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次贷危机前后美国国情中经济话语转变与深层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次贷危机前后美国国情咨文报告中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政府调控市场的理念和减税政策的思路等经济话语的转变,指出美国国家经济话语转变的原因在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念发生转变、制定经济政策的话语权被资产阶级掌控、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治国乏力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野蛮性。

【关键词】次贷危机  国情咨文报告  话语    【中图分类号】F039    【文献标识码】A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面临着巨大挑战,社会各类矛盾被不断激化,国情咨文报告作为美国政府向民众公开发布的重要演说,其内容必然包括政府对危机形势的基本判断和应对危机的政策构想。通过对次贷危机发生前后数年的国情咨文报告进行对比,发现其经济话语发生诸多转变,本文选择了其中三处重要转变来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从无需担忧经济到承认危机

历届国情咨文报告都会对美国当前经济情况做出基本判断,在次贷危机前后数年里这一判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最初对于美国经济美好未来的自信满满到短期有困难,再到美国人每天都生活在危机的阴影之中。

2007年初,小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报告认为当前“美国已经拥有了一个不断增长的经济,这个不断增长的经济将会给美国带来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未来。”因此,民众大可不必为未来而担心。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由股市震荡带来的风波危及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全球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初,小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报告中表示:“当前经济处于一个充满变数的时期,从长远来看,美国人应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抱有信心。但在短期内,我们都能看出增长速度正在减缓。”此时国情咨文报告中的经济话语已经发生了转变,由最初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变为长期来看对美国的经济增长抱有信心。2008年底,布什总统在告别演讲对经济形势的分析中承认经济衰退,但依旧坚信:“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生命力,具有弹性。”2009年初,奥巴马作为新任美国总统发表了其任期内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报告,在开篇中便表示“当前美国经济的问题已经严重到压倒了所有其他问题”,表达了自己对于危机严重性的判断,认为当前“美国人每天都生活在经济危机阴霾之下”。2013年初,距次贷危机爆发已经有五年时间,但美国经济总体上依然处于低迷状态,在咨文报告中奥巴马说道,“美国人民已经疲于为他们选出来的政府接连掀起的危机买单了。”可以看出从2007年开始至今,美国经济话语的转变十分明显,从最初的无需担忧美国经济未来的信心到现在民众早已疲于危机的无奈叹息。

政府调控市场的理念:从“小政府”到“零容忍”

危机爆发前夕,小布什总统在2007年的国情咨文报告中说道,“此刻,美国的经济正在高歌猛进,而政府的任务就是使之保持这种状态,不要扩大政府,要更多的企业。”显然,从小布什总统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政府对于“小政府”理念十分坚定,言语中也充满了对美国式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信心。如前文所分析,在危机爆发初期小布什政府未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应对手段则主要依靠金融市场的自我调整加上央行的货币手段缓和金融危机的影响。①十几个月后,小布什总统在其告别演讲中说道,“面对金融崩溃的前景,我们采取了果断措施保护我们的经济……但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损失会严重得多。”此时的小布什总统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小政府”理念,不再相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自由化的执政理念,并最终采取了一定措施来干预经济。2009年初,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第一次国情咨文报告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不作为政府“不负责任行为的零容忍”。此时,面对着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千疮百孔的美国经济,奥巴马政府显然对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并无好感,与布什总统所秉持的“小政府”理念不同,奥巴马总统则在其演说中十分强调国家政策对于市场的干预和引导。尤其以奥巴马总统提出的“中产阶级经济学”(middle-class economics)理论最为明确,其试图从减免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经费、提高工人就业技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富人增税而对穷人减税、加强国家基础建设并在政策上引导制造业回国等政策来振兴美国经济,这些话语中国家控制和干预市场的想法已经非常明确。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小布什总统对于“小政府”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方针,到2008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小布什总统自诩的“果断”采取措施保护经济,通过这一话语的变化我们发现危机前后政府调控市场的理念所发生的转变绝不仅仅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执政理念的不同,而是当资本主义无法自我克服的内生矛盾爆发时政府的无奈之举。

“减税”政策的思路:从不论贫富到“为穷人减税”

如何进行税制改革一直是美国政坛争论不休的话题,小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报告中表示,所有人无论贫富都应当减税,奥巴马的主张则是95%的穷人应当减免税务,而2%的富人应当加税。对于富人的税收问题,是奥巴马与小布什在税制改革中的主要不同点。简单来看,不论是小布什总统还是奥巴马总统的主张,似乎都是为民众考虑,那么美国关于税制的一切是否真的像上述政策所描述般美好呢?

小布什总统在2008年国情咨文报告中认为,“美国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在于个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影响历史的进程,相信民众的的集体智慧,要让民众支配自己的钱财以此推动美国的经济发展。”单从这些话语来看,美国似乎是人间天堂。但是,当我们结合具体的现实状况来进一步深度解读时,我们会发现这不过是资本主义虚假的意识形态。此时,次贷危机已经爆发,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民众要求政府当局采取相应措施。而小布什政府则在财团和金融寡头的压力之下,依旧没有实施相应的税制改革,也不加强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干预,只是空喊着所有人都应当减税的口号。在华尔街对于金融市场疯狂操控,人民深陷危机之苦时,名义上的维护所有人利益,相信人民的集体智慧,实则是保护着坐拥大量资本的华尔街巨鳄和其他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于这种虚假的意识形态话语,马克思曾说过:“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②。美国政府作为资产阶级政府,既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又要面向民众发布国情咨文报告,自然要通过话语将其真实目的包装起来。

与布什总统不同,奥巴马总统所表述的减税方案则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在2009年的国情咨文报告中,奥巴马说,“为了避免我们的后代未来继续承担前人的债务,我们还将停止美国2%最富裕的人所享受的税务优惠……实际上,复苏方案可提供免税——是的,提供免税──将为95%的工薪家庭免税。”为穷人减税,为富人加税,通过税收来调节贫富差距,毋庸置疑这是一项为大多数人着想的减税政策。然而,这却只是奥巴马对于税收政策的空想。2010年和2012年两度被迫延长布什时期的减税政策,2015年国情咨文报告中再次提出“清除税制中不公平政策的漏洞,对富有人群增税”。显然,税制改革并不成功。在2016年国情咨文报告中虽未直言税改的失败,但税改问题已经变成了奥巴马对未来美国政府的希望,“我们如何在新经济中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和保障?”“在其执政的七年时间,政府未能扮演好一个有效角色以保证制度不向最富有的财团和大公司倾斜。”奥巴马总统从第一次国情咨文报告时的豪情壮志到最后一次时的寄希望于未来,这一话语转变表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资产阶级利益,一旦违背这一根本目的,它就会显得十分乏力。

国情咨文报告中经济话语转变的深层分析

其一,危机的冲击迫使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念发生转变是经济话语转变的直接原因。不论是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改变,还是政府调控市场的政策构想有所调整,抑或是“减税”思路的转变,这些话语转变标志着美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念发生了改变,即由新自由主义转变为向凯恩斯主义的复归。随着次贷危机对于美国经济的创伤不断加大,美国经济临近崩溃。迫于这样的经济压力之下,美国政府的经济自由主义立场发生倒退,应对危机的政策由放任自由倒向政府干预。

其二,资本主义国家中制定经济政策的话语权被资产阶级牢牢掌控。小布什总统声称“相信民众的集体智慧”,对所有人都减税。这一话语乍看公平合理,实则不然,试问对于富人和穷人都减税怎么会是公平的呢?资产阶级所获得的财富本身就是通过榨取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而来,这一话语的实质是在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奥巴马总统虽在国情咨文报告中表示要对华尔街规则加以修改,要对富人和金融机构增税,但是在其2016年的国情咨文报告中则表示这些措施和方案并未顺利实施,相关法案也并没有在国会获得通过。可见资本主义制度终究是在保护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工人阶级被剥削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变。即便是在美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情况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③,马克思早在十九世纪时对于资本主义的这一批判,时至当下也依然有效。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制定经济政策的话语权依旧被资产阶级牢牢掌控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治国乏力。在前文中分析税制改革时我们说到,奥巴马总统在其任期内未能制定出不向最富有的财团和大公司倾斜的制度,并将这一希望寄托给了下一届政府。除了制定经济政策的话语权被资产阶级牢牢掌握这一原因之外,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之间的恶斗是致使政策制定失败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无独有偶,2013年9月,美国国会两院因医疗保险改革等问题无法达成统一,致使预算拨款案无法通过。10月,美国政府停摆,陷入关门危机。腐朽的政治制度下,政党之间的恶斗不断,决策效率低下,为了相互争利常常议而不决,丝毫不顾人民群众的利益。各政党在竞选时为了筹备竞选经费和赢得选票,往往会做出很高的承诺,而当民众期待其兑现承诺时,往往又已失败而告终。由于两党轮流执政,民众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往往得不到长远规划,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内生的矛盾无法解决,一次次饮鸩止渴式的缓解使得各种社会矛盾越积越深。

其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本固有的野蛮性是其话语转变的根本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社会贫富差距严重,大部分民众的消费能力十分有限,而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地进行扩大再生产,这就必然会引起供求关系失衡。为了化解这一问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生出了财富虚假增长机制和全民过度举债机制来刺激民众消费。由于房价持续虚高造成了民众对财富虚假增长的市场信心,加之不加限制的不良信贷又为社会消费率持续上升提供现实可能。然而这种不良消费的急剧增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无法偿还的不良信贷和房价的持续虚增导致危机的雪球越滚越大,对于危机的一时缓解在实际上导致了危机爆发程度的加深。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野蛮性暴露无遗,当我们细看资本的运作过程时发现资本的野蛮性具体体现在积累过程的残酷性、获取剩余价值的贪婪性和增值过程的压榨性。

为了应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念发生了转变,而这一转变并没有也不可能触及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采取各种手段不断通过消费来补偿其不断扩大再生产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以满足其疯狂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家又因掌控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而牢牢地掌控着经济政策制定的话语权,所以就连限制资本收益的经济政策都难以制定。资本主义国家的整套政治制度都是为了维护资本家的利益而运转着,所以在应对危机时就会显得乏力。

(作者分别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AZD041】

【参考文献】

①邱琳:《金融危机前后中美经济政策比较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3期,第126-13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98页,29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2页。

责编/王坤娜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美国   国情   深层   话语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