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响中国 > 正文

顾骏:了解中国和了解世界冲突吗?

一篇《少沉迷于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的网文,引发了关注和论争——

最近,有学者因为一个问题而激烈争论:为了中国继续融入世界,实现进一步发展,到底应该多了解一点世界文明,还是多了解一点中国历史?如此宏大叙事已多时不见,现在有学者愿意讨论,是件好事,自近代以来,中国直面外部世界,两者关系在理论上始终是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理顺。只是问题提出的角度有些费解,为什么要在两者之间人为地加以分隔乃至对立?为什么不能在更加努力地了解世界文明的同时,更努力地了解中国历史?

了解中国历史是应当的,但了解中国历史还需要借助世界文明

在“睁眼看世界”之前,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欠缺认知有限,只有在切身体验到西方列强不只有坚船利炮及其背后的强大工业,还有文化和制度上的优胜,国人才幡然醒悟,承认“挨打是因为落后”,从此开始奋起直追,终于在今日成为发展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国家”。认识中国和认识世界至少在近现代,是不可分隔地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学者之所以要拿出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来各执一端,一则可能因为有了电脑,写作不那么费时间了,有条件为问题而问题,争论一番;二则更可能因为中国渐趋强大,在学习世界那么多年之后,需要考虑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了。毕竟,当年在“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下,中华民族为了轻装上阵,赶超世界,“割断尾巴往前赶”,将文化传统丢弃于身后,现在到了重新找回的时候。况且,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强大,世界可供中国学习或者愿意中国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少,逼得中国不得不从“学习、学习、再学习”转向“创新、创新、再创新”,而以创新为主要突破口,不好好认识固有传统,发挥文化优势,只顾“了解世界”,岂非缘木求鱼?要求了解中国历史的观点错不了,尤其在今天。

可问题在于,中国在现代的强大,确实是通过学习西方为主的世界文明而实现的。现在不是大家不愿意了解中国历史,而是了解中国历史还需要借助世界文明,首先是各种理论和概念。今天向国人讲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用西方术语还是传统概念更能让人明白,问问那些冒牌的“国学大师”或“国医大师”就可以了,他们最清楚,要忽悠普通人相信他们那套“传统文化”,还得大量借用当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概念和术语,不是连算命都用上星座乃至电脑了吗?所以,真正吃透世界文明尤其是掌握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了解中国历史仍然必不可少。

不能反省民族文化的长处和短处,盲目“弘扬传统文化”,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如许多学者所想象的,就是那些写在书本上的“国学”甚至就是被科举考试所框限的儒家经典及其标准解读。这些“国学精髓”当年抵挡不住西方入侵,今日就成了中国继续发展乃至超越西方的“核动力”了?中国的文化优势到底何在?弱势又何在?如果一边声称优先了解中国历史,一边却对到底了解中国历史的哪些内容不甚了了,那即便不遗余力,又能了解到什么?在中国亟须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闯过“修昔底德陷阱”的当下,不能反省民族文化的长处和短处,盲目“弘扬传统文化”,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今天一些热心复兴“国学”的人士在孩童中推广“弟子规”、“二十四孝”等“经典”,却没有想过其中有不少伦理观念同法治社会的平等权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格格不入,不对这些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内容加以清理或无害化,简单回归传统文化,不说理论上能否成立,就是实践中,又有多少孩子习得了这些伦理观念,一旦进入现实生活,还会身体力行、持之以恒?浮萍一般扎不下根来的观念只是泡沫,称不上文化。

回归文化传统,弘扬民族价值观念,确为当下中国所亟须,但必须在重新认识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前提下才行得通,否则只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试想,研究审美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最后寻回了古人对“三寸金莲”的欣赏品位,即便文章做得再好,有哪位女士愿意脱下“恨天高”,给自己“小鞋穿”?

今日了解中国历史不只是为了中国的未来,更是为了世界的明天

今天一讲了解历史,就要求学习儒家经典,重中之重是“四书五经”和“至圣先师”,似乎“国学”就是一家之学。其实“五经”之首的《易经》本来就是诸子百家共同的思想来源,只不过经过孔子修订而已。《周易》是中华文化的原根,诸子百家都是这根上长出的枝桠,虽然千姿百态,生物基因还是一样的,彼此之间不但有差异,更有互补。孔子说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孟子说爱有原则、道义在先,老子说人道之上有天道,墨子说不能只爱家人,兼爱才能收“非攻”之效,韩非子说落实原则要求法不容情,庄子说规则之外还有个人逍遥,后来介入的释家则说跳出轮回才有解脱,如此等等。一切学术都是在同反对者对话的过程中发展的,诸子百家中哪一家少了与别人的对话能独立发展?历史上儒家之所以独占鳌头,是因为有“罢黜百家”的国家意志,今天倡导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不会重演历史。说白了,如今一些打着推广“国学”幌子的人中,既有“龙的传人不知龙”,也不乏“叶公好龙”故作姿态,不可不察。

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之所以离不开进一步了解世界文明,还在于今日了解中国历史不只是为了中国的未来,更是为了世界的明天,正深入走进世界的中国,不会让了解中国成为关起门来自得其乐的游戏。通过把中国历史置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人们得以发现中国文化之所长、之所短,发现独立起源、自成一体、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中华文明中到底有何基因或密码,让中国达致今日之成就,同时因为深刻了解世界,才知道如何将中国智慧提供给世界,为各国解决自己的问题、人类解决共同问题做出自己贡献,这才是了解中国历史之深层次意义。如此立意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其实中国在领先于世界的年代,早有过这样的经历,“遣唐使”就是最好体现。而在中国日益融入世界,希望增加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的今天,不能少了这样的立意、胸襟和实力。

中国与世界不是对立的,了解中国历史和了解世界文明也不是非此即彼的。

(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中国   冲突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