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周在“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第四届年会暨国家治理高峰论坛第二届湖北峰会上的讲话。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经营管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资源保护体系的过程,也是通过技术、制度和组织创新,突破各种制约、化解自然风险、减缓资源压力和消除环境污染的过程。世界各国的农业资源禀赋和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有很大的不同,但发展的结果却有相似性,即农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制度和组织创新,而对土地、水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依赖性逐渐下降。这是农业资源禀赋丰富的美国、加拿大,农业资源禀赋不丰富的以色列、荷兰,以及农业资源禀赋介于它们之间的法国、德国,都成功地孕育出合乎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
一、发展现代农业面临重要任务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很大,适宜选择的农业发展模式会有所不同。总体上看,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有下列几项重要任务。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否完成,可以用总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是否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来衡量。我国总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20多个百分点的差距。为消除这个差距,必须继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首先,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依靠动植物品种获取技术、细胞、蛋白获取等技术手段和卫星定位遥感、生物自动管理等信息化手段,促进技术、信息对资本、土地、劳动的替代,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农业竞争力提升与消除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统一。
其次,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以需求为导向,以制度、组织创新为手段,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约束,优化农业布局规划,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合乎资源、生态和市场要求的农业产业体系。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生态农业发展工程,提升生产生态融合水平;提高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组织化和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增加产能、稳定产量、提高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保护基本农田、提高用水效率和促进地表水对深层地下水的替代,守住水土资源红线;制定与实施土地耕作强度和化学品投入标准,解决过度消耗水土资源、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问题,守住生态红线。
第四,强化食物生产和消费管理。改进收割机械、仓储设备和仓储技术,减少生产、仓储中的食物损耗;倡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念,缩短鲜活农产品运输距离,减少运输中的物耗能耗;普及食品营养知识,消除大米过精、面粉过白和油色过浅导致的营养成分流失;开展国民素质教育,消除食物消费中的浪费行为。
第五,完善农业政策体系。一是将现行的保障食物产量和农民收入的政策体系拓展为保障食物质量、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系统安全的政策体系;二是扶持重点由农产品生产等没有乘数效应的私有品转向技术研发等具有乘数效应的公共品;三是补贴重点由化肥、农药、薄膜等不能过度使用的投入品转向有机肥、生物农药、可降解薄膜等环境友好型投入品;四是支持重点由农业生产经营转向农业生态建设。
(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面对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进口农产品价格的严峻现实和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从事超小规模农业的有利时机,从提高农民的非农就业技能和非农就业收入的稳定性入手,促使农民就业转移和农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据调查,核心农户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低于主要劳动力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户,农业经营规模至少达到30亩。今后5-10年要通过土地流转,使15亿亩耕地实现规模经营,其中12亿亩耕地按户均30亩配置,3亿亩耕地按户均60亩配置,其余3亿亩耕地维持原状。
(三)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农业除了具有农产品供给功能外,还有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和休闲、审美、教育等文化服务功能。农业功能拓展越充分,农业产业体系就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农业功能:第一,以微生物资源产业化为抓手,将植物、动物二维农业拓展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维农业。第二,以海藻资源产业化为抓手,将陆地农业拓展为陆地与海洋交融的农业。第三,以国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为抓手,有序地开发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家生活、农耕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第四,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为抓手,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
(四)提高农业持续水平
中国是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非常重视化学品对土地的替代。化学品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化肥、农药和薄膜的过量使用又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这种高耗肥(药、膜)、高耗水、高耗能、高产量的农业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农业是一个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的产业,国家对增强农业正外部性的行为给予足额的生态补偿,同时对增加农业负外部性的行为加以相应的罚款,实现外部收益(或成本)内部化,进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