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治理 > 正文

陶建群: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向基层延伸

首先感谢各位专家领导参与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尧治河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研讨会。

去年我们在这里举办了首届尧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鄂西北大山深处的尧治河村。可以说,这是“尧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的第二次出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之旅,是在“四个全面”战略引领下,为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基层善治等寻求文化解答的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领悟好、掌握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需要我们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最生动的文化实践中,探求植根于历史与现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诉求的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开放性、包容性有别于西方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广征博引,可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被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世界文明秩序之中,焕发出超越时代的光辉,为我们高标准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开辟精神文化扶贫新战场、扮靓美丽乡村提供了思想引领、明确了方向路径。

——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为落实“四个全面”筑牢根基。

“四个全面”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推进“四个全面”要以提高文化软实力经纬,将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咸与维新”、“令行禁止”、“清正廉明”等精华予以提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注入充沛的源头活水,推动“中国梦”这艘巨轮砥砺前行。

——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为脱贫攻坚提供精神动力。

扶贫先扶智。即使物质达到富裕,而精神空虚,丢掉文化传统,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相悖。在那些尚未走出贫困、发展动力不足的地区,更应积极开辟精神扶贫的新战场,让文化担当精准扶贫生力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的思想指引和智力支持。

——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升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中国乡村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破坏和伦理失调。”淳朴敦厚的乡风、崇德向善的乡贤文化无不来源于传统文化的濡染和浸润。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引导群众向上向善,使乡风民风重新美起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善治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接地气”,必须向基层延伸,必须在农村扎根。大国复兴的磅礴力量,就蕴藏于广大中国农村改革探索之中,蕴藏于亿万农民谋发展、求幸福的圆梦实践之中。

我们看到,尧治河村在长达28年的艰苦探索中,从“极贫村”到“首富村”,从“落后村”到“文明村”,找到了一条科学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径,锻炼了一支苦干实干、团结奋进的干群队伍,同时遵循了一条可溯源求真、继往开来文化脉络,从尧的古老传说中汲取精神食粮,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决心和气魄,真实演绎出“当代尧舜”的故事,实现了从磷矿经济、水电经济,到文化旅游经济的转变,并自觉用文化充实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内涵,让村民共同享受高品质物质、精神生活。尧治河的经验,对于在农村实践中,如何摆脱资源依赖,从历史传承中寻找发展动力,实现兴企、富民、强村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同时,在全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的村镇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干事热情,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而不懈努力。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中国梦不会满足于独善其身,美丽农村、幸福农民也不分山门内外,以尧治河村为代表的农村典型经验,应该得到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传播,人民日报社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一直以来关心关注基层的治理与发展,去年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张首映参与在尧治河举办的首届尧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时对尧治河村在文化建设、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人民论坛作为政论智库媒体,长期挖掘基层典型案例,在深入报道、总结广大农村基层发展经验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尧治河村在文化、生态、产业、治理方面的经验,更加值得我们记录、挖掘、传播、推广,这是我们媒体的职责所在。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不仅全面了解尧治河在各个方面的创新探索,也记录诸位专家学者的思想智识与文化策论,一起为推动中国农村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倾囊献智。(本文为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陶建群在第二届“尧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责任编辑:张虹]
标签: 中国   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