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构建

【摘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农户的切身利益,然而,目前国内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效果进行量化。本文基于数据的可得性,结合五大发展理念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为了解各省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成效、提高融合发展的内涵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产业融合  综合评价  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增长也呈现“十一连快”的特点。然而,在瞩目成就背后仍潜存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农业竞争力较弱,粮食库存压力巨大,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农民增收略显疲惫,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从价值链上看,农民谈判地位较低,在价值链中只能处于末端地位,无法充分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如何实现农业增值、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村发展活力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截至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2年聚焦“三农”,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提到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紧接着又发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这一系列举措足以说明党中央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指挥棒,五大发展理念为稳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明了方向。然而,如何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融合发展的效果如何评估?这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不断扩展,评价指标体系也在逐步得到完善

产业融合思想的提出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马歇尔的研究,马克思和马歇尔认为产业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而产业分工其实就是产业融合思想的起源,但当时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产业融合思想没有得到广泛认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并开始出现交叉融合现象,随之,产业融合也引起西方广大学者重视,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融合的内涵,产业融合动因,产业融合类型,产业融合效应,产业融合程度测度。

产业融合方面研究国外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和研究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国外则涉及较少,然而,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初步探究,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产业融合发展对策。赵海(2015)结合我国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认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该同时考虑经营主体、政府及发展环境等方面因素;马晓河(2015)认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该从体制改革、经营主体、利益协调机制、产业政策及发展基金等方面入手;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2015)认为应该设立引导资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开展试点或示范区建设;姜长云(2015)认为应该通过发挥外部植入型经营主体示范作用,带动本土化经营主体参与能力,才能更好提升融合发展层次。

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赵海(2015)结合实际调研情况,认为中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典型模式有地产地销模式、农社对接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及“互联网+农业”模式等四种模式;郭晓杰(2014)从地理区位和产业关联两个维度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模式进行考察。

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郭晓杰(2014)认为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融合模式,产业集群是促进产业融合的有效路径。

从此前的研究成果看,目前国外学者对于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对于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践及研究均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然而考虑到经济、政治、制度、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性,国外研究成果也很难解释并指导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的实践。

国内相关研究虽然日臻成熟,然而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对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绩效评价研究较少涉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进步,各产业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展,因此,评价体系也是在不断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笔者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产业融合发展效果测度提供一个纵向可测、横向可比的参考依据。

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真正做到横向可比、纵向可测

一是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对象测度的尺度,其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合理性及准确性,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研究对象的特点,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及开放发展,各层级指标的选择要客观、可行、科学、全面。

二是系统整体性原则。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直接关系到农业增值、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乃至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因此,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整体工程,各层级指标独立而又互相联系,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到每一个指标的选取都直接影响到整个测度结果,在此笔者把产业融合发展目标与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多层次、全方位综合进行指标筛选。

三是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则。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客观、全面、准确地对融合发展成效的测度,真正做到横向可比、纵向可测,为中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有效管理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尺度。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到不同区域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实际等方面差异,既要具有可比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选取指标时必须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对于数据难获取或不易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避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指标、协调指标、绿色指标、开放指标、共享指标

笔者依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指挥棒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为发展指明方向,因此,笔者考虑从这五个方面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即该指标体系由

这五个一级指标组成,从各个方面展开,通过多次讨论, 同时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可靠性问题,最终确定二级指标。

创新指标主要从制度、融合模式、经营主体、企业活力等方面考察。合理的制度能够激励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制度、人才引进相关制度、产权制度等;融合模式的多样性为农村产业融合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融合模式如果能够适应当地农村发展实际,就能够广泛地被推广,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步伐。

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协调好各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能够提高融合的活力和效率,促使更多人从中受益;企业活力主要指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是否顺畅,是否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最主要的是企业研发投入收益率,研发能够带来较高的收益,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活力。具体选取的指标有:融合模式种类及其可行性、经营主体类型、农产品相关行业研发投入收益率。

协调指标主要考虑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否产生新的业态,形成可持续的产业链条,更好地促进一二三产业发展、城乡发展协调,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参与主体利益协调问题,尤其是要充分保障农户与产业链条上其他经营主体利益的协调问题,以及参与的农户、企业、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具体选取的指标有: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系数、城乡协调系数、参与主体利益协调机制。

绿色指标主要从资源环境、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和食品安全三方面考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要求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更要求在发展的同时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持土地地力循环,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宜居、宜游的空间,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实现相关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产品加工方面应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产品。具体选取的指标有:地下水质量、绿地覆盖率、单位耕地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食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完备性。

开放指标可以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考察。笔者认为开放不能仅仅单方面从国外贸易角度出发,还应该考虑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带动更广泛区域经济的发展。融合发展效果越好越能够带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提高其国内外知名度,形成一定规模,同时还能够吸引国外消费者前来学习、旅游、投资,增加第三产业收入。同时对周边地区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区域合作,最终实现共赢。具体选取的指标有: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进出口贸易依存度、相关经营主体官网国外点击量、相关产业外商投资额、跨区域合作频度。

共享指标主要从利益分享、资源共享两方面考察。产业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应该是保证农户充分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农户增收是否在某一方面能够直接体现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区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形成典型的融合模式、技术及人才等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应尽可能与周边地区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资源最大效用,实现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具体选取的指标有:农户收入水平、融合发展对周边辐射力。

结语

产业融合概念在国外提出较早,并且已经形成丰富的发展经验,但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我国提出时间较短,国外较少涉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会得到不断扩展。在新经济形势下,宏观经济增速稳中有降,笔者在过往学者研究基础上,以发展理念为引领,从五大发展理念五个方面,尝试构建一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形成一个分析框架,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果测度提供一个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通过调研取得较为客观的数据,利用文章构建的指标体系实现了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数量化的评估和分析,对不同地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果进行横向比较,不同时期同一地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测度纵向可信,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

【注:本文为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BS001】

【参考文献】

①赵海:《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探讨》 ,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年第6期。

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要有新思路》,《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7期。

③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3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农村   产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