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网格化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

——宁波镇海网格化管理调查

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对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2014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开展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适应了信息化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利益需求多样化对公共服务的新期待,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进平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初衷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一些地区的社会治理领域出现了一些难题,镇海区亦是如此。

一是一些基层干部深入群众不够,对群众的思想变化、民生方面的需求缺乏全面了解,与信息化时代服务群众的效率不合节拍,社会管理存在“盲区”,甚至辖区发生一高校120平米单元房间里有3种肤色、8个国籍、11名男女群租的治安隐患问题,迫切需要转变管理工作不适应的现状。

二是党建、计生、劳动监察、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十多个职能部门都曾设有名称各异的网格,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乱象,基层干部疲于应对、难以适应。

三是社会组织、群众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不够,社会自治组织生长和发展滞后,需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为积极解决上述问题,适应基层社会治理新需要,该区适时启动了网格化管理工作。

网格化管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实效

镇海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以加强基层平安建设、服务基层群众、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为目标,以“平安e通”信息系统、微信服务为平台,将全区基层网格统一定位为党委、政府的网格,把原有职能部门的网格统一整合由政法委(综治办)负责,成为由镇(街道)、村(社区)向下延伸一级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单元,搭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管理平台,在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个层面开展网格管理服务,形成了“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漏洞”的管理工作机制。同时组建起2600多名网络员(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志愿者)队伍,通过信息系统与镇(街道)、社区(村)负责人、市民群众及时联系交流,实现网上网下、线上线下同步互动,为基层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供了便捷的工作渠道,网格化管理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预警性: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有效防控社会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由于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社会结构、利益结构深刻调整,社会生态、民生诉求日益复杂,城市社会风险、社会管控问题明显增多,由此而产生的矛盾问题大量存在于基层,基层社会治理任务繁重。预防化解社会矛盾、防控社会风险的前提是掌握预警性信息。只有及时发现并获取预警性信息,才能牵住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牛鼻子”,取得工作主动权。该区借助于网格化管理,党政干部、基层管理人员一改过去等问题上门的工作陈规,主动走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倾听基层群众呼声,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了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预警能力。如庄市街道兴庄路社区一位网格长走访时,了解到柴某拿刀乱砍树木的异常情况,去他家发现其吸毒问题,随即与派出所、戒毒所及家人取得联系,送其隔离戒毒,避免了发生其它不可预测的社会危害,网格长的帮助使柴某成功戒毒并找到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又如,因房屋拆迁暂住安置过渡房的徐某,曾搭违章建筑堆放杂物影响对门张某的出行,双方发生争执并吵得不可开交。网格员走访发现后,多次做双方劝解工作,避免了事态扩大,后徐某自动拆除了违章建筑,使邻里之间实现了和谐相处。

及时性:服务群众热情周到,扶危济困务实高效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需要社会服务的快速度。网格化管理着眼于城市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拓展服务渠道,务实高效为市民群众服务。九龙湖镇九龙湖村建立的“平安微网格 综治微服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使每一名群众成为网格员,每一部手机是信息终端,村民足不出户,动动手机,通过微信平台,即时与村委会联系沟通,既解决了河道清淤、邻里纠纷等问题,又为九龙湖风景区的游客提供了便利。同时,去城里打工的该村年轻人,通过微信平台方便经常与家人联系,既看见了家乡美景,也记住了乡愁。微信平台的建立,使“24小时村委会”为村民提供了零距离、无时差服务,真正成为老百姓平安生活的“守夜人”。调研时一位村治调主任、网格长讲述道,2014年暑期接到了一位女士电话,称女儿“失联”后,立即通过“平安e通”协助家长报案、寻找线索、动员学生查QQ号、去电信局查手机号,很快就找到了女孩外出会网友的线索。又如,80多岁的独居老人郑阿婆,外出倒垃圾时不慎摔倒,住在同一社区的网格志愿者发现后打了120电话,使得老人及时被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当网格长获知此事后,随即联系老人子女,并且自己还随即赶去医院照顾老人。

包容性:不同人群和睦相处,不同民族和谐共生

镇海区有户籍人口22.5万人,外来流动人口30万人,是典型的“人口倒挂”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涌入,既促进了城市建设发展,又加剧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矛盾,给城市社会治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在镇海,既有来自周边省份的经商、务工、服务等人员,也有来自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经商人员,还有来自国外不同肤色的求学、经商等人员。因此,必须加强网格化管理,推进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使不同省份、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外来人员和睦相处、融洽生活,发挥城市建设生力军、社会治理参与者的作用。蛟川街道一名来自四川庐州的网格员,放弃原先的企业工作,做起了月收入较低的外来人员专管员工作,注册“他乡有讲吧”,成立“老王帮帮团”,热情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不仅与外来人员真诚交流,而且与市民建立起信任,被群众亲切地称呼为“老娘舅大石头老六”(方言,意指舅舅在家庭事务上说话有份量)。

当外来人员遇到困难时,镇海的干部、群众会热情帮助。比如,当得知一户外来移民家庭家中的小女儿突发病毒性脑炎但无钱医治,网格员第一时间入户走访并如实向村干部反映了情况后,村党支部及时组织村干部和社工自愿捐助1.9万多元,调研时爱心捐助活动仍在继续进行。

交互性:借助优秀人文资源,凝聚社会治理力量

镇海是“宁波帮”的故里,涌现出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包玉刚、邵逸夫等100多位甬商和28位镇海籍“两院”院士。这些名人巨子创业成才的精神,彰显了本土文化气息,对城市社会治理有着独特的作用。街道、乡镇组织开展德治、法治教育的同时,还组织市民群众参观“宁波帮”博物馆,包玉刚、邵逸夫故居等,激发和凝聚市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城市、参与社会治理的精神力量。一些街道、村镇、社区,运用网格、微信等开设“道德讲堂” “平安讲堂”,用当地方言讲述身边的道德故事,提升市民群众的道德水平;一些退休党员、教师组建的“和好屋”“大阿姐”等调解组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有些市民群众义务组成夜间打更队开展巡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区安宁;一些街道、村镇搭建起“和谐家园共建理事会”“和美家园促进议事会”,在解决民生诉求、收集社会民意、加强村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年多来,镇海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实践,创新了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全区网格化管理受理群众信息6200件,帮助服务群众约2200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4536件,较2013年,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8%,群众信访同比下降11.6%,涉法涉诉信访同比下降17.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构建了城市发展的良好环境。

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网格化是党委、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载体和平台,是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直通车”“连心桥”,在社会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继续深化、推进网格化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重视面对面做群众思想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叠加、社会风险明显增多、群众利益需求多样的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既要充分发挥好网格化信息的作用,也要重视以面对面、心交心的方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累积和巩固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保持网络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并有上升通道。调研了解到,网络员队伍中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生,平均年龄27岁左右,本市户籍,50%左右保持工作相对稳定,1/4网络员从事网格管理4年左右时间,普遍对工作有认同感。为培养和管理这支队伍,建议在保证网格员基本工资报酬、社会保障、社会身份荣誉感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同时,对从事网格员工作一定年限、表现优秀的人才提供优先录用公务员的机会等更多上升通道,使这支队伍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保持勃勃生机。

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调研时,一位街道工委负责同志提及最难做的工作是信访工作。信访问题是近年来社会矛盾的“晴雨表”,是推进社会治理的一个难点问题。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关键是找出造成信访问题的症结。为此,建议对正在接触的信访问题进行典型调查,分析上访者信访的起因、上访经历、继续上访的原因、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处理情况、不服处理的理由等,尤其是找出导致信访问题的关键环节及症结原因所在,综合分析信访问题发生的特点规律,提出从源头上防止发生信访问题的治理措施。

对“一票否决”予以研究。调研时,一位多年从事街道工作的同志说道,“一票否决”越多,否决的份量越轻。据悉,2014年该街道与上级签订的“一票否决”责任状4份,涉及计生、综治(维稳)、信访、安全生产等事项。这条来自基层的意见值得重视。经查,由党中央、国务院发文实行的“一票否决”涉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等事项,一些地方依据中央文件相应制订了范围更广的“一票否决”规定。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相关精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合法合理、科学有效的原则,对基层治理中的重大事项和责任进行结构性责任配置,而不应简单地增加“一票否决”事项。建议对已出台的“一票否决”文件进行清理,取消不必要的“一票否决”规定,使关系治国理政的重大事项真正发挥好“一票否决”的作用。

(本文作者为中央政法委原巡视员)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网格   助推   基层   实践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