守法,风清气正,公平有序,和谐稳定;风尚之美,民风淳朴,耕读传家,底蕴深厚,崇德向善。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基层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无数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乡村,要顺应自然,留住乡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山水画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就是要坚持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不填湖、慎砍树,就地取材造景,随坡就塆植绿,让乡村融入自然。至于“乡愁”,对于古人,或许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于我们,可能是村旁小河中活泼的鱼虾,青葱山岗上酸甜的野枣,小巷中延伸的青石板,老屋顶勾勒的翘角檐。不管你想与不想,故乡在哪里,乡愁就在哪里。这种情感穿越千年,融入血脉,是不能割舍的民族遗产和精神财富。

建设美丽乡村,要产业驱动,生态宜居。要注重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民俗风格的“美丽产业”,建设相互依存、相生共融的生态社会。要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项目,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延伸生态审美的经济价值和美丽乡村的品牌效益。要实施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明确生产、生活、商务、服务等功能区块的定位,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探索无动力家庭生活污水处理办法,打造庭院式人工湿地,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功能化改造和景观化提升。

建设美丽乡村,要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要以二元协同的思维方式,通过城乡统筹、双向流动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让它成为农民生活的乐园、市民休闲的胜地。要健全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间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方面的差距,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要通过政府带动和资源下沉,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要依托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农村各种资源能够充分流动,促进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要鼓励成功人士成为回归的新乡贤,反哺桑梓,垂范乡里,提升乡村价值,做乡村复兴的中坚力量。

建设美丽乡村,要传承文化,延续文脉。美丽乡村不是静态的,要为它注入灵魂,那就是文化,它连着过去、接着未来。如果乡村建设缺少足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只能算是一场物质上的、没有温度的狂飙突进。真正的美丽乡村,既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延续历史文脉。要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传统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古树木,挖掘和整理蕴藏在典籍史志、民俗习惯、传统工艺中的文化遗产,把淳朴的乡风民俗、朴素的伦理道德和亲密的邻里关系传承下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跨越征程,先锋领航。“带头人”三个字,意味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大家要以这次论坛为新的起点,勇于实践,带头实践,以富民强基的新业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回应群众的期盼,奏响跨越发展的新乐章。要争做一心为民的仁者。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高上。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做一个拉车的人,既拉着老百姓往前走,还要让他们少受颠簸。要争做敢于担当的勇者。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农村、农民、农业而言无异于一场动真碰硬的自我革命,是涉及生活习惯、整体环境、发展理念的综合性变革,有许多“硬骨头”亟待解决。要强化“昼无为、夜难寐”的事业心,扛得起责任、经得住议论、拉得下面子、豁得出“帽子”。要争做善做善成的智者。要拿出能站得住、立得稳、叫得响的实招、硬招,善于运用民主的方法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服务流程,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用发展成果检验工作成效。要争做修身立德的贤者。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遵守社会道德、引领诚信风尚、维护公平正义,始终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以道德品行感染群众,以先进本色取信于民。

同志们,一届年会就是一盏指路灯,一届年会就是一座加油站,一届年会就是一把冲锋号。“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年会结束后,我们就抓紧出发吧!我们所在村庄都有独特的资源,各自的优势,都可建成强富美的新农村。我相信,有大家的不懈努力,生态+农民的美丽乡村一定能在我们手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最后,再次感谢领导专家和与会代表的一路同行,感谢所有工作人员为本届论坛付出的辛勤劳动!

谢谢大家!

(作者为荆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虹]
标签: 基层   使命   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