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同时,“中国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在教育改革、校园文化活动、拓展“中国梦”教育新载体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探索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中国梦”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大学生,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高校作为教育大学生的主阵地,要勇于承担起“中国梦”教育的重大使命。探索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民族、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梦”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缩了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中国梦”所显现的民族强烈自豪感,爱国、卫国、强国的民族自尊心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的核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追求精神、“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壮志豪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气质等,都是“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内核,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紧密联系。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一个人的政治素养是其发展的方向与关键,“中国梦”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推动其全面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蓄力量。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但心理脆弱,当受到负面因素影响时,立场不坚定,易被迷惑,缺乏清醒的认识。“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① 。

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心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感知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引导学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为国家创新发展奉献力量、为建设和谐社会积极出力,是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中国梦”教育,大学生切实感受自己的光荣任务,不断激励自己牢记使命,刻苦学习钻研,提高综合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大学生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人文素养方面。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道德意识弱化等现象,许多大学生在经历紧张的高考之后,往往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贪恋闲适安逸生活,以致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虚度光阴。

理想信念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立志、自强、修身是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备的三大素质。目前很多学生没有树立远大志向,私利主义、金钱至上思想较为严重。在专业选择上以将来能获取更高薪酬为标准,在课程学习中以应付考试为直接目的,入党动机不纯,班级评优评先进时过于追求奖学金多少而轻视荣誉,国家助学金评比过分关注等级而忽略对国家社会的感恩意识,大学期间以取得文凭就业,求得更高收入为职业生涯规划终极目标,见利而动。

价值取向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社会各种道德败坏的不良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严重扭曲,呈现“功利性”。他们对主流价值观漠视不理,一味追求“个性风范”,政治理论素养缺失,自私自利,更倾向于以个人的需求和利益作为评判标准,进行价值选择。在物质利益追求上,表现出爱慕虚荣、盲目攀比。

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推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催化剂,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学生在学习、感悟和体验中逐渐明白:孜孜不倦、自强不息的执着、拼搏精神,实事求是、夯实谋事的态度,诚信友善、和睦共处的为人准则,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等,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支撑与精神源泉。

把“中国梦”教育有机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着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立志为“中国梦”的实现奋斗不息;形势与政策课中,着重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奋斗目标。“中国梦”作为民族梦,必然是每一个有志之士都会追求的事业,中国有志青年个人的梦想,将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得到实现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大学语文和论语选读课中,着重使学生领会中国精神,从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所言:“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③

把“中国梦”教育有效融入到学校行政管理中。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拔一些思想觉悟高、政治修养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监督、生活给予关心、思想给予指导。“众所周知,在漫长的专制统治时期,我国社会中的个体只是国家和家族的附庸”④,不可否认,在大学生思想中,存在一些错误、歪曲的思想,教师对此要积极引导,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进行“中国梦”教育。学生工作部门可以通过国家对大学生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及相关助学基金的发放,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大学生创业基金等福利,让学生一方面感受国家的温暖,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梦”教育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有助于凝聚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力量。

积极开展“中国梦”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要以时代精神为指南针。在“中国梦”教育大背景下,高校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必须紧扣主旋律,结合各自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内容丰富的学术科技、思想政治、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如召开“传递正能量,放飞中国梦”主题班会,鼓励学生以诗歌朗诵、小品、相声、舞蹈等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感受;组织举行“中国梦”系列的征文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摄影及微电影大赛等;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形成“学好技能,争创中国梦实现”的良好学习氛围等。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不同角度呈现大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中国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围绕“中国梦”教育主题,各社团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学院要积极倡导、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在社团归属和活动组织中,进一步感受“中国梦”的精髓。充分发挥党、团、群队伍中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各单位、部门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积极树立一个典型、一面旗帜,凝聚正能量,传递真善美,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运用“互联网+”,不断拓展“中国梦”教育的新载体。“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给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中国梦”教育拓展了新载体。

高校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将校园网与“中国梦”教育相关的网站连接,开发制作形象直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大学生在寓学于乐的方式中接受“中国梦”的洗礼,并成立一支思想觉悟高的网络建设队伍,既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又及时更替网站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切实提高“中国梦”教育的有效性。学校还可把“中国梦”教育网站建设与高校党建结合起来,提供经费资助,以保证网站的有序建设。

高校还可以利用校报校刊(电子版)、广播电视、QQ、远程教育平台、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推送学习内容,拓展“中国梦”的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⑤广大学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强化对责任和使命的认识,谦虚谨慎、锐意进取,真正将“中国梦”意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并外化为行为,奋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MKS1403)

【注释】

①丁萍:“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意义的思考”,《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②叶小文:“和谐新世界,美好‘中国梦’”,《外交评论》,2006年第2期。

③“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④王志勇:“政治稳定视域下‘以人为本’在实践层面应然涵义浅探”,《晋阳学刊》,2011年第2期。

⑤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

责编 /张蕾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实效性   中国   大学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