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热点观察 > 正文

社保基金安全堪忧:骗保态势上升 高压线后监管空白

刘林(化名)自从担任某地级市社保局局长以来,常常觉得自己好像坐在火山口上。

每天成千上万张医保报销单据涌来,刘林审不完,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盖章通过,否则医院和患者就会急得跳脚。他不知道每天签发出去的数千万元医保基金中哪一单会出现大问题,这让他非常焦虑。

基金安全是摆在每一个社保局局长面前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保参保人数的大幅攀升,骗保在养老、医疗、失业三大险种中的发案率也呈现上升态势,尤其是医疗保险的骗保金额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社保基金安全面临风险。

但作为基金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社保经办机构长期以来处于责任和权利不对等的状态:一个管理着13亿参保人业务,每年收支规模超过5万亿的机构,却只是人社部门下属的“二级单位”,无能力也无动力为基金的安全性负责。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采访发现,看似完备的中国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存在诸多漏洞,传统的政府部门自我监管的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僵化编制下的基金风险

社保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之后,社保基金被挤占挪用的情况得到缓解,但支付中违规违纪使用仍然时有发生,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骗保,其背后反映出的是社保经办机构在基金的使用和监管方面的漏洞。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套取医保资金的现象愈演愈烈,原来是以民营医院为主,而现在公立医院也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镇级卫生院。

每当看到堆积在案头的那些医保报销单据,刘林就觉得那是一个“黑洞”,不知道哪张会出现大问题。

“我是社保局的法人,也是社保基金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出现骗保等问题,我的领导责任肯定是要被追究的,更重要的是,这将导致基金的损失。”刘林说。

刘林对于医保单据真实性的忐忑不安,部分缘于当前社保经办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大量临时聘用人员承担着业务审核的工作。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