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构建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新格局

核心提示: 近年来,北京市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六个一百”工程,探索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的有效途径,带领群众共创美好幸福生活。密云区穆家峪镇与华润集团合作建设希望小镇,开创了“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四位一体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近年来,北京市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主题,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着力激发基层组织发展活力,着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治理新格局。

完善基层组织架构,健全党领导下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农村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形势,冲破地域、行业、产业和所有制束缚,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为农村社会治理打牢组织基础。

首先是创建区域性联合型党组织。本着“按需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联建双方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建立区域性联合党组织。如,怀柔区渤海镇党委合理规划村庄发展和产业布局,将北沟等4个行政村党支部、1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以及叶青集团项目党支部联合组建为长城国际文化村党委,引领该区域民俗旅游向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其次是创建产业带动型党组织。紧跟农村产业化发展步伐,把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延伸到农业产业链上。如,顺义区北务镇党委根据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特种养殖、特种种植、特色餐饮、特色垂钓”等特色党小组,这些党小组以特色为纽带把党员组织起来,为群众提供技术推广、销售指导、信息交流等活动平台。

再次是创建村居联动型党组织。适应农村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村庄存在形态变化,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推广村庄社区化管理服务体系,探索符合实际的农村社区、村转居社区治理模式。如,大兴区西红门镇党委在回迁社区成立社区党支部,按楼栋成立党小组,对党员实行村、社区双重管理,实现党员党组织关系在村,发挥作用在社区。

最后是创建双向共管型党组织。针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人口流动频繁的特点,探索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或行业建立党组织,形成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双管理模式。如,北京市与河南省固始县、安徽省桐城市、福建省莆田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等地签订了“双向共管”协议,把流动党员纳入组织体系开展就近服务,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强化重视基层导向,打造素质过硬的农村社会治理队伍

多年来,各级党委始终重视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为农村社会治理打造中坚力量。

首先是抓好培养选拔。坚持多渠道选人,通过从机关干部中“派”、从本地能人中“聘”、从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中“引”、从大学生“村官”中“选”、从异地优秀村干部中“调”等多种方式,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选派407名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设立了“第一书记”联络办公室,组建了北京市支援农村建设志愿服务总队以及总队临时党委,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按照每村1-3人的数量,加强村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全市3913个村党组织共配备后备干部7545名,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2006-2015年全市共选聘24353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其次是加强教育培训。健全“市级示范培训、区级重点培训、基层普遍培训”工作体系。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新任职培训、集中轮训、村党组织书记示范班等方式培训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学好用好政策、引领科学发展、做好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再次是完善激励保障。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探索实行村干部基本报酬财政托底机制和社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力度,建立了正常离任村党组织书记生活补贴机制,形成了集工作报酬、政治激励、社会保障、离任补贴、关爱救助等“五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人均收入达到4.52万元/年,有43名村党组织书记在乡镇换届中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约4000万元,为7310名正常离任村党组织书记解决了后顾之忧。开展了从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宽了村党组织书记发展空间。

最后是强化管理监督。严格落实村“两委”干部任期和年度目标承诺制,广泛开展村干部“双述双评”活动,强化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健全不合格村干部调整制度,推动了农村基层干部更好地履职尽责。加大党风廉政教育力度,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着力整治“小官巨腐”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管理服务   城乡   一体化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