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秦皇岛协力共创“孤竹文化名城”

【摘要】孤竹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源泉,也是秦皇岛地区的特色文化。加快孤竹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为秦皇岛带来广泛而深远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立足孤竹文化资源的分析,深入剖析孤竹文化资源开发的现实并预估开发的前景,打造“孤竹文化名城”,有益于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秦皇岛  孤竹文化资源  开发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孤竹文化是秦皇岛地区一种重要的地域性文化资源。综合史书《史记》、《汉书·地理志》、《辽史·地理志》、《括地志》以及地方志《永平府志》、《卢龙县志》、《滦州志》多种史料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确定,古孤竹国是秦皇岛境内最早出现的方国,距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今秦皇岛及所辖的卢龙等各县均属孤竹国,今以卢龙为中心的滦河—青龙河三角洲一带是孤竹国的核心文化圈之一。可以说,秦皇岛地区文化源于孤竹文化。“商朝在北方沿海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方国——孤竹国,堪称今秦皇岛地区文明史的开端性标志。”①时至今日,孤竹国虽已消失殆尽,但其文化资源成为促进秦皇岛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孤竹文化资源源远流长

依据“文化”和“资源”的概念,可将孤竹文化资源界定为:孤竹国存续期间以及之后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至今能够被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孤竹文化元素,即精神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资源的总和。

孤竹文化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是“夷齐精神”。据《史记·伯夷叔齐列传》所载:伯夷叔齐,孤竹国二子,孤竹国君初欲传位次子叔齐。父亲去世后,兄弟相让王位,先后逃走。二人到了西周,正逢武王伐纣之时,于是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几乎被杀。待武王灭商建周之后,以为耻辱,“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夷齐的经典传奇,集中体现了“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的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被认为是道德文化的源泉。孔孟最早将夷齐奉为道德标杆,孔子尊其为“古之贤人”,孟子称之为“百世之师”,儒家的“仁义”、“孝悌”等均可从伯夷身上找到根源。且此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对文学、文化、思想史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有无数以夷齐为题材的作品。所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耀宗评价“二子”为:“历代朝野共同礼赞古德丰碑之高之上未见出其右者;影响三千年社会各界道德修为之广之深未见出其右者!”夷齐的道德精神成为孤竹文化开发最重要的资源。

现存的古孤竹遗迹多为可开发的物质文化资源,如秦境内的书院山和首阳山。书院山传为夷齐读书和隐居之地。崖壁上,“夷齐读书处”五个摩崖石刻大字至今依稀可辨,传为韩愈所书。首阳山则是夷齐采薇之所,相传《采薇歌》便于此所作。滦河南岸还有祭祀二子的夷齐庙遗址,乾隆皇帝曾两次光临。这些古遗迹的留存为旅游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孤竹文化资源助益文化强城

一是打造城市品牌,彰显城市特色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城市品牌竞

争的实质是追求城市的差异化,以特取胜。地域文化作为地区的特有资产,是城市品牌塑造的基础。诸多实践如曲阜的“孔子文化节”, 长春的“电影节”,均是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在2013年“中国首届城市品牌国际论坛”上,清华大学范红教授明确指出“城市品牌研究与战略规划的工作是城市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基石。”秦皇岛要在城市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充分发挥孤竹文化资源的优势,加快城市品牌塑造的步伐。

二是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要。一个国家的前途,往往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息息相关。而市民文化素养的形成,源于城市文化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秦皇岛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建设,提炼了“开放包容崇德尚美”的海港精神,组织了“秦皇岛城市精神”的征集和讨论,2016年1月将“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写入“十三五”规划。孤竹文化作为秦皇岛地区的文化之根,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同时有历史故事和人物作为依托,对于促进秦皇岛新时代文化高地和精神家园的建设意义重大。

三是挖掘城市经济增长潜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孤竹文化作为宝贵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促进秦皇岛“旅游立市”战略的实现。从2009年确立“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迄今,旅游业已成为秦皇岛的支柱产业,有数据显示,2015年秦皇岛前11个月的旅游总产值达到339.37亿元,占全年生产总值的27.14%。根据《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未来旅游经济将在秦皇岛的经济总量中占更大的比重。但目前秦皇岛的旅游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缺乏淡季特色旅游产品造成的淡旺季反差过大,成为制约秦皇岛旅游发展的瓶颈。传统的旅游精品项目———滨海游和长城游,因缺乏资源的垄断性,正受到临近城市如北京长城游、青岛大连滨海游的威胁。培育孤竹文化游成为新的旅游品牌,既可以突出其文化特质,克服季节的限制,又让人耳目一新,为秦皇岛旅游增加新亮点,势将成为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孤竹文化资源开发多维受限

目前,孤竹文化开发初见成效。在理论研究上,成立中国孤竹文化研究中心等各种专门机构,组成了一个由政府主导、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产生了大批理论成果。特别是《东方德源》一书,作为程碑式的著作,被国家图书馆、季羡林纪念馆收藏。在挖掘保护上,促成国家级重大考古项目———蔡家坟村遗址发掘,申请伯夷叔齐传说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2009年卢龙县被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为秦皇岛获得一块国字号招牌;文化产业方面,在首阳山和书院山实施了人文景观复建,策划了以“求圣、教学”为主体功能的文化旅游。开发了以孤竹命名的系列特色农产品,其中,孤竹小金米还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称号。

总之,孤竹文化的整体开发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开发平台较低,严重限制影响力发挥。近年来,孤竹文化开发的重镇一直在卢龙,取得的成效也多限于县域境内,秦皇岛市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孤竹文化资源的重要地位,没有将孤竹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升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战略高度,虽然在《秦皇岛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将“挖掘和展示孤竹文化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实际上并未采取有效举措,导致了孤竹文化开发囿于县域视野,缺乏平台,文化力与经济转化力不匹配,对于秦皇岛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弱。

文化内涵开发不足,文化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目前孤竹文化开发的着力点在经济,其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没有在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上得到很好体现,其文化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在理论研究上,着眼于孤竹文化内涵和城市文化建设关系的探讨较少,就实践层面而言,将孤竹文化的道德内涵应用于城市文明建设的经验欠缺。

宣传不足,知名度低。目前孤竹文化的宣传处于投入不足、途径不畅、范围狭窄、传播载体缺乏的状态。仅有一部歌舞剧《孤竹浩歌》作为宣传载体,太过单薄;仅限于学术范围研究和探讨,知名度低,绝大多数人包括土著的本地人对孤竹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多方协同共创“孤竹文化名城”

以塑造“孤竹文化名城”为目标,整合提升开发平台。首先,在市级层面高度重视孤竹文化资源的战略重要性,为开发搭建更高平台。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成立相应的机构,科学编制孤竹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远规划。同时要综合协调、做好各方面力量的调动工作。再者,把开发落到实处,加强城市形象重塑。城市外观是城市最直观、最容易被感知的部分,要用孤竹文化的元素进行包装和改造,给城市打上鲜明的孤竹文化烙印,彰显独特的魅力。如建设主题公园,集中展示各种孤竹文化资源;在高速公路、广场,树立夷齐雕塑;利用公园的文化墙、城市的展示屏,充分宣传孤竹文化;将街道的命名和孤竹文化结合;在城市宣传手册的印制、城市纪念品、城市宣传片的制作上,也要体现孤竹文化色彩,比如将《孤竹文化》当作公务往来的文化馈赠礼品,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城市形象设计。此外,树立营销理念,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整合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受众多、覆盖面大的大众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可以考虑在央视投放的广告中加入“孤竹文化名城”的宣传。另一方面,丰富孤竹文化的传播载体,可以将孤竹文化融入现有的城市宣传片《秦皇岛之韵》。

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为核心,加强人文建设。一是将夷齐精神融入城市文明建设中,形成全民遵守的道德规范。季羡林曾评价夷齐能体现孝悌忠信之整体,虽时移世迁,而其中蕴含之根本精神仍能适用现今。要深刻剖析夷齐精神的精神内核,包括兄弟“相去让国、叩马谏伐”的礼让和廉洁,“耻食周粟、甘饿首阳”的爱国主义和气节,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炼出谦让廉洁、爱国守节的城市精神和文明规范。二要加强道德文化宣传教育,让市民不断认同并逐渐内化为基本的文化素养。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通过举办“夷齐文化节”等,帮助市民认知并逐渐形成共识;树立道德典范,形成示范效应。迄今为止,秦皇岛通过道德模范评选,产生了大批国家和省市级模范代表,成为夷齐精神的当代传承者,形成良好的示范性。所以要持续不断且更多地开展此类活动,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

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为重心,加快文化产业化步伐。一方面,大力发展孤竹文化旅游产业。首先,以孤竹文化发源地为中心,建设孤竹文化游核心圈。对物质遗迹进行整体规划和评估整合,统筹复建标志性人文景观;将《孤竹浩歌》演出和景观游览有效结合,打造特色文化演出品牌;其次,坚持“大旅游”理念,实现一体化开发。孤竹文化游与海文化等资源联手,与已有的旅游项目形成既互补开发又错位发展的态势。将夷齐与帝王文化整合成名人文化游,与观海看长城的自然风情游有机兼容;在现有景观中增加孤竹文化表演和互动体验项目,实现产品升级;将孤竹文化元素与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结合,赋予其高品位的物质文化载体,设计制作系列纪念品和工艺品,如玄鸟生商沙土画、木版画,伯夷传说系列剪纸等。另一方面,以孤竹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其他产业,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通过图书出版和影视剧拍摄,扩大宣传效果,为秦皇岛带来更大的知名度;充分发挥“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参加河北省乃至全国性的文化博览会,招商引资;培育更多具有鲜明孤竹文化特色的地方农工业产品,如孤竹小金米的开发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总之,目前孤竹文化的研究尚属小众,开发利用主要处于县域开发的起步阶段,与秦皇岛市整体的经济、文化、社会的互动功能无法得到完全释放。作为一种宝贵的地方文化资源,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开发。

(作者分别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讲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教授)

【注:本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及秦皇岛市社科联资助课题“秦皇岛城市品牌建设和孤竹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WT035)和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孤竹国历史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4YJA850009)成果】

【注释】

①董宝瑞:《千载孤竹与伯夷、叔齐》,《中国孤竹文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第104~112 页。

责编/张蕾  苏娜(见习)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协力   秦皇岛   共创   名城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