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动态 > 正文

朱维群: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对口援藏工作

在科学援藏的湖北经验解读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核心提示: 很高兴受邀参加湖北援藏理论研讨会。长期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口援藏工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落实中央部署,积极创新,主动作为,为西藏尤其是山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央统战部和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向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在座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会议,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总结、宣传、推广科学援藏的湖北经验,对于全面

 

  很高兴受邀参加湖北援藏理论研讨会。长期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口援藏工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落实中央部署,积极创新,主动作为,为西藏尤其是山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央统战部和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向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在座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会议,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总结、宣传、推广科学援藏的湖北经验,对于全面推进对口援藏工作,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深受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谈一些想法。

  一、对口援藏是中央的战略性决策和部署

  对口支援西藏,是中央西藏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我们国家主权、安全,粉碎西方敌对势力分裂中国图谋的重要举措。

  对口援藏方略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早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初,就有大批军队和地方干部赴藏工作。1980年4月7日,中央关于转发《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中央各部门也要加强对西藏工作的正确指导,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组织全国各地积极给他们以支持和帮助。”“全国各有关地方和单位都要根据上级的指示,认真做好支援西藏的工作。”1983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经委会同国家计委、国家民委和中央统战部组织四川、浙江、上海、天津重点对口支援省市赴西藏落实支援项目。同年11月30日,国家经委转发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对口支援西藏的批示和《国家经委关于对口支援西藏的报告》,共落实援藏项目70个,其中四省市援藏项目65个。同时,明确杭州市、四川省建设厅、天津市工业局、天津市商业局、天津市交通局、四川卫生防疫站、天津市地毯厂、上海益民皮革厂、上海毛麻公司、天津拖拉机厂等10个地方和单位,与拉萨市和西藏相关单位、企业,对口结成友好城市和长期固定协作关系。1984年3月5日,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经济咨询小组的决定》,要求这个小组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推动全国各地方和中央各部门的援藏工作。”1984年3月24日至28日,经中央书记处批准,西藏自治区经济工作咨询小组在京召开了支援西藏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确定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四川等9个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西藏建设43个中、小型工程项目。1984年5月21日,中办、国办转发了《支持西藏经济工作会议纪要》。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西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出发,做出了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15个省市10年间对口支援西藏44个县,确定由各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援助西藏62项工程,总投资48.6亿元。

  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完善了对口援藏办法,把支援的时间在原定基础上再延长10年,并增加了3个省和15家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参加对口援藏工作,把受援对象扩大到西藏所有县市。确定由国家直接投资312亿元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机场、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117个,对口支援省市投资10.6亿元支持建设70个项目。2004年,由于四川省藏区也需要支援,四川省不再承担对口任务,同时中央增加了2家央企对口援藏,由此基本形成了目前实行的由17个省市和17家央企对口支援西藏7个地市、全部县市区的格局。1994年至2010年,各支援方共落实对口支援项目4807个,总投资155.94亿元,共选派4742名优秀干部支援西藏。

  2010年,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援藏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规定对口支援省市年度援藏投资实物工作量,在现行体制下按本省市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的千分之一安排,并将中央援藏政策延长10年至2020年。“五次会”召开两年多来,17个对口援藏省市和17家中央企业共落实援藏项目988个,总投资44.49亿元。根据《“十二五”时期对口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17个对口援藏省市“十二五”期间共安排对口援藏项目1610个,总投资141.36亿元。

  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各省市、中央有关部门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大力帮助,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从1993年至2011年,西藏经济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对口援藏工作使西藏各族人民深切感受到了中央的深切关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更加增强了跟着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心和决心;显示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我们党和国家的西藏工作历史长卷中,对口援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二、对口援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经过几十年对口援藏工作实践,各省市、中央有关部门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深化工作内涵,拓宽工作领域,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加深了对援藏工作规律性的认识。

  一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重点。对口援藏在发展思路、资金投入、产业规划、项目建设上始终把提高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位目标,将群众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结合,努力使各族群众从援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可持续的好处。由于农牧民占西藏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很多又分布在高寒、边远地区,远离城镇、道路和现代生活,所以他们又成为援藏的重中之重。2003年胡锦涛同志批示:“援藏项目要突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各地围绕“水、电、路、医、学、住”等民生工程,投资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及农业用水问题、新建乡村水泥公路、实施“县城供排水及防洪工程”等,使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些年有了显著提高。

  二是不断提高科学、整体谋划水平。对口援藏开展之初大多是从具体工程、项目开始,而现在则越来越重视长远设计、总体规划,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对口支援资金实物工作量标准的提出,使援藏资金随着支援方经济发展而水涨船高,使受援方能够更加主动地统筹援藏资金的使用,也使援藏干部从过去把许多时间、精力花在跑资金跑项目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为他们提供了更好进行整体谋划的条件。援藏各地充分发挥视野开阔、理念先进、熟悉市场运作等优势,将自己的发展经验嫁接到受援地,引入现代理念谋划发展模式,规划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有力推进受援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三是智力支援份量上升。支援方越来越认识到培养人才、提高干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在援藏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以越来越大的力量开展各类人才的培训教育。一些省市利用暑期,组织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教学团队“送培进藏”,加快西藏中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并将培训课程制成光盘免费赠送给全区中学。一些省市帮助西藏建设了一批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学校,帮助西藏推广“双语教育”,不断加大对内地西藏班的投入。全国有很多原本没有援藏任务的地方、单位也主动加入援藏大军。

  四是千方百计增强受援方“造血”功能。援藏之初,支援方更多的是采取给资金、代建工程的形式,现在则更重视在援助中培育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各省市把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和招商引资作为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并举,在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新能源开发利用、藏药研发生产、旅游业等领域积极促成内地企业与受援地企业合作发展,把单向援助变为双向共赢,为对口援藏增添了长远、内在动力。

  湖北省对口援藏工作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自觉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援藏工作中。比如,武汉市在对口支援山南地区乃东县的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援藏的重心放在改善民生上,加强了乃东县与武汉市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密切联系;提出“科学援藏、可持续援藏、效率援藏、健康援藏”的新理念,形成了“政府援藏为主、社会援藏为辅、企业参与开发”援藏新模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乃东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一心两翼、四轮驱动、四业并举”的发展思路,确立“乃东向东”的开放式发展新战略;创新经营方式,帮助组建“协会加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各族群众致富;以管理理念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分层次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政策、文化、法律进寺庙和乡村的“三进”活动,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湖北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对口援藏的很多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三、进一步开展对口援藏工作的几点意见

  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对口援藏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援藏各省市、单位所确定的任务和采取的措施是符合实际的。如果没有如此大规模、持续不断的援藏工作,很难设想西藏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口援藏非一夕之功,任重道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许多工作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1.对口援藏是一项长期任务。这些年虽然西藏获得快速发展,但由于地处世界第三极,高寒缺氧,环境脆弱,人口居住分散,发展起点低,经济基础仍然薄弱,因此西藏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自己长期努力,也离不开全国长期支持。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西藏在众多方面支持着全国。西藏作为国家西南安全屏障,守护着约1/8的国土面积和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西藏反分裂斗争的深入开展,有力支持了相邻地区的维稳工作,也为全国稳定作出了特殊贡献;西藏还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良好国家形象,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今天建设更加富裕的全面小康社会,包括西藏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个也不能少,少了就不是“全面小康”。因此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各省市、中央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要有长期援藏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把西藏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下决心办好,办彻底。

 

  2.对口援藏工作要符合西藏当地实际。与内地省份相比,西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社会发育程度相对滞后,同时还存在同达赖集团的尖锐斗争,这种差异性决定了西藏与内地在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工作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就西藏自身来说,由于幅员辽阔,各地市、各县市区的情况也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援藏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善于把中央关于援藏工作的精神、政策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把援助省市的优势同当地的受援需求结合起来。规划重大项目事先要经过充分论证,确保符合实际、可以操作,对地方有实际效果。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援藏工作仍要更多地把着力点放在解决农牧民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和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等问题上。内地省市发展在先,有些教训也体会在前,这些教训也要告诉西藏同志,以避免走同样的弯路。

  3.深化人才援藏、智力援藏。西藏与中东部的人才差距,除了表现为人才资源总体短缺,还表现为人才构成比例不尽合理:普通型人才较多,专业型人才较少;行政管理人才较多,经济管理人才较少;具备传统知识的人才较多,具备新型知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骨干人才较少。这些成为制约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援藏工作的深入,现在和未来,人才援藏和智力援藏在总盘子里的比重必须上升,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西藏的自我“造血”能力、发展的内生动力。要依托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为西藏培养更多本地高层次骨干人才,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提高“乡土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各族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要选派更多干部、人才特别是西藏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到西藏工作或以其他形式为西藏帮忙,多一些能长期驻藏的最好,长期的不够,多一些短期轮岗的也好。要提高西藏干部到东部地区、中央和国家机关挂职锻炼的比例。

  4.对口援藏工作要与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政治任务结合起来。把西藏的经济搞上去,是夺取对达赖集团斗争胜利的基础,但不是说经济、民生搞上去,反分裂斗争就能自然而然地取胜。经济建设和反分裂斗争两手都要硬,而且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把两手有机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把对口援藏工作当成单纯经济工作,而要自觉地把它与维护社会稳定、对达赖集团斗争结合起来,要取得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效果。

  援藏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加快西藏发展,还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深化西藏与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关系,强化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版图不可分裂性。援藏干部要密切联系各族群众,用实际行动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才代表他们当前和长远的利益,而达赖那一套是在祸害西藏。要在援藏工作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自觉增进各族群众“四个认同”,促进各族群众之间、西藏同内地之间更多更普遍更深入的交流交往交融。要积极引导群众追求和创造现实幸福生活,自觉远离宗教狂热,反对一切假“民族”、“宗教”之名的分裂、倒退活动。

  5.对口援藏工作要尊重西藏自治区和受援地区党委的领导。援藏省市有着丰富的经济社会管理经验和先进发展理念,而西藏各级党政对当地情况和群众需求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援藏干部要充分尊重当地党委的领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模范执行自治区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和规定,树立援藏干部忠诚、务实、坚忍、廉洁的风范;西藏的干部要十分珍惜援助方在自身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给予西藏的无私支持,用好每一元钱,为援藏干部发挥作用创造尽可能好的工作条件,建立前方和后方、受援方和支援方之间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随着对口援藏工作的深化,这项工作将日益发挥其综合效益,在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的实现中,在中华民族新的崛起中显示其深远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韩冰曦]