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方向

新一轮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发展中国家或许不会一步一步沿袭发达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进化路线,而是借助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赶超。

我国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其实质是通过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未来制造业变革的先机。而“互联网+工业”将进一步引领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赋予国家间产业竞争的新内涵。“互联网+工业”,除了信息化和传播快之外,还将实现制造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无界限、价值链共享经济下的全民化 。

“工业4.0”革新了制造业旧思维模式

2009年到2012年,欧洲深陷债务危机,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依然坚挺。德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其基础产业即制造业所维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德国而言,制造业是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工业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这一共识,德国政府倾力推动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其关键词就是“工业4.0”。

在德国,“工业4.0”概念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深度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与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说法不同,德国在制造业领域,将各种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融合在一起,相互联网的众多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组成了“工业4.0”。CPS包括智能设备、数据存储系统和生产制造业务流程管理,从生产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整个生产制造和物流管理过程,都基于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的智能制造。

“工业4.0”时代的智能化,是在“工业3.0”时代的自动化技术和架构的基础上,实现从集中式中央控制向分散式增强控制生产模式的转变,利用传感器和互联网让生产设备互联,从而形成一个可以柔性生产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工业4.0”通过CPS系统将不同设备通过数据交互连接到一起,让工厂内部、外部构成一个整体。而这种“一体化”其实是为了实现生产制造的“分散化”。“分散化”后的生产将变得比流水线的自动化方式更加灵活。

从“工业3.0”时代的单一种类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到“工业4.0”时代的多个种类产品的大规模定制,既要满足个性化需要,又要获得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所以,“工业4.0”和“工业3.0”的主要差别体现在灵活性上。“工业4.0”基于标准模块,加上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动态配置的单元式生产,实现规模化,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大规模定制从过去落后的面向库存的生产模式转变为面向订单的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交货期,并能够大幅度降低库存,甚至零库存运行。在生产制造领域,需求推动着新一轮生产制造革命以及技术与解决方案的创新。对产品的差异化需求,正促使生产制造业加速发布设计和推出产品。正因为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当技术与市场环境成熟时,此前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的规模化、复制化生产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所以“工业4.0”是工业制造业的技术转型,是一次全新的工业变革。

“个性化”是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制的代名词,“规模化”意味着大批量、重复生产。“工业4.0”时代的智能制造就是让“个性化”和“规模化”这两个在工业生产中相矛盾的概念相互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让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更加紧密联系、高效协作,使得个性化产品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批量化生产,也就是大规模定制生产。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大规模定制既保留了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和高速度,又具有定制生产的灵活性,将工业化和个性化比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如图1)。大规模定制生产也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新方法,是制造业企业获得成功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大规模定制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位下能获得一定利润的成本,来高效率地进行产品定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要。

3

定制产品由于更接近个性化需求,所以比标准化产品有更大的价值空间。此外,大规模定制生产通过互联网,使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及顾客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大规模定制也可以实现消费者、经销商和制造商等多方的“满意”与“共赢”。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中国   制造业   方向   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