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三张清单传递法治经济信号
“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在上海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内,有一块非常显眼的招牌。在自贸区试验一年多以来,这句话植入了很多人的心中。
在今年的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李克强总理在致辞中首次用“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来详细解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发展思路。
与“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相对应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传递出新一届政府打造法治经济的强烈信号。其实质既是依法行政,也是从法治层面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改革
向市场放权向基层移权
本轮改革,不管是打造法治经济,还是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都是从简政放权开始的。
2013年初,李克强总理履职伊始表示,本届政府至少要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中的1/3,即570余项,“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580多天过去了,国务院已经先后取消和下放了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约占改革前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的1/3。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用“脱胎换骨”形容了他所服务的机构。
向市场放权、向基层和社会移权,新一届政府下放和下移了大批“含金量”超高的行政审批权,主动出手捆住了政府胡乱作为的手,明确政府的职责。
作为直接激发市场活力的前阵,工商总局牵头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为急先锋。今年3月以来,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等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今年前8个月,我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800多万户,上半年,新登记注册服务业企业增幅就达70%以上。这些新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可以带动上千万人就业。
针对市场领域的简政放权还包括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从改革前的220个减少到目前的150个左右,减少了近1/3;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亿元;铁路运输、邮政业、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先照后证、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施行;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继续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破冰前行,民营资本设立银行启动;农产品、资源性产品、公共服务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