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权威解读 > 正文

李君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书可以有序言,也可以没有序言。这本书尽管只有十几万字,但考虑到书的内容,还是需要一篇序言,把书中应该讲而又在各部分无法讲的内容放在这里先讲一下。这也许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书。

(一)

“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这些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是谁说的?从这些话的语言风格看,显然是邓小平说的。确实,这是邓小平说的,或是邓小平讲话的精神。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对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中联部2015年9月8日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论坛上,我引用了邓小平这些语重心长的论断中的几句话。没有想到,这些话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媒体把我在会上讲的一些话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共鸣。这一现象,说明邓小平的这些话在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此十分重视,他们设法联系上了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的一家咖啡馆,我们见了面,聊得很开心,我同他们在许多问题上有共同语言。他们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写一本关于党的建设的小书,我答应了。书名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就定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这就是读者面前这本书的由来。

(二)

虽然写这本书的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是“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句话的含义却不那么简单。

什么是“中国的事情”?什么叫“关键在党”?还是需要简要地讨论一下的。

“中国的事情”,多得无法一一讲全、讲清楚,只能从大的方面来讲。

青年毛泽东说过:“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长期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在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封建主义对人民的统治和剥削,是导致中国贫困落后的万恶之源,这样,他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就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后来,他在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时候分析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因此中国人要解决吃饭问题以及其他民生问题,首先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翻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反动统治,为革命胜利后解决吃饭等民生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必备的条件。他提出的公式即“真理”是:“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启动后,邓小平在研究中国发展战略的时候,也运用这样的方法论,指出中国在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后,还只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此,他为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分“三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三步走”战略中,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用10年时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即解决穿衣吃饭问题。第二步则是再用10年时间“奔小康”,即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人均GDP 800美元,在此基础上让人民生活过得更好一些。“温饱”“小康”这些提法,都是着眼于民生问题。邓小平的设想是,经过这20年打基础,到21世纪就可以用50年时间在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他提出的第三步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在我们总体上实现第二步奋斗目标之际,江泽民同志全面考察了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在邓小平提出的第三步战略步骤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50年时间里,划出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年的口号是: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常讲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建党100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年之际基本实现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又把中华民族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追求,同这“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提出了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宏大目标。因此,今天中国最大的事情,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中,又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任务。在经济建设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社会建设方面,要致力于解决13亿多人民的民生问题,包括老百姓的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和扶贫等问题。这些都是“中国的事情”。

但是,研究“中国的事情”,不仅要研究我们今天的奋斗目标,还要进一步研究中国是怎么实现这样的目标的。

第一,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道理,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反复证明的。邓小平以他对中国问题的深刻认识,明确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今天,发展必须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发展新理念。

第二,改革。改革是在社会主义中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新时期的巨大成就都是改革带来的。在今天,改革是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国防和军队制度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

第三,稳定。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没有稳定的环境,就没有改革和发展。稳定包括政局稳定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能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决不可掉以轻心。

第四,治理。实践告诉我们,解决所有的“中国的事情”,就是直面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国家发展起来前,矛盾不少,国家发展起来后,矛盾也不会少。老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老的矛盾也会以新的形式出现。而且,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年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内外矛盾也会交织在一起,情况极为复杂。于是,怎么样治理好中国,包括怎么样掌握和治理好政权、怎么样治理好社会、怎么样治理好市场包括企业等问题就突出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全新的课题。改革开放不仅要搞活,而且要治乱,治乱不能治死,治乱也是为了搞活。治理,就是要构建一个活而有序的社会。

这四个方面的举措,不是平列的。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障,即改革、稳定都是为了发展。而治理则是通过民主和法治两个轮子,形成良性循环的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促使发展能够在改革的推动和稳定的保障下有序地推进。

这些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而推进的发展、改革、稳定、治理,是不是“中国的事情”呢?毫无疑问,也是。

这两类“中国的事情”,一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另一类是实现目标的举措。显然,这两类“中国的事情”是紧密相连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奋斗目标和实现举措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总起来,就是四个字:“伟大事业”。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