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重大问题研究 > 国际观察 > 正文

印度多边外交实践的成效与局限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关系领域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趋势不断增强,多边主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甚至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基石。[①]印度在此背景下,在对外战略中实施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多边机制的建设。

一、印度多边外交的战略决策与实施

在冷战时期,印度的外交政策偏爱于双边交往,反对多边动议。[②]新世纪以来,印度意识到仅依靠传统的双边交往与合作已不足以有效应对新时代的一系列挑战:创造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与繁荣;建设亚洲稳定的和平与合作的结构体系;对全球治理作出积极有效的贡献等。[③]因此,印度在逐渐发展与主要大国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区域多边组织为重点的多边外交战略。2004年,印度总理辛格把印度的国际理念概括为“合作的多元主义”[④]。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印度的多边外交获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强化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

印度历来重视与联合国的合作。在刚刚独立时,印度就表现出对联合国“全心全意的合作与毫无保留的支持”。冷战时期,印度在反对殖民化、倡导全球裁军以及领导不结盟运动等方面的积极表现,使其成为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言人。新世纪以来,在核裁军、反恐、人权和环境等问题上,印度都是积极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对联合国为应对众多全球性问题而采取的集体和多边行动也都是积极参与。印度参加了联合国的所有维和行动。在联合国为创建更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进行的审议中,印度也起着积极的作用。[⑤]印度积极支持和推动联合国改革。2012年10月,在第67届联大举行的一般性辩论上,时任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呼吁对联合国安理会制度进行改革,以反映当前的国际现实,有效应对不断出现的全球性挑战。

印度逐渐加强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重要国际组织的多边往来,并主张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印度呼吁:“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持股比例并未体现目前全球的收入和效益分配,应当加以调整令其匹配。”[⑥]

(二)通过修复与欧美主要大国关系改善在国际多边机制中的地位

冷战时期,印度在外交政策中明显地表现为亲苏联反西方。苏联解体后,印度逐渐放弃了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目标,逐渐修复和发展与欧美主要大国的关系。

新世纪以来,印美关系迅速升温。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式访问印度,这是时隔22年之后的美国总统首次访印。2005年7月, 印度总理辛格正式访问美国,美国承认印度是“一个拥有先进核技术的负责任的国家”。2010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印度,明确表示支持印度竞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13年9月,印度总理辛格再次访问美国。从2010年6月两国举行首次战略对话以来,至2013年6月,印美已举行了4次战略对话,双边关系达到新高度。

在印美关系升温的同时,印度还积极开展对欧盟外交。2000年,印度与欧盟建立首脑会晤机制,并开始定期举办印度与欧盟峰会。2005年,印欧双方正式建立印欧战略伙伴关系。目前,欧盟已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印度与欧美国家关系的修复和发展,为印度加入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多边机制并发挥积极作用奠定了基础。

(三)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在多边机制内的交流与合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地区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深化,促使印度开始关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其他多边组织。作为南盟最大成员国,印度积极推动在南盟范围内实现货物、人员、资金等自由流动,最终建立南亚经济共同体。2007年,在新德里召开的第14届南盟峰会上,印度推动通过了一系列加强成员国合作的协定和措施。2011年,在马尔代夫举行的第17届南盟峰会的主题是“构筑桥梁”,反映了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地区各国希望扩大彼此间以及本地区与世界其它地区间的相互理解和多方面合作的愿望。

印度始终把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置于应有的优先位置。[⑦]东盟是一个联系亚太乃至世界经济的桥梁,加强与东盟的多边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印度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而且有助于建立一个安全的海上贸易通道。为此,印度积极推行“东向政策”,加强同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2002年11月,印度与东盟确立双方领导人会晤机制。

印度还积极加强与非盟等地区性多边组织的合作。印度长期支持非洲国家反殖民主义和国家民族解放斗争,在非洲国家中享有良好声誉。近年来,印度更加重视非洲,通过非盟、东非共同体、“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印度—巴西—南非”倡议等多边组织,全面开展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此外,印度还积极拓展包括七十七国集团、不结盟运动等多边合作机制。这些机制虽然建立时间较早,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机制的合作理念、发展方向、工作方式等都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印度在这些机制的完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重视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积极参建多边合作机制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性问题上的共识也越来越多,在一些国际多边机制内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大国,印度与中国、俄罗斯、巴西等的关系发展良好,合作日益密切。印度、中国、俄罗斯建立起三边合作机制。三国还与巴西、南非组成“金砖国家”。在这两个机制内,印度与这些国家共同努力,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最大程度地实现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经济诉求。在气候变化、反恐和能源安全等问题上,印度则通过基础四国、上海合作组织以及发展中五国等多边机制,与发展中国家一起共同应对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在金砖国家、基础四国、发展中五国、中印俄三边合作等由新兴经济体组成的多边机制中,印度都是创始会员国家,并在这些机制的建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印度实施多边外交的动因

在多边机制日益繁荣,全球联系日益密切的时代,印度积极实施多边外交,努力参与国际多边机制的建设,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等多方面的考量。

(一)以多边外交推动全球战略平衡和世界多极化

苏联解体后,印度在两极格局下制定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面临严峻考验。为适应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印度不得不转变外交策略,调整与主要大国的外交关系,重新实现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印度认为,通过多边合作可以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战略平衡。

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的相对实力逐渐下降,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却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实力增强,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兴经济体在一些重大的政治和全球性问题上面,保持着相同或相近立场,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发言权也逐渐增加,使得世界更加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多次在金砖国家和中印俄三边机制等平台上倡议希望在多边机制下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政治合作,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印度和发展中国家权益。

(二)经济改革需要建立全方位外交关系

1991年,印度开始了以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为特征的经济改革。为配合国内经济改革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成为印度外交工作的重点。

经济快速发展加强了印度与世界的融合。印度40%以上的GDP都与世界贸易相关,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以维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印度逐渐形成了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治理、并准备为此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的新国际主义理念。这“不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而是出于切实利益的需要。”[⑧]印度在多边平台上与世界重要经济组织、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经济体进行经济合作,可以保证其在对外经济合作中获得最优化的战略资源配置、广阔的市场空间及充足的资金和技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安全、海上通道安全、自由贸易与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这都需要印度加强在多边机制内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互动,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众多挑战。

(三)提高印度国际地位,实现大国梦想

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渴望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贫穷和国际格局的限制,印度的大国梦一直未能实现。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印度加快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外交努力。多边外交是印度扩展影响,提升国际地位的主要途径。

在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在内的一些国际机构中,印度迫切希望增加它的作用和影响,承担更加正式的角色,以和其不断增长的实力相对称。[⑨]对于印度迫切的心情,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建议:“由于背负着虚荣的枷锁,而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英国应该尽快把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让给它的前殖民地。” [⑩]对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印度则希望获得在世界银行更大的投票权,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也应该向印度等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倾斜。作为一个单独的国家,印度显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体制相抗衡,要想获得更多发言权,并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根据实际利益的不同,参与和组建不同的多边机制是印度最好的选择。为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05年,印度与巴西、德国、日本组成“四国联盟”(G4),要求增加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名额。2009年6月,印度与中国、巴西和俄罗斯四国领导人首次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金砖四国”成立。对于加入金砖国家,印度总理辛格指出,“金砖国家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改革全球治理机制以反映目前国际社会的现实。”[⑪]

三、印度多边外交的成效及制约因素

(一)印度多边外交的成效分析

在如今的多边论坛中,印度地位已举足轻重,这主要是由于其不断增加的经济实力、政治上的稳定和核能力。[⑫]当然,还有其多边外交努力的结果。多边外交为促进印度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有效地提升了印度的大国地位

目前,在国际多边舞台上,印度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出重要而引起足够关注的声音。在2009年7月意大利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如果少了中国、印度和巴西等重要国家,是行不通的。”[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包括印度在内的“基础四国”在历次国际气候谈判中都发挥重要影响,成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中坚力量。

印度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崛起已引起世界普遍关注。在亚太地区,2005年7月,印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2011年,印度申请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并得到了俄罗斯等国家的支持。在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内部,美国、俄罗斯等国也对印度的加入表示支持。在印度洋地区,印度以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为平台,在该区域发挥了重要影响。随着印度洋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印度在亚太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2.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印度对自然资源、国外资本的需求迅速增加, 保证资源和资本的稳定供应成为印度政府的重要任务。正如印度媒体所指出,总理辛格在后危机时代外交政策的关键就是:推动资本流入来为印度的投资体系提供支持,利用全世界的高新技术为印度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良机,同时还要确保国家的发展不因自然资源的匮乏而受限。[⑭]为此,印度一方面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多边机制加强与自然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国家的合作,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解决印度等金砖国家国内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金砖国家加强合作以增强基础设施融资,主要通过建立金砖国家基础设施基金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和其他机构的资金,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机构和个人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印度在这些方面已经做出大量有益尝试[⑮]。

3.有效地保障了国家安全

“9·11”事件以来,印度的国家安全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除传统的安全威胁外,印度认为来自外部的恐怖组织、海盗等对印度国土、人员和过往船只造成安全威胁,同时国内面临民族分裂势力、宗教矛盾等严峻挑战。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外安全状况,仅凭印度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力应对的,只有选择与外部力量合作才能化解安全困境。新世纪以来,印度通过金砖国家、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反恐、打击海盗等非传统安全合作,大大改善了印度的安全环境。同时,通过多边合作,印度加深了与多边机制内成员国家之间的相互认知、政治互信,减少了政治摩擦和贸易纠纷,还有效抑制或者缓解了区域外大国对其形成的安全压力。

(二)制约印度多边外交的因素

1.西方既得利益集团的挤压

现有国际秩序是欧美等大国利益和意愿的体现。新兴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改变既定规则,必然会招致欧美大国的排挤和压制。在气候变化谈判问题上,新兴经济体就面临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发达国家希望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按照西方国家标准进行碳排放控制,但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则认为由于发展程度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应采取不同的标准。由于分歧的存在,协议无法达成。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问题上,中印等新兴经济体提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等诉求,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压制。在农业谈判问题上,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在农业补贴、农产品关税等问题上分歧巨大。2008年,印度与美国之间就农业补贴问题产生冲突,导致无法达成一项最终妥协。[⑯]除了正面的对抗和打压之外,西方国家还通过相对应的机制来抗衡发展中国家的多边合作机制,并且对多边机制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利诱和威胁,以达到分化、瓦解的目的。虽然印度时常是西方国家拉拢的对象,但西方在骨子里同样不愿给印度平起平坐的地位。

2.印度与一些国家的矛盾与分歧阻碍其多边外交的实施和发展

多边外交往往是多个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的一种外交方式。国家之间关系的好坏、利益一致与否都会影响到多边外交的进行,影响到相关多边外交机制的建立或者以后活动的开展以及该机制未来的发展。印度在多边外交的实施过程中就存在这样的一些困扰。在南亚区域内,印度与巴基斯坦矛盾突出,其对其他南亚小国的打压控制,导致南亚不少国家在区域合作联盟内部对印度疑虑重重,这造成南盟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近邻东盟,更不用说高度一体化的欧盟。由于边界纠纷等因素,中印之间的不信任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近年来中印在能源、贸易等问题上的竞争、分歧和矛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印在世界多边机制内的交流与合作,也会影响印度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多边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3.外交理想与国家实力的矛盾

印度独立后,在理想主义的影响下,尼赫鲁为帮助其他国家摆脱殖民统治提供大力支持,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尽管印度这样做主要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却也包含一种理想主义成分。[⑰]非暴力运动和理想主义缔造了印度这个国家,但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印度因其理想主义的文化理念所产生的外交政策在当今世界实用政治的面前屡屡受挫。[⑱]残酷现实使印度政府逐渐认识到,第三世界虚幻的领导地位并没有多少具体意义。近年来,印度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一些新外交理念得以形成。但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原则并未彻底从印度外交政策中消失,仅仅只是被边缘化而已。[⑲]

由于理想和现实实力之间的差异,在多边外交的舞台上,印度的表现并不总是令人满意。为了自身利益,印度希望在全球规则的制定以及执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国际社会也希望,印度加入多边组织之后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仅仅基于自身利益。由于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限制,印度暂时还没有能力,甚或也不打算在世界性义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世界角色的期望、自身实力和其付出的意愿之间存在的差距让印度的多边外交实际成效不得不大打折扣。

--------------------------------------------------------------------------------

*本文为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中印国际多边合作研究”(项目号:skqy201217)阶段性成果。

[①] Zaki Laïdi,“Trade deals show power politics is back,”March 31, 2013, http://www.ft.com/intl/cms/s/0/e2aae9f4-9254-11e2-851f-00144feabdc0.html#axzz2g7iNfPR7.

[②] Arthur G. Rubinoff, “The multilateral imperative in India's foreign policy,” The Round Table: The Commonwealt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1, Volume 80, Issue 319, p. 313.

[③] C. Raja Mohan, “India’s New Foreign Policy,” http://www.realinstitutoelcano.org/wps/portal/rielcano_eng/Content?WCM_GLOBAL_CONTEXT=/elcano/elcano_in/zonas_in/asia-pacific/ari65-2012_india_foreign_policy.

[④] Rohan Mukherjee and David M. Malone, “From High Ground to High Table:

The Evolution of Indian Multilateralism,” Global Governance, 2011, Vol. 17, Issue 3, p. 311.

[⑤] “India's Foreign Policy,” Embassy of India to China, http://www.indianembassy.org.cn/DynamicContent.aspx?MenuId=7&SubMenuId=0.

[⑥] Sanjaya Baru, “Throwing BRICS at G-20?” The Indian Express, March 29, 2012, http://www.indianexpress.com/news/throwing-brics-at-g20-/929641/.

[⑦] “India's Foreign Policy,” Embassy of India to China, http://www.indianembassy.org.cn/DynamicContent.aspx?MenuId=7&SubMenuId=0.

[⑧] C. Raja Mohan, “India’s New Foreign Policy,” http://www.realinstitutoelcano.org/wps/portal/rielcano_eng/Content?WCM_GLOBAL_CONTEXT=/elcano/elcano_in/zonas_in/asia-pacific/ari65-2012_india_foreign_policy.

[⑨] David M. Malone, Does the Elephant Dance?--Contemporary Indian Foreign Polic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283-284.

[⑩] Martin Wolf, “India's elephant charges on through the economic crisis,” Financial Times, March 3, 2010.

[⑪] “PM's statement at Joint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BRICS Summit,” http://www.pmindia.gov.in/speech-details.

[⑫] Martin Wolf, “India's elephant charges on through the economic crisis,” Financial Times, March 3, 2010.

[⑬] “印度望提升国际地位 欲与中国比肩”,路透中文网,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AnalysesNews/idCNCHINA-61020090714?sp=true。

[⑭] Indrani Bagchi, “From moral to real: India on a self-building path,” the Times of India, Jan. 25, 2010, http://article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2010-01-25/india/28138401_1_foreign-policy-strategic-autonomy-atal-bihari-vajpayee.

[⑮] “Cooperation in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The BRICS Report(2012).

[⑯] Zaki Laïdi,“Trade deals show power politics is back,”March 31, 2013, http://www.ft.com/intl/cms/s/0/e2aae9f4-9254-11e2-851f-00144feabdc0.html#axzz2g7iNfPR7.

[⑰] [印]巴沙拉特·皮尔:“印度理想主义的破灭”,吕虹译,《社会科学报》,2012年6月21日,http://www.cssn.cn/news/513022.htm。

[⑱] Indrani Bagchi, “From moral to real: India on a self-building path,” the Times of India, Jan. 25,2010, http://article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2010-01-25/india/28138401_1_foreign-policy-strategic-autonomy-atal-bihari-vajpayee.

[⑲] C. Raja Mohan, “India’s New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http://carnegieendowment.org/files/Mohan.pdf.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印度   成效   外交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