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伦理建设如何契合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房广顺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医科大学副教授 王 赢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相契合源自于二者的本质内涵和社会功能,中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奠定了二者契合的历史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提出了二者契合的现实要求。即其价值维度表现为价值导向、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价值选择的契合,内容维度表现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的契合,路径维度表现在理念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人格层面的契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伦理道德 契合性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决定了必须将其契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并逐渐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引领。与中华优秀伦理传统和当代伦理实践相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时代要求和实践选择。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①这就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伦理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与社会伦理契合,确定其实现路径,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公信力,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收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最佳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伦理建构功能

人和人类社会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过程,不同时代下的人们总是需要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价值尺度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体的多样性、社会生活的多维性、社会利益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任何一个社会都要树立和培育对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趋势,既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又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②这就是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质、指引中国人民共同进步的价值目标、规范整个社会基本价值评判的核心价值追求,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动力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培育,使之融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并发挥持久作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建设,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契合于社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教育活动、科技活动、意识形态,也契合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心理感受、思想选择、行为方式。

伦理即人伦之理、做人之理,是一定社会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作为社会道德关系的反映,伦理具有客观、客体、社会、团体的意味,既是低层次的、外在的、类似于法律法规、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东西,也可以是高层次的、综合了主客观的、类似于家园、体现了人或民族的精神本质的、可以在其中居留的东西,③是十分广泛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作为道德关系的反映,伦理必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历史时代的伦理所反映的道德关系的本质是不同的,不同立场的人们对伦理的认知与态度是不同的,不同时代伦理的性质、伦理服务的对象、伦理功能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在中国,伦理起源于古代社会,在《礼记·礼乐》中就有“乐者,通伦理者也”的记载,它所反映的道、德、仁、仁爱、德性、德行等社会道德关系准则,维护的是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等尊卑有序的社会关系。在西方,伦理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伦理的本意具有本质、人格、风俗、习惯等内涵,同样被认为是社会道德关系的规范。社会伦理不仅具有道德评价、道德选择、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功能,而且具有塑造理想人格的功能。在当代中国,伦理所反映的必然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体现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道德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构成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德关系基础,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容,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法律制度与自觉行为有机统一的中间站,是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的连接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社会伦理的建构功能,使二者的功能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的密切关系,客观上要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必须契合于社会伦理的建构之中。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伦理相契合的可能性来看,二者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观念形态,又同时都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规范国家、社会、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根本价值准则,内存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社会伦理是对社会道德关系的基本约束,人们的社会活动一旦受制于伦理关系的规范,就能够形成自觉遵守的社会风气,作为社会伦理的主体达到自觉遵守的程度,作为社会客体的伦理则产生了由外在约束转向内在需求的积极变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伦理相契合的必要性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最大公约数,又是约束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最高价值准则,在价值观层面具有涵盖各方面、全过程的一般意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性价值追求只有融入到社会主体的具体行为、融入到生产与生活的具体过程,才能体现出来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使核心价值观作用于客体的过程,纳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伦理具有道德发展的历时性和道德标准的时代性,也具有涵盖一切社会活动和所有社会成员的普遍性,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和引导,社会伦理就会因失去灵魂而没有方向,失去其塑造优秀道德品质的功能与作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伦理相契合的契合性质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契合于社会伦理,使精神附着于社会活动,使灵魂得到现实的存在和实践的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于社会伦理,要求社会伦理的建构过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伦理契合的价值维度

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实质在于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契合的价值维度,就是二者在实现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相一致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同向作用,即它们的共同作用或共同价值的研究视角或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的共同价值追求,体现在价值导向、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价值选择等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功能契合于社会伦理是二者契合性的价值维度的核心要素。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处理社会关系的性质与方向的规定,对于社会主义伦理准则的确定,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构建,具有决定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功能,在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确保集体主义作为规范社会道德关系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于社会伦理的建构过程,一方面使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功能得到应用和发挥,另一方面使社会伦理在继承优秀伦理传统的同时摆脱落后伦理思想的束缚,剔除社会道德关系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的糟粕,建设积极健康的社会伦理准则,形成团结向上的社会伦理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功能契合于社会伦理的建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属性与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作用于伦理建构,为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确立基本的参照物。价值标准是一种价值评价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就在于主体对客体的评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德判断和伦理建构的基本标准,用马克思主义道德原则和社会主义社会伦理规范社会道德关系和社会伦理建设。社会主义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制度规范,它在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方面以集体主义作为基本准则,用社会主义道德改造旧道德,用共产主义理想建设新道德,赋予社会伦理以新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契合于伦理建设,就要确定、宣传、运用集体主义道德准则,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全社会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打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风尚与和睦的伦理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功能契合于社会伦理的建构,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作用于社会伦理建设的过程,用以激励人们朝着正确的价值目标前进,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定的价值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有机统一,用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激励先进分子的前进动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体人民的宏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的确立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信,这就要把崇高的价值追求契合于社会主义伦理建构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关系原则建设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既保证社会伦理建设的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在社会生活中的切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契合于伦理建设的意义还在于,人们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形成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人们在价值目标追求上也有不同的定位,对价值目标的设定各有所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崇高地位契合于伦理建设,适应了不同人们的不同价值追求,从而发挥正能量和正效价。否则,宏伟的价值目标在一些人身上发挥了正能量作用,在另一些人身上则可能产生负能量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选择功能契合于社会伦理的建构,就是引导人们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认识能力,获得有关价值导向、价值标准、价值目标的自我选择,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高度自觉。人们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必然持有基本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和价值取向,价值选择的突出作用在于决定价值主体的价值取向,即价值主体确定以什么样的价值观作为认识和处理各种事物的价值标准,规定了价值主体对事物未来发展的价值判断,人们也可以通过价值主体在某一事物上的价值选择对价值主体的未来走向获得基本的认识与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规定的价值选择就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规定了社会发展进程的价值旨归和发展方向。但是,价值主体总是从自身利益、自身需求、自身环境出发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进行价值选择,自身的社会关系环境和自身的利益诉求是进行价值选择的基本出发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转化为社会个体的社会行为及其标准时,才能发挥价值导向的作用。伦理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中的价值选择是对待其他事物的价值取向的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于伦理关系的建构,就从根本上确定了人们进行价值选择的基本标准和基本方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和正确的伦理关系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伦理契合的内容维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文化根基和中国道德传统,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凝练逐渐形成的价值标准、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④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涉及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规范了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各个方面。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明确了其内容体系涵盖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基本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契合的内容维度,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于人们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的价值立场、价值标准、价值目标的培育和养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是公民对国家的价值认同和价值依归,把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契合于公民的伦理关系建构过程,将极大地深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的软实力。社会伦理首先形成于个人之间的相互往来,最初产生于家庭,由于血缘缔造的家庭伦理关系的不断扩大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并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凝聚国家的核心要素已不再是伦理原则,而是经济和政治利益关系下的不同集团的政治原则。但是,家庭仍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人们的社会活动仍需要伦理关系的制约与规范,而且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制约与规范。国家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动力来自于社会基层的和睦友善与公平正义,把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契合于作为社会基础的伦理关系建构过程,既借助社会基本伦理关系和道德原则的凝聚力量,又促进社会伦理建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是人民群众对社会的价值认同和价值依归,把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契合于公民的伦理关系建构过程,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浓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社会氛围。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是道德、法治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人们的心理特征和人格魅力的正向释放。法治通过国家治理实现其助推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道德则通过伦理纲常实现其培养核心价值观的功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古代特别重视社会伦理建构的作用,把核心价值观寓于伦理约束和道德追求,在社会伦理建构中形成了滋养国家、社会、个人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核心价值标准。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把核心价值观契合于社会伦理的建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的,而“伦理”是在它概念中的抽象客观意志和同样抽象的个人主观意志的统一,“‘伦理’比‘道德’要高”。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也要契合于社会伦理建设,把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追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同人们日常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结合到一起,使人们的道德伦理追求与核心价值观要求形成一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是对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重在解决“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⑥就公民的价值追求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管总的,统领公民个人的一切思想活动、社会实践和行为方式。公民个人道德准则的养成是在具体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中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而公民个人道德准则的养成首先来自社会伦理准则的引导和约束。在社会工作中,人们受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的影响并制约自己的行为,养成诚信友善的良好习惯;在经济生活中,人们受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法则的影响并制约自己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养成受一定义利观规范的生产伦理、交换伦理、分配伦理和消费伦理;在职业活动中,人们受不同职业道德规范的职业要求影响并按照职业道德的规范从事职业活动,养成爱岗敬业、勤劳勇敢的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在科技创新和网络空间,人们按照科技伦理的基本要求并逐渐形成公认的网络伦理规范,养成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型伦理习惯。人们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伦理准则是确定自己道德依归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前提,但这种选择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保障,否则就可能出现价值观模糊、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契合的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建设路径契合的理念层面,要求从观念建设入手,使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与伦理道德建设的理念相结合,核心价值观契入伦理意识,实现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化和伦理道德的崇高化。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伦理意识,把伦理道德建设作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以社会伦理的方法巩固人们的价值观基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在理论指导、基本方法、主要载体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关联度,因而在基本理念和培育手段上也具有高度契合性,以伦理道德的培育理念思考和反观核心价值观建设,将会产生既有利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培育理念、培育方法和培育战略。二是强化伦理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伦理宣传、优秀传统礼仪传播、马克思主义伦理教育活动,提升社会伦理建设的战略地位。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伦理教育的共同推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精神与传统伦理道德的深厚底蕴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与传统伦理道德的生活规范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追求与传统伦理道德的生活场域相契合,培育出观点先进、道德崇高、方法创新、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建设路径契合的制度层面,就是把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规范与伦理要求相适应,打造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制度伦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健全、成熟、定型的制度为保障。每个社会成员都生活在某种制度当中,没有好的制度就会滋生权利义务分配原则的不合理,个人的道德行为就不能发挥明显的社会作用。同时,任何制度只有得到多数社会成员价值观念上的认可和行动上的支持,才是切实有效的,这就要求一种制度必须合乎特定的伦理原则和价值理念,构建制度和伦理的内在联系,打造制度伦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规范与社会伦理相契合,要求这种制度规范体现和坚持正义原则、平等原则和人的全面发展原则,既满足制度发挥作用的制度伦理需要,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建设路径契合的文化层面,就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文化伦理,以博大精深、悠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文化伦理融入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引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建设只有回归文化本质、融入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发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全社会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相契合,在于锻造社会主义文化伦理、发展社会主义伦理文化,使核心价值观获得伦理支持和文化滋养。就个体而言,各地区各领域各单位也要构建诸如地区伦理文化、企业伦理文化、机关伦理文化、学校伦理文化、社区伦理文化、乡村伦理文化,实现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契合的具体化。文化无处不在,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文化。当决定文化性质的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伦理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自觉引导的时候,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宽广的平台和显著的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路径契合的人格层面,就是发挥伦理道德在人格生成、人格发展、人格完善中的基础作用,使人们的健康人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领和正面激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四有”公民的培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塑造理想人格,倡导真善美,剔除假恶丑,使每个人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既是社会伦理的目的,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向。“人类建设精神文明的远大目标,就在于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和造就真善美的理想人格。”⑦理想人格是对现实可能性的反映,又总是反映着时代最大多数人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美好愿望,理想人格的生成及其发展必然极大地抑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违背伦理道德、背离集体主义原则的观念和现象,实现核心价值观渗入个人生活领域,成为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生活的基本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路径契合的全球层面,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打造人类(下转256页)( 上接19页)命运共同体、人类利益共同体相结合,既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伦理美德,又努力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人类联系性的不断加强客观上造成了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相互交融,为各国家、各民族核心价值观建设和社会伦理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和智慧借鉴。同时,全球化的新发展以及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迫切要求世界各国人民构建共同的伦理意识和伦理约束,拉近不同文化背景下核心价值观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同理念和共同行动。中华传统伦理思想具有悠久的世界意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中华传统伦理思想获得了新的思想支持和新的观念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相契合所形成的“全球伦理”⑧理念,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价值观层面的求同存异,在共同的伦理观念基础上,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绿色、开放和共享。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1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大研究方向立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阐述的重大战略思想”和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15年度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15BKS007)

【注释】

①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71页,第169页。

②周文华:《美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及启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第4页。

③⑤⑧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12页,第11页,第195~206页。

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5页。

⑦冯契:《智慧的探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98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伦理   价值观   社会主义   核心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