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河北经验

【摘要】《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批准实施以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区开发步伐明显加快。以城市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实地分析河北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性互动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沿海地区 农村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国家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区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新型城镇化”将在河北沿海地区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转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发展道路紧密相联,如此,对拓展就业空间解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并推进农村劳动力迁移公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河北沿海地区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发展沿海地区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不同国家、省份的沿海地区发展过程都有不同的特征,就我国而言,河北省沿海地区也呈现出不同于浙江、山东等其他省份沿海地区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开发开放较晚。相对于国内其他东部沿海地区,我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二是港口城市规模偏小,大中城市对县域中的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弱。三是城镇化长期落后于工业化,大量公共资源和民间资本都被导向产业发展,产能不断扩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滞后。

沿海地区各级城镇发展质量与速度差距较大。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传统城市发展基础较好,城市功能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形成新的增长极。相对于城市,县域小城镇发展水平较低、速度较慢,河北省沿海26个市县中,只有任丘市市区人口超过50万,其余的小城市绝大部分只有10多万人口。在小城镇方面,河北省沿海地区中等规模的小城镇数量也较少。河北省沿海共有258个小城镇,每个小城镇平均人口约1.5万左右,人口在5万以上的城镇大多为县、市城关镇,小城镇的规模决定了其吸纳人口能力,城镇带动作用有限,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作用不明显。

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省内转移就业为主,2014年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本省内转移就业率为93.2%,其中,乡外县内转移率为23.9%,县外省内转移率为12.7%,跨省转移率为6.8%,外省转移者亦以就近转移为主要方式。作为沿海地区的中心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城市在沿海地区的社会发展中居领先地位,有着明显的要素集聚作用,吸引了较多人口。居住在三个城市的人口占沿海地区总人口的27%。从国土面积来看,三市占地34703平方公里,占沿海地区总面积的0.3%,人口密度较高,在沿海地区2个县(市)区人口密度最高的达1.6万人/km2,为人口密度最低县(市)区(0.0271人/ km2)的59倍。

农村劳动力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兼业的农村劳动力也被称为“候鸟式”迁移农民工,其绝大多数保留土地承包权,每年除农忙季节大多数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外,其他时节在外务工,属亦工亦农型转移。从流动产业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层次商业服务业。201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525万人,占总转移人口的46.6%,转移到第三产业580万人,占总转移人口的51.4%,异地转移但依然从事农业劳动的占2.0%。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行业分布看,主要包括在制造、建筑、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社会服务业。上述4个部门之所以能够成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决定于其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于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不高的行业特点。

河北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承载不足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沿海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大部分村镇严重缺乏基础设施,大多只配建有水、电力、通讯等基本生活所需的设施。大部分村镇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全且硬件较差,只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生活质量。以沧州市为例,截至2014年,沧州市农村共有图书馆、文化站348所,普及率仅6%,幼儿园、托儿所1928所,普及率仅23%,敬老院普及率仅1%。而且,大多数村庄建筑布局凌乱,没有可持续的建设规划。在环境维护方面,全市仅有12%的村(总计701各村)实现垃圾集中处理,加之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垃圾处理压力迅速增大,目前村镇垃圾处理清运等设施和管理滞后,垃圾随意倾倒、处理不及时现象严重,环境卫生受到严重威胁。

沿海城市规模偏小,区域辐射作用不够。河北沿海地区同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沿海城市相比,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一是沿海地区城市规模普遍小,沿海城镇发展的带动能力还不强。唐山和沧州距离唐山港和黄骅港较远,除秦皇岛为河北省目前名副其实的港城外,唐山市距曹妃甸港区70公里,距京唐港区90公里;沧州市距黄骅港区90公里。滨海大港与城市的距离过大,使其缺乏必要的城市功能支撑和产业关联,临港产业园区建设缺少城市功能的支撑,配套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全区的配套服务短期内难以有效跟上。二是唐山湾生态城、黄骅新城、北戴河新城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任务艰巨,能够聚集人气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少,人气聚集不足。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河北沿海地区的工业化明显快于城镇化,虽然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数量大,但与河北省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对比仍显滞后。传统农业经济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73.28%下降到2001年的17.53%;劳动力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92.88%下降到2001年的67.29%,两值相比,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大幅度低于农业产值比重。由此可见,河北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较低。目前,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够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偏低,与发展较快的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再者,就业结构的变化与工业化进程不相适应,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明显滞后。

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程度低。近年,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和标准的研究更加全面,但是都没有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也缺乏对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总体评价。学者马蔚华认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界定,除社会身份转变和社会认同外,还应从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条件、公共服务、综合文化素质等4个方面基本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指数,用以评价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程度。

其中,在子女教育方面,虽然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但由于公办学校教学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农村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需求。据课题组调查:农民工子女在务工地接受教育的比重为:公办学校15%,民办学校22%,有63%农民工子女在老家接受教育,成为留守儿童。

产业升级引发人才需求调整。伴随河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整体规划,人才需求结构也相应变化,其中包括对农民工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新的职业需求、高的职业标准将会不断出现,原有的就业岗位也将会面临淘汰和升级的风险。半数的农民工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在知识水平、技术等级、工

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偏低的农民工将很难适应迫切的河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需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等朝阳行业很难获得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支撑。

河北沿海地区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的良性互动

提升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改善小城镇交通、供热、排水、燃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推进教育、卫生、医疗等优质资源向小城镇延伸,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定位中等城市、中心镇在区域发展中的服务地位,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城、镇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增强各级城镇服务功能。一方面,推进中等城市建设,加大县城改造扩容力度。另一方面,突出中心镇建设,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1~2个中心镇,合理规划、突出特色,推进中心镇与县城同步协调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结合村镇建设规划贯彻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的理念,进而推进中心镇供热、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发挥城镇对周边乡村的吸引力作用。

加快沿海现代化服务体系形成,扩大城市规模。服务业是人口城镇化的主要贡献者,服务业就业比重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而迅速上升。国外的实践证明,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工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但是在城市化的加速期,服务业的就业弹性是工业的5倍以上,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同时,服务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行业,就业前的系统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使农民工集中快速掌握技术技巧,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新起点,这就又对教育、培训、科研等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经验证明,通过城镇化,实现人口在城镇的集聚,推动服务业发展,从而改变城镇发展过于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现状,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赋予了城镇新的活力,是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

完善港口功能,提升人口集聚能力。沿海地区的港口建设对劳动力转移有直接的数量增长贡献。首先,港口相关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如休斯顿港口码头直接为当地提供了8.9万个工作职位,衍生与港口相关的工作职位多达5.3万。河北各港口要为人口聚集提供齐全的城市功能支撑,就需按适度超前的原则,依据目前已初步形成的临港重化工业聚集优势,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功能齐全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黄骅港、曹妃甸港、秦皇岛港打造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中心港区。

加快发展以海洋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的区域优势产业,实现农业劳动力人口就地转移。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特色农业区是沿海地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支撑。发展海洋生物、设施,蔬菜、优质水产养殖、农业生态观光园等产业,进而打造为重要产业支撑,并逐渐拉长优势产业链条。海洋产业和特色农业不仅是拉动经济和投资的新增长点,还可以拓展农村就业空间,促进产业发展和中心镇建设互动,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就业。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城镇化不仅指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变化,还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行为、职业结构以及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河北省沿海地区的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必须在政策层面加强农村学校教育和劳动人口的技能和文化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培养其职业技能,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引导纳入地方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推广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订单式”培训,建立“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输出”的劳动用工制度。通过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和相关规制,促使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的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的缴纳制度,引导用工单位与农民工建立相对长期的、稳定的劳动合同关系。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注: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沿海地区农民工融入城市现状实证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占斌:《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②樊纲,马蔚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中国产业升级》,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

③罗瑞英:《中国产业升级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责编/王坤娜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河北   劳动力   农村   经验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