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迦太基以商业立国的历史镜鉴

【摘要】迦太基是上古时期重要的军事强国和商业国家,依靠其强大的海上力量,征服了北非和西地中海诸多岛屿,开辟了多条海上和陆上商路,建立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至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从北非一隅的城邦小国发展为西地中海区域的商业帝国,以中介贸易为特征的商业经济最终确立。商业立国对迦太基的民族性格、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迦太基  民族性格  经济结构  政治体制    【中图分类号】K12     【文献标识码】A     

迦太基不仅是上古时期地中海地区的军事强国,也是该地区重要的商业国家。它所在的区域是东、西地中海多条航路的必经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其经济的繁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迦太基垄断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贸易。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把迦太基与推罗、亚历山大里亚并列为三大世界贸易中心。繁荣的商业贸易给迦太基的民族性格、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等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迦太基人的民族性格里有一种务实理性的特征,但缺乏公民意识和强烈的集体意识

迦太基的中介贸易以贩运东、西地中海原料和手工业制品为主要特点,它构成了迦太基商业的主体,逐渐影响着迦太基民族性格,塑造出了迦太基人重商逐利、务实理性和强调个人意识的民族性格。

首先,迦太基人重商逐利的性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整个迦太基社会以经商为重,他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样一种价值观体系熏陶下,迦太基人对财富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同时代其他地中海民族。很多的古典作家都对此有深刻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就曾批评迦太基人为获得高官,便于行商方便,于是公开贿赂。波利比阿也曾提到过迦太基人对金钱的获得从来都不会感到羞耻。公元前3世纪末,迦太基著名将领汉尼拔决定率军远征意大利时,迦太基的多数公民是犹豫的,尤其是商人拒绝支持汉尼拔。他们认为一旦战争爆发,商人们要给国家提供大量军费,海上商路也会被阻断,这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经济利益。然而,汉尼拔并不需要政府给予财力支持,相反地,西班牙战争后大量财富和战利品源源不断地运回迦太基,唯利是图的迦太基商人们马上改变了态度,“任何反对的声音由于金钱和战利品从西班牙流入迦太基而销声匿迹了”。

其次,迦太基人的民族性格里有一种务实理性的特征。公元前3世纪中期,迦太基人构建了商业网络,积累了巨额财富,在处理与外邦关系时,显得越来越务实理性。在迦太基早期,迦太基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简单的手工业生产,有着朴素的尚武精神,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开疆拓土,构建了商业网络。当迦太基的商业贸易逐渐趋向成熟时,他们在对外关系方面也出现了变化,即开始尽量避免战争,仅有的战争也只是出于维护商路的目的,没有开疆扩土的野心,他们逐渐把战争作为保护城市和商业的手段。

再次,迦太基人缺乏公民意识和强烈的集体意识,他们更强调个人意识。从统治者上层到一般的民众,对国家普遍存在着保守和漠然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塑造和它的商业发展息息相关。公元前3世纪早期,地中海上的希腊人势力开始衰落,亚历山大帝国也已分裂,而罗马正忙于统一意大利的战争,无暇顾及地中海地区的海上争夺,迦太基周边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势力。良好的国际局势造就了迦太基的繁荣,使迦太基垄断了几乎整个地中海的商业贸易。商人的地位一跃而起,并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正如有学者指出,“在古代的任何国家里,商人对政治的控制都没有达到像在迦太基这样的程度”。迦太基的商人们依托强大的国家实力和经济优势,建立起了商业寡头统治,由于迦太基的商人在本国拥有绝对的优势和威信,以及在迦太基实行的是雇佣兵制,在国内的政治生活中,迦太基的公民们“满足于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态度”。

多条商路的开辟和中介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迦太基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多条商路的开辟和中介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迦太基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早期的低级手工业品的生产与农业自给生产为主要特点的经济结构转变为奴隶主大农庄经济和大规模的商品经济。在早期,迦太基是以农业为主导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品单一,主要以农作物为主,所以迦太基从建城伊始就存在着农业发展滞后和商业贸易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迦太基海上贸易的不断发展,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首先,脱离农业生产去从事商业贸易的非农业人口越来越多;其次是来自东地中海地区的移民和希腊的商人也越来越多,农业人口的减少和总人口的增多直接导致了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并严重地阻碍了迦太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迦太基的小农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迦太基商业发展的需要,迦太基逐渐向大规模的农庄经济和集约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但是,在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第一是土地问题,表现在本土耕地面积狭小,耕作土地的狭小严重制约着迦太基商业和农庄经济的发展;第二是安全问题,迦太基城邦从建城伊始,附近的努米底亚部落就不断地侵扰迦太基人。为了获得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迦太基人被迫向努米底亚人缴纳贡赋,此贡赋一直持续到麦戈尼德王朝的汉诺时期;第三是劳动力短缺。迦太基在其鼎盛时期的人口大约20万,其中包括奴隶和侨民,具有纯正腓尼基血统的人口约10万,从事农业的人口估计不足5万。

广袤的土地、安全的本土环境和充裕的劳动力是迦太基农庄经济发展的三个必要前提条件。在希墨拉战争之后,迦太基人就开始了在北非的领土拓展。迦太基人把获得的土地分成七块区域,根据法国学者吉尔伯特的研究,这七块区域是庞格斯·莫科斯、大平原、庞格斯·泽克、庞格斯·迦尤、提卡、拜赞色利亚和庞格斯,这七快区域分为自治、直辖和同盟三种管理模式。迦太基人直辖的区域是拜赞色利亚到提卡的狭长海滨地区,该区域土地肥沃,迦太基人在这里建立了农庄经济,种植葡萄,养牛场,榨油和酿酒。考古学家在该处挖掘出了储藏酒和油的坛子,这些坛子上面刻有大农庄主的名字。迦太基的大农庄经济采取集约化管理,运用了奴隶集体劳作,种植的粮食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

迦太基的大农庄经济与早期的商业贸易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迦太基的商业繁荣,导致农业人口减少,而总人口却增多,小农经济模式逐渐向大农庄经济模式转变。但是,在转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土地狭小、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迦太基人通过在北非拓展土地,奴役努米底亚人等方式来补充劳动力。迦太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为迦太基的商贸远航保障了供给,活跃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商业贸易。此外,商业贸易的发展也使迦太基的手工业产品的质量、艺术风格和货源渠道等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迦太基早期的手工业产品质量极其低下,造型粗糙,艺术价值较低。但是,在公元前4世纪的贵族统治时期,地中海地区的奢侈品大量进入迦

太基。与此同时,本土手工作坊生产的手工业品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迦太基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其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富商和大农庄主组成的贵族统治

迦太基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占有制的大农庄经济和中介贸易,这两种经济基础决定了迦太基的政权结构,即全部政权实际掌握在富有的大农庄主和商业奴隶主手中,这两个阶级交替执掌迦太基的政权。迦太基政体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麦戈尼德家族专制统治、寡头统治、贵族共和制。

在迦太基的建城初期,它是以小农经济和简单的手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结构,此时的麦戈尼德家族利用其对军队的控制开始统治迦太基,并建立了政权。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迦太基的奴隶主占有制大农庄经济确立,一个新的阶级出现,即农业贵族。到公元前5世纪时,迦太基变成了一个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农庄经济的典型国家。农业贵族逐渐地掌握了国家的绝对财富,他们不满麦戈尼德家族的专政。农业贵族和麦戈尼德家族的冲突实际上反映了新兴的大农庄经济的繁荣和小农经济的衰败。

在公元前4世纪初,麦戈尼德王朝垮台以后,农业贵族在迦太基建立了寡头统治。但是,农业贵族内部又分为两派,一派是汉诺大帝领导的内陆农业贵族,他们信仰闪米特宗教,主张回归本土文化,反对迦太基的希腊化。他们控制了迦太基内陆广大的土地,主张在北非扩张领土。另一派是温和的东部农业贵族,他们的土地在迈杰达尔东部海滨,其土地肥沃,规模也超过了内陆农庄。这一派希腊化的程度很深,他们主张与希腊世界开放贸易。这个阶层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和文化优势不但成为了元老院的多数派,并且控制了迦太基的实权。尽管这两个派别是敌对的,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即为农业贵族服务。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的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构建了庞大的商业网络,其积累的财富超过了农业贵族。商业奴隶主阶层逐渐把持迦太基的政权,控制了元老院、最高法庭和议事机构和苏菲特(即执政官)等要职。政府高级官吏几乎全由商人担任,三十人内阁是元老院的内部议事会,他们是由商业巨头组成。他们控制着政府的其他下属部门 。迦太基政体中的最高法庭和议事机构职权越来越重,而这两个机构主要代表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后来实际操控了迦太基的政权。商业贵族的政策是保护和扩大海外贸易,以及加强海军来防止走私。他们的政策与农业贵族发生了冲突,公元前308年,商业贵族们彻底废除了农业贵族支持的虚位君主。至此,在迦太基的政权里不再有国王了,虚位君主的头衔“米勒克”仅是一个空头衔,一个尊敬的称呼。

迦太基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其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富商和大农庄主组成的贵族统治。然而,统治阶级内部由于其利益的差异导致双方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大农庄主主张维护和巩固在非洲的既得利益,富商则代表商业集团,目光专注于海外,主张扩大海外利益。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直接导致了布匿战争的失败,商业奴隶主和农业贵族之间相互倾轧,制约了整个战争局势的走势。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农业贵族在迦太基内部的争斗中处于上风,“他们对海上的征服并不感兴趣,而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非洲的领土上”。 因此,在战争的初期,迦太基的农业贵族忙于非洲领土的扩张,把驻守西西里岛的部分驻军撤回,也没有给予西西里岛的守军以及时的补给,从而削弱了留守西西里岛的迦太基人的战斗力,这构成了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失败是由于农业贵族和商业奴隶主之间的矛盾致使汉尼拔的军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此时掌权的商业奴隶主认为战争影响到了他们与地中海国家的海上贸易,“迦太基商人急于结束战争,政府命令哈米尔卡在现有的有利条件下与罗马缔结条约”。

汉尼拔战争之后,迦太基的海外贸易几乎中断,商业贵族的利益遭受打击。为了对抗农业贵族,同时也是为了医治战争的创伤,担任执政官的是商业贵族巴卡家族,他试图通过征收重税来挽救国势的衰颓,但是,这一税收政策损害了农业贵族的利益,引起了迦太基内部新的争斗,内部的倾轧削弱了自身力量,面对强大的罗马人只能一味地妥协、退让,而这必然导致迦太基的最终灭亡。

(作者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为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马克思的‘资本拜物教’批判研究”(2015JD02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维吉尔著:《埃涅阿斯纪》,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

②夏尔·安德烈·朱利安:《北非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③阿庇安:《罗马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迦太基   镜鉴   商业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