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广阔的红河大地,正见证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美丽家园”建设的画笔豪迈挥洒,我州各地农村不断掀起建设热潮,一栋栋美丽的新居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一张张农民的笑脸荡漾着幸福欢畅……在“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下,红河大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蓝天、碧水、绿地,村庄美了、腰包鼓起来了”这样宜居幸福生活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红河人民的现实。
“美丽”行动见闻
7月23日,位于蒙自市大屯海边的尼苏小镇一大清早就热闹了起来,当天,又有一户尼苏小镇的人家要举行乔迁大典。起房盖屋搬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一生中的大事,况且还碰到政府补贴盖新房的美事,当然要在乔迁之时请亲朋好友来聚一聚、认认家门,共同庆贺。
尼苏小镇是我州在“美丽家园”建设中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
尼苏小镇依“美丽家园”建设,托大屯海的自然景观,整个小镇的设计突出彝族尼苏支系的特点,以休闲养生、购物旅游、文化体验、生态景观为要素,努力把尼苏小镇打造为特色旅游小镇。现在尼苏小镇也成为蒙自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娱乐的首选地。 7月14日,蒙自市中华职教社和市旅游局还在尼苏小镇联合举办了“尼苏小镇农家乐厨师培训班”,旨在打造一批尼苏特色美食,在满足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时,又使广大村民获得致富创收的技能。
同样位于蒙自坝子的新安所镇村民王黎明一家,这几天刚刚在自家的石榴园里忙完为石榴套袋的工作,又忙着在自家新楼开酒店的筹备工作。王黎明家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新盖的四层楼新房今年年头已建成,王黎明准备用新楼开酒店,名字都起好了,叫新安古镇阳光商务酒店。从王黎明开心的笑容里,可感受到“美丽家园”建设给村民生活带来的根本变化和王黎明一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在红河大地,从石屏县大桥乡漫伞村到屏边县白河乡汤东村;从弥勒市的可邑小镇到元阳哈尼梯田旁的每一户农家,随处可见山上林木葱郁,山下果园飘香。新建的别墅式住宅、村前新修的水景观、平整的环村道路,处处凸显着山水田园的山村新风貌。
历史与现实的考题——“宜居红河·美丽家园”
在2013年的红河大事记中,“美丽家园”建设可谓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将铭记这一天:公元2013年5月29日。这一天,红河州委、州政府在红河会堂举行“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启动大会,自此,一次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人民群众安居梦想的建设行动在红河大地上拉开了序幕。“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是“美丽中国”在红河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红河州委、州政府的决策者向全州人民庄严承诺——用8年的时间,围绕以“宜居红河·美丽家园”为主题,启动实施以“房、村、镇、城”建设改造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家园”行动计划。
“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最终将达到“以房惠民、以房带产、以房聚财、以房扩需、以房促变”的目的。
据测算,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仅农村建房一项,政府补贴1元钱,至少能带动农户自筹投资5元。从2013年5月起的未来8年,红河州各级政府计划至少投入80亿元,直接带动农户自筹资金逾400亿元。
两年来,“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在全州梯次推进,由近及远、由坝及山,由集中到分散、由重点突破到全域覆盖。正按着“一年有示范、三年有变化、五年有跨越、八年新面貌。”的规划进度有序推进。
“美丽”行动高潮迭起
去年底,是“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在全州开展一年半的时间。在去年10月11日召开的我州“美丽家园”建设推进会上,州委书记杨洪波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还在红河大地回荡:“要深化对‘美丽家园’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抓好各项建设工作的落实,全力推进我州‘美丽家园’建设。”
时至今日,在距离全州“美丽家园”建设推进会又过去了9个月的时间,在这9个月中,“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在全州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着,红河大地从村、路、房到人的精神面貌正发生着变化。红河大地,正一天天变美,红河人正一天天变靓。
自我州启动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以来的短短两年另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州已打造出不少典型示范,逐步形成了人口、产业和公共资源的聚集,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美化了生活环境,“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 全州各地通过“美丽家园”建设实现人口、产业和公共资源的有序聚集;在“美丽家园”建设中,全州各地在房屋、村庄建设的同时,还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全州各地根据不同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民族特色鲜明,具有红河建筑特征的美丽家园;在“美丽家园”建设中,全州各地还充分把握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用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的多元性体现红河的多姿多彩;全州各地在整合好财政资金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落实信贷资金,鼓励农民自筹资金,以此提高百姓建房能力,激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
红河人,正以百折不挠的拼搏意志、永不服输的毅力和愈挫愈勇的坚韧全力推进着“美丽家园”建设;红河大地,在因“美丽家园”建设的深入推进而更美丽更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