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引致官员改变初衷的因素有哪些

观点1:有些官员当官初衷是为“升官发财”,但多数官员的初衷是向上的,他们有着理想抱负,想着实现个人价值。只是为官日久,在权力和钱色的诱惑下,一些人把持不住走上了贪腐之路。

在刚担任基层干部、掌握权力时,多数官员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务实情怀,怀揣实现自己理想抱负、个人价值的初衷,立志为国家和人民干好事、办实事。身处基层,在很多干部身上,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团结奋进的正能量,“5+2”“白+黑”是工作常态,勤俭节约、甘于奉献是真实写照。这些初入政途的干部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智慧与汗水书写着奋斗历程。但随着职务升迁、权力扩大,面对权力与钱色的交织诱惑,一些干部思想出现松动,信念逐步丧失,原则不再坚守,行为开始沦陷,最终一步步踏上贪腐的不归路。

 

观点2:固然多数官员选择当官不是基于对权力的崇拜和物质上的欲望,但在官场生态、体制制度等外在诱因的影响下,一些官员改变了初衷,发生贪腐行为。

多数官员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但在官场“潜规则”、体制制度不完善等外在诱因下,如果不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也很容易改变初衷,发生贪污腐败行为。

随着“官运亨通”“位高权重”,一些官员越来越热衷于弄权,“不认组织认个人”,目无党纪国法、肆意践踏民主集中制,凌驾于组织之上,不受监督制约;一些官员升迁高位,接触的商贾显贵多了,心里越来越不平衡,感叹“付出多、收获少”,开始忙于攀比、安于享乐,沉迷于“灯红酒绿”中不可自拔;一些官员拼命工作,却感觉升迁反不如“官二代”“富二代”,转而拼关系,奉行“关系是第一生产力”,跑官要官,经营“小圈子”;一些官员受官场复杂生态影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波逐流,“温水煮青蛙”效应开始浮现。当“执政为民”之心淡漠,“造福一方”的理想退化,信仰不再坚定,底线不再坚守,贪污腐败就会像毒药一样,一点点腐蚀官员的初心。

 

观点3:改变官员初衷的因素很多,既有理想信念失守、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弱化等内部因素,也有官场生态复杂、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外在诱因。但理想信念失守和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是致使官员初衷改变的主因。

在现实中,导致官员初衷改变的因素很多,比如:西方反华势力的价值观渗透、经济掠夺、拉拢腐蚀;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诱惑;个人修养不够、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体制机制不健全,群众参与权与监督权未有效落实、监察体系尚不完备,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普遍存在。在众多因素中,理想信念缺失和干部监察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官员改变初衷的主因。

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漠,是导致自身初衷改变的主要内因。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官员走向贪腐,往往是从放松学习和世界观嬗变上开始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理想信念不再坚定,党的宗旨不再遵行。因为放松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曲解党的意图,违反党的政策;对党章、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权力当成牟取私利的工具;抛弃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坐好车、住豪宅,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要保持初衷,防止贪腐,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时刻不能放松思想改造,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干部监管制度不完备、不健全,是导致官员改变初衷的主要外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要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在工作中了解到,领导干部之所以会走上贪腐之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对干部监管的缺失。在一个单位里,“一把手”权力往往至高无上,人人都对其说好话,几乎没人敢提意见。上级监督很少,同级又难以监督,致使“一把手”常常处于监督的“盲区”,成为脱离监管之外的“自由人”。还有一些官员工作的操作空间较大,经费预算没有专业的审核机构,这些职权范围内的自由裁量权也给其贪腐提供了“空档”。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真正遏制腐败。要从制度上规范权力运行,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抓监督、强制约,构建官员“不敢腐败”和“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做到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制度监督与法律监督、常规监督与网络监督相结合,保证权力行使公正、公平、公开,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作者系中共珲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李习林
标签: 初衷   官员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