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转方式的“最后窗口期”。12月2日,第28期中山青年大讲堂邀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就此话题进行讲座,对“十三五”的经济转型趋势进行了分析,对经济增长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期中山青年大讲堂由团市委、市青年联合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主办。
迟福林认为,当前我国处在特定时期,增长转型改革调试融合,能否有效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准确地判断和把握未来几年我同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十三五”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节点在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窗口期在2020年。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十三五”需要从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出发,谋划好、把握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以转型改革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性破题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十三五”实现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升级,面临着多方面结构性矛盾的重大挑战。对此,他建议以服务业市场开放破题结构性改革:以破除行政垄断为重点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通过创新公共财政制度、优化税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啃下结构性改革的硬骨头;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推进服务贸易强国进程;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改革。
■经济转型的新趋势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迟福林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着四大趋势:
——工业转型升级大趋势:“中国制造”将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
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比重从1995年4%左右上升到2013年的20.8%,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但我们的问题是大而不强,人均规模不及美、德、日的1/3。
目前,制造业的特点是全球化、信息化、服务化特点突出。转方式、调结构和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历史交汇点。把握好这个重要机遇,主动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中长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互联网+”制造业升级的突出优势。充分利用初步形成的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变革。做到这个,我们才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从工业2.0向3.0的升级,并奠定走向工业4.0的重要基础。
——城镇化转型升级大趋势:将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
2014年,规模城镇化率达到54.77%,但问题在于人口城镇化率太低。努力争取到“十三五”末期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6%提高到50%左右。“十三五”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 个百分点是有条件的:一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提速;二是国家加大对中小城镇的公共资源配置,中小城镇成为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重要载体;三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加快推进中。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0%左右,到2020年“让农民工成为历史”。总的看,2020是让“农民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节点。
——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将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变。
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由工业品为主向教育、医疗、健康、旅游等服务消费为主转变;农民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由生活必需品向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
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的升级。人们对绿色消费、信息消费、便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例如,这10年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的升级。目前,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已接近40%,预计到“十三五”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占比将提高到50%左右,一些发达地区有可能达到60%左右。
——对外开放大趋势:将由货物贸易为主向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变。
目前,全球自由贸易进程明显加快。一带一路的大战略实施。加快对外贸易优先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