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前沿理论 > 正文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学术话语体系

原标题:建设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学术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方面的重要意义,也将话语体系建设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建设一道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客观分析了我国当前在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一系列战略要求,确立了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学术话语体系的行动指南。

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繁荣学术的需要,更是学术繁荣的标志,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和重要体现。在当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努力中,我们不能只靠传统演艺,不能只靠“舌尖上的中国”,不能只靠文化产业的振兴,不能只靠艺术家、企业家、美食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出场,而是要在做出这些努力的同时,建设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学术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学术的崛起,推动中国学者在世界舞台上的出场。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学术话语体系,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提出新概念新范畴是学术话语体系及话语权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有生命力的新概念新范畴无不基于深入系统的学术探索结晶而成,无不是丰富展开的原理、观点、方法等的凝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因此,学术话语体系、话语权建设,绝非“造词”运动,不是提出几个概念摆在那里便可坐收其效。如果高度凝练、影响广泛的学术话语是树之花或果,则与之相应的思想、理论、观点、方法等即是树之根、干。学术话语体系与话语权的建设,不能图乞花果而不植根干。有助于增进学术话语权的学术建设,需要的是平心静气、久久为功,需要的是扎根实践,对真问题不懈而彻底地求解。我们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形成的具有解释力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越多、对中国发展问题提出的彻底的理论分析与有效的政策建言越多,对人类社会面对的时代性课题作出的积极回应越多,我们的学术才会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才会形成在学术界激荡久远的“中国声音”。有效推动这一建设进程,也需要学风的整肃与建设,将那些满足于游走在文字、文本之间的“学术”转换为扎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弘扬真诚、虔敬、责任等学术精神。有效推动这一建设进程,还需要学术自信的涵育,其中包括在提升中国学术研究质量的同时,增进中国学界对本土优秀研究成果的关注与敬重,不徒西慕。20世纪30年代,张申府先生曾批评过中国学界的一种现象:“中国近年有些人有一种只读外来东西不读本国东西,或不重视本国东西的风气。不但不读或不重视本国古来的东西,更不读或不重视本国今人的东西。这种情形就在现在也不免,所以才翻译的文字比自己人写的更流行。总好像觉着远来的和尚才会念经。这实在是一种要不得的毛病,应该革除的心习,不自信而奴化的表征。”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确当广泛吸收他域文明成果,但无视、轻视本土的理论建构与知识创造,显然也当为戒。自家都不关注、不自珍的东西,一味想求得邻家的激赏,谈何容易。

当代中国的学术发展,不能自闭,但应当进一步增进自信与自性,这是建设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学术话语体系、提高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点。

提高当代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建设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学术话语体系,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积极构建开放包容、客观公正的学术秩序与学术交流、发表、评价机制。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学术   学术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