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把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准入”关

自2014年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2014年9月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又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2015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后,“互联网+”的创新浪潮开始席卷大江南北,地处华北平原中北部的京津冀地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作用初见端倪。一时间,业态颠覆与转型、技术创新、金融资本潮等齐聚京津冀地区。就地区发展而言,人才、技术、产业、资金是核心要素,而统领这四个要素的灵魂是发展思想与发展理念。因此,无论是产业融合还是新技术引进,金融与产业落地“准入”是首要环节。

从思维方式上把握“准入”策略

首先,“多规融合”把握“准入”的系统性。既要从政治、经济、社会、系统性区域发展要素层面,又要从国际、全国层面,分析“准入”的相关领域及要素,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反向作用中综合把握各类“准入”。拿天津来说,它既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起点,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连接东北亚的起点。“一带一路”“京津冀发展”两大战略都要兼顾。再如河北正定、保定,它们既是石家庄北上京津、京津南下的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同时又是京津南下联系中原地区城市群的核心地区。

其次,“要素优化”是“准入”的必要承载。各地区有很好的传统产业,如天津的自行车,邯郸的钢铁、纺织、陶瓷等,在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和市场环境下,推进传统行业不断融合与创新,不仅有利于区域人才、技术等优势的充分发挥,更有利于行业老品牌的传承与新品牌的培育。在永葆传统行业生命力的同时,不断激活其创新力。

再次,“创新驱动”是实行“准入”的推动力。用“创新”去催生新业态、新技术,从而提升发展动力。例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铺开,自天津至欧洲的高铁已经建成,新航线也已然开通,在贸易领域新的增长点和业态要适应这一变化,就必须在思想、观念、产品、资源整合与创新上有所突破。京津冀一体化催生的“北软(件)南东硬(件)”布局逐渐形成,产业、园区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最后,“金融布局”是“准入”的必要保证。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家示范区中关村、上海自贸区、珠三角、长三角之所以被称为国家经济的增长极,与金融布局、金融资本的聚集是密不可分的。

从实现路径上把握“准入”精准化

《易经》讲求“元、亨、利、贞”,“准入”就是起点,是整个流程的“元”,只有“元”做好了才能保障整个流程的“亨”通。无论是区域发展、园区发展,还是产业发展、企业落地,“准入”是门槛,是行业转型、新行业标准化的先决条件。由此,我们既要把好“准入”关,同时又要秉持包容开放的思想观念,积极放开准入,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

第一,从专业化角度把握“准入”的前提。“准入”一般涉及技术、业态、人才、发展环境等要素,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项复合的。就技术而言,某项技术在国内外及行业中是否处于领先地位,有无试点与成功案例,是否具有发明专利等都必须加以考虑。

第二,从差异化角度把握“准入”的方向。首先要研究技术、业态、产业发展等的差异,然后在把握技术发展阶段性与地区发展、产业发展差异性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准入”的方向。例如,在河北张家口涿鹿地区,考虑地理环境(多山区)、科技文化(多农村地区)、人口(多为农业人口)等因素,如果将众创空间引入该地区显然不能发挥众创职能,而将高科技制造业引入该地区则易于实现既定目标。

第三,以科技化提升“准入”的水平。科技创新是地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或其它业态,必然带动结构优化。科技要素的驱动作用逐渐凸显。以北京良乡城乡统筹项目为例,该地将新型城镇化的两个重要驱动——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与新能源地热利用、农光互补太阳能、生物质和生活垃圾处理转化成新能源等结合,实现了新能源、现代农业、新材料等行业的综合发展,打造了城乡统筹的国家级典范。

第四,以品牌化打造“准入”的亮点。品牌是标准,是规划,是心理暗示,是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的重要载体。就国内而言,“中关村”已经成为高科技的代名词,是创新创业的摇篮。“上海自贸区”是优化金融市场的品牌摇篮。在各类“准入”中坚持品牌化优先,是“准入”的首要考量,它关系到“准入”后产业落地、企业发展的连贯性。

从流程标准化提升“准入”水平

用流程规范“准入”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通过政策、时空、技术、资本、人才、团队、产业、综合评定等对需“准入”的产业和项目进行“准入”科学化、精准化把控。

一是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建立“准入”数据平台。按照行业划分,建立起行业政策、行业风险评估等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对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走向等进行分析,为“准入”提供依据。

二是建立专业的行业、技术、运行智库。针对地区发展、园区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等所涉及的行业、技术、发展特点建立起分行业、分业态的专家团队,对“准入”的内容进行综合评定。

三是建立“准入”风控机制。将“准入”后可能出现的区域性、项目性风险的产生原因以及致其产生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找准风险控制抓手,建立风险防控数据指标体系,及时控制“准入”后的动态趋势,保证“准入”一旦偏离发展目标能得到及时纠正。

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地区发展,项目产业落地,技术引进,企业转型等方面无不涉及“准入”问题,“准入”在发展中扮演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萧何”这一角色。因此,必须要提高“准入”的科学性、精准性,要避免“长官意识”和“感觉决策”,以保证“准入”的理性化、科学化。

(本文作者为中关村发展集团房山区挂职干部)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京津冀   准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